1602年,意大利的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绘制了第一张中文版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这张地图和之前的世界地图相比,有一些改变的地方。首先,利玛窦为了迎合中国人“天下之中”的观念,将亚欧大陆放在地图的左侧,将美洲大陆放在右侧,这就是现在中文版世界地图的起源。其次,利玛窦大量补充了世界地图的中国内陆部分,使得世界地图更加完善。那么,利玛窦是如何完善世界地图的呢?
一,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过程
我们来世界地图发展史,就知道欧洲人对中国的了解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古希腊时代,最早的世界地图仅仅是地中海世界的地图。欧洲人为了方便在地中海上航行,制作了很多“世界地图”,这些地图最西基本能够到达印度半岛一带。
希罗多德绘制的世界地图(复原图)
直到罗马时代的托勒密地图出现,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上才出现了中国(Serica,赛里斯)。实际上,古希腊文献曾经提到过Serica,但是不知道位置在哪里。在罗马时代,由于“丝绸之路”被打通,罗马人逐渐了解到了中国的所在。东汉时期,罗马的皇帝安东尼曾经派遣使者从海上访问了汉朝,汉朝史料记载为“安敦遣使通汉”。当然,由于了解未能深入,托勒密古地图中的中国仅仅是在印度东方标记一个位置罢了。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
而中国周边的印度、突厥等民族将中国称为“Chin”,这个词语也就是现在“China”的来源。在唐朝时期,印度人和突厥人将“Chin”传播到了西方世界,于是西方国家逐渐用China取代了过去的“赛里斯”。
在两宋时期,契丹族强盛一时,其西辽的耶律大石在中亚击败了塞尔柱帝国,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西方世界,于是西方国家纷纷传言在东方有一个“契丹国”。随后,西方人开始在地图上在中国北方标记“Cathay”,也就是契丹的意思。
中世纪后期热那亚绘制的世界地图
此后的欧洲人开始出现了争议,有的人认为China就是Cathay,有的人认为两个不是一个地方。当时的许多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会将中国南部标记为China,而将中国北部标记为Cathay。直到明朝时期,一些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他们才知道Cathay就是China,随后西欧人普标使用China一词来称呼中国,而东欧国家则继续使用Cathay来称呼中国。
新航路开辟之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航海家们纷纷穿过马六甲海峡,到东亚进行探险,久而久之,他们在远东占据了多个殖民据地。如,荷兰占据了印度尼西亚、西班牙占据了菲律宾,葡萄牙则占据了中国的澳门。他们垄断了马六甲海峡的贸易通道,大发横财。
在这个过程中,东亚和东南亚的海岸线轮廓在世界地图上不断清晰起来,大量的群岛开始出现在了世界地图上。在1502年的坎迪诺平面球形图中,东亚地区的轮廓还是抽象的,然而到1569年的墨卡托世界地图上,东亚、东南亚地区的轮廓基本清晰可见。
坎迪诺平面球形图中的东亚部分
麦卡托世界地图东半球
不过,欧洲人虽然了解了东亚的沿海地带,但是对中国内陆以及亚欧大陆内部的了解还是非常匮乏的,毕竟欧洲人了解世界都是先海洋,后陆地。那么,利玛窦是如何将亚欧内部的信息填补上的呢?
二,中国传统地图对世界地图的影响
中国地图制作起源很早,但直到西晋时期才得以规范。当时的裴秀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图技术和原则,这些原则和技术一直影响了中国古代。在宋代,中国就出现了许多高水平的地图,例如流传到现在的《九域守令图》《禹贡图》《地理图》等。这些地图的范围都是北到长城,南到海南岛,东到大海,西到陇西一带,这是传统的“中国”范围。
九域守令图
从宋代留下的古地图来看,中国古人对中国沿海的轮廓线描绘已经基本清晰可见,尤其是对雷州半岛、海南岛的描绘尤其精确。而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的描绘则显得粗糙,这说明了中国南方的海上贸易发达,而北方则较少在海上活动。当时的台湾岛还未出现在地图中,可见宋人对台湾岛的认识也是模糊的。
元朝时期,由于蒙古族的扩张,中国人的地理视野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我们可以从明朝的各种官方地图看出,许多明朝的全图表现的范围都东到朝鲜,西到西域,北到戈壁滩,南到中南半岛,范围的确比北宋扩大了许多。
明朝《职方大一统图》
