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由于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和气候变化,许多工业化国家(包括我国在内)正在优化低碳-能源产业结构,并重点布局氢能。氨(NH3)作为一种清洁氢能源储存介质,因其能量密度高(4.32 kWh L-1)、储存压力低、运输方便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电化学固氮技术以电能作为驱动力,可将N2和H2O在室温室压温和条件下转化为NH3;同时,该技术能够很好地与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相兼容,有望实现分布式、模块化NH3生成。因此,被认为是最有希望替代传统 “哈柏--博施”(Haber–Bosch)法的技术之一。然而,迄今为止,限制电化学固氮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效率太低(氨产率和法拉第效率),其核心问题是缺乏高效、稳定、价格低的催化剂。
近日,重庆大学王煜教授团队在Chemical Science期刊上发表以“In situ modification of d-band in core-shell structure for efficient hydrogen storage via electrocatalytic N2 fixation”为题的研究论文(DOI: 10.1039/D2SC03975C)。论文作者为Xiaohui Yang#、Jin Wan#、Huijuan Zhanga、Yu Wang*。该工作设计构筑了系列二维多孔核壳 V2O3/VN纳米筛材料,通过控制氧化物核上原位生长氮化壳层的厚度来调节其d带中心的位置;根据实验结果并结合DFT理论计算,揭示d带中心调控对其NRR性能的影响规律。
前沿科研成果
要点解读:氮化壳层厚度可控的二维多孔核壳V 2 O 3 /VN纳米筛材料的构建如图1a所示,壳层的厚度是通过精确的氮化时间控制实现的,目标材料定义为V2O3/VN-X(X=0.5、2、10,基于氮化时间)。为了对比,纯VN纳米筛材料也被准备。以V2O3/VN-2为例,作者发现与纯V2O3纳米筛相比,氮化之后材料的形貌基本保持不变。由高倍透射电镜可以看出,V2O3/VN-2中氮化壳层的厚度大约为0.5 nm;mapping图也进一步确认了核壳V2O3/VN结构的构建。通过对比V2O3/VN-X的结构表征发现,随着氮化时间的增加,氮化过程由外向内进行,说明在二维核壳V2O3/VN纳米筛中,氮化时间的长短决定了VN壳层的厚度。
图1. 二维多孔核壳 V2O3/VN-2纳米筛的构建及其形貌、结构表征(来源:Chemical Science)
要点解读:催化结果显示,在-0.4 V vs. RHE,V2O3/VN-2展现出最大的氨产率59.7 µg h -1 mg -1 cat.;最大的产氨法拉第效率(34.9%)是在-0.2 V vs. RHE获得的,这一结果明显优于大部分的文献报道。此外,该催化剂也展现了良好的循环稳定性,连续的八次循环测试和长时间测试,其电流密度、氨产率及法拉第效率几乎没有明显变化;SEM、TEM、XRD结果也说明了V2O3/VN-2的物理结构稳定性。 15 N 2 示踪元素标记实验结合核磁共振技术证明了V2O3/VN-2在 NRR 过程中沿着 MvK反应路径进行。
图2. 二维多孔核壳 V2O3/VN-2纳米筛的电化学NRR性能(来源:Chemical Science)
要点解读:为了准确比较,基于前期的报道,作者引入Roughness Factor(RF,粗糙因子)对所有样品在不同电压下的氨产率进行归一化校正,以获得其本证活性。这里假设纯V2O3的RF为1,则其它材料的RF为它们的C dl 与V2O3的比值。图3c为不同材料校正后的NRR本证活性,其中V2O3/VN-2在-0.4 V vs. RHE时本证活性最高。
图3. 不同氮化程度样品的NRR本征活性比较(来源:Chemical Science)
要点解析:为了解码V2O3/VN-2高性能根源,基于材料的表征结果,作者构建了V2O3/N-doped, V2O3/VN-2 layer, V2O3/VN-3 layer和(111) surface of pure VN四种模型分别对应于V2O3/VN-X (X=0.5, 2, 10)和纯VN。所有材料的NRR过程遵循MvK机理,其中V2O3/VN-2决速步的吉布斯自由能最小(0.63 eV),为N 2 吸附步骤。由图4b可以看出,不同材料的d带中心与N2吸附能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进一步PDOS结果分析发现,除了V2O3/N-doped,其它三个材料的d带中心越靠近费米能级,越有利于强化催化剂与N 2 分子之间的d-2π*耦合,其NRR活性则越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V2O3/N-doped,其价带和导带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限制了电荷转移和电催化动力学,因而降低了其活性。
图4. DFT计算揭示d带中心效应
王煜教授简介
王煜,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Qing-qian计划;荣获首届重庆市十佳科技青年奖,重庆市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等;主持Guo-jia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Guo-jia级科研项目;承担多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相关科研成果在特瑞等电池材料企业中成功应用。研究方向为能源高效储存与催化转化,主要研究特色:
(1)提出并精准构筑了具有单胞p-n结及原子级三明治p-n结的光电催化剂,解决了传统p-n结存在的电荷分离转移困难和反应动力学缓慢等问题,深入拓展了传统p-n结的科学概念,赋予了p-n结新的科学内涵;
(2)提出并利用气体高压低温分解方法,开发了多种非金属单原子复合催化剂,将单原子催化剂从金属拓展到非金属;实现了电催化析氢反应的高活性,并对载体功能进行了显著强化,深刻阐明了非金属单原子电催化的活性根源和活化规律,指明了活性位点和化学反应机理;
(3)通过深入研究各种材料的晶相、离子扩散通道、表界面结构和缺陷等对储能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制备了磷酸铁锂、锂钴镍锰氧三元材料、磷酸钴锂、磷酸镍锂、磷酸锰锂、磷酸钒锂等多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提高了储能材料的低温性能、倍率性能以及循环能力。
近年来在化学和综合科学期刊上发表第一单位通讯/第一作者科研论文160余篇,包括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J. Catal., ACS Catal., Appl. Catal. B., Nano Energy, Energy & Environ. Sci,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dv. Energy Mater., ACS Nano, ACS Energy Lett.等,他引9000余次,20余篇通讯作者论文被Web of Science评为高被引论文,10篇论文作为Angew. Chem. Int. Edit.等期刊的封面被亮点报道,相关工作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关于人物与科研
今天,科技元素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受到重视,中国迎来“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科技进步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耕耘。在追求创新驱动的大背景下,化学领域国际合作加强,学成归国人员在研发领域的影响日益突出,国内涌现出众多优秀课题组。为此,CBG资讯采取1+X报道机制,携手ChemBeanGo APP、ChemBeanGo官博、CBG资讯公众号等平台推出“人物与科研”栏目,走近国内颇具代表性的课题组,关注研究、倾听故事、记录风采、发掘精神。欢迎来稿,详情请联系C菌微信号:chembeango101。
CBG资讯一直致力于追踪新鲜科研资讯、解读前沿科研成果。如果你也对科研干货、高校招聘、不定期福利(现金红包、翻译奖励、实验室耗材优惠券等)有兴趣,那么,请长按并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C菌微信(微信号:chembeango101),备注:进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