不过,明朝绘制的沿海海岸线却比较失真,其精密度比宋代地图又倒退了很多。这是因为明朝长期推行海禁,人们对海岸线的轮廓又逐渐陌生了。例如明朝绘制的海南岛已经严重失真,而中南半岛几乎和海南岛处于一条线上。明朝的古地图已经出现了台湾岛、琉球群岛、澎湖列岛,但是各岛屿位置错乱、大小错乱,这也说明了明朝对台湾岛不是十分了解。
《职方大一统图》中台湾、琉球,对《坤舆万国全图》有影响
尽管明朝地图的海岸线画得一塌糊涂,但是内陆地区也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欧洲探险家和传教士到达中国后,他们就用明朝绘制的各种地图来了解中国的内陆甚至亚洲内陆的状况。久而久之,他们就将这些地理信息照搬到了世界地图上,以完善世界地图中的内陆信息。
《中国新图》
1584年,巴尔布达绘制了欧洲第一幅中国地图,名为《中国新图》,该地图成为了“欧洲人绘制中国地图的奠基之作”。 该地图用一条长长的山脉将明朝疆域圈住,中间是两京十三省,除此还标记许多府州县的名字。在西部,绘制了一个名为“Lacus”的湖泊,改湖泊就是明代地图上的“星宿海”,被视为黄河之源。可见,《中国新图》的大量内容是参考了明朝的官方地图。该地图虽然比较粗糙,但是标志着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从沿海深入到内陆了。
三,《坤舆万国全图》中的中西结合
我们仔细看《坤舆万国全图》就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这幅地图的地名基本都是欧洲人命名,地图只是将之音译,但中国部分则全部使用中国的传统名称,甚至连一些消失的国家、民族都出现在了地图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人已经发现了美洲、非洲南部,使得世界大洲的名字都被欧洲人命名。例如,美洲的名字在地图上被标记为“亚墨利加”,也就是现在说的“亚美利加”,英文名为America,是为了纪念欧洲航海家亚美利哥而命名的。在想象的南方大陆上标记了墨瓦腊泥加(Magallanica),也就是麦哲伦之国的意思,目的自然是为了纪念航海家猫麦哲伦。
《坤舆万国全图》的北美部分,全部是欧洲名字的音译,例如新以西把你亚,就是新西班牙
而当时的欧洲人了解亚洲内部,还需要借助中国的资料,尤其是借助明朝的地图资料。然而中国传统地图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将历史上出现在该地区的民族、国家都画在地图上,于是欧洲人可能认为这是当时存在的国家,于是也随手将之写在世界地图上。因此,《坤舆万国全图》上就会出现室韦、狗国等名字。
《坤舆万国全图》的亚洲东北,布满“室韦”的名称
在中国的传统地图会,会在中国北方从东北到西南画一条狭长的沙带,以表示漠北和漠南之间的戈壁滩,《坤舆万国全图》显然完全照搬了,并标记了“沙漠”的名字。而黄河的、长江的走向也完全照搬了明朝的地图,如黄河起源于“星宿海”,长江起源于岷江(直到清朝才知道长江源头在青藏高原)。
由于中国古人对青藏高原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因而在明朝地图上,青藏高原被极度压缩,感觉甘肃几乎和印度接壤了。而当时的欧洲人对青藏高原也不了解,他们也只能照搬明朝的地名了。
在东南亚诸岛和日本群岛的绘制上,出现了两极分化。东南亚群岛的比例严重失真,甚至还没有1570年出版的世界地图准确,这也是利玛窦受到明朝文献和地图影响带来的负面效果,因而利玛窦企图用明朝地图去纠正西方人绘制的东南亚岛屿地图,结果反而倒退了。但是日本地图却画得非常逼真,这是因为明朝没有绘制过日本地图,但是西方航海家早就到达了日本。
1594年世界地图的东亚部分
再来看台湾岛屿的绘制。在16世纪中后期的世界地图上,台湾岛和琉球群岛都已经清晰地标记在地图上,而这幅地图却出现了混乱,这也是受到明朝官方文献和地图带来的负面影响。明朝最初将琉球群岛记载为“大琉球”,将台湾岛记载为“小琉球”,但是在各种明朝地图中,两地的位置错乱,大小比例也完全错误。
到了明朝中后期,台湾岛又有了东宁的名字,明朝人不能区分大琉球、小琉球和东宁,利玛窦自然也难以区分。所在,在这幅地图上,大琉球反而在小琉球的南方,而大琉球西边还有一个差不多一样大的东宁岛。可见,这是多么的混乱。同样,我们看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的轮廓,也基本是明代地图的画法,比宋代地图落后很多。
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出这幅地图的信息来源。地图的大部分地区是由欧洲人发现和命名,而中国和亚洲内部的名字则基本照搬于明朝的官方地图。因此,这幅地图可以说是一幅中西结合的地图。
本人收集了大量的古地图,需要的参考:(点击字体链接即可余阅读)。
欢迎关注公众号:北斗维斟。本人喜欢历史,文化,文学,诗词等,自从毕业以来一直在阅读,在各大自媒体平台多有创作。我创立了的“ 北斗维斟 ”,主要在于深度解读历史以及中国的传统文化,欢迎你来关注。合作可以加我微信:songwain,交流可以加QQ群:77433403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