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多年以后,柳恩铭博士仍记得三十多年前第一次听到《在水一方》时,心中的激荡。正是这首歌,他与《诗经》结缘,从此触摸《诗经》超过30年。最近六年,深度研究《诗经》,撰写了《诗经心读》。在《诗经心读》问世之际,我们与博士一起分享他对《诗经》、诗教和教育的思考。他认为,《诗经》是中国诗歌的起点,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是中国美学的根基;《诗经》作为诗教的核心教材,诗教作为传统教育的核心课程,依然会让今天的人们心动不已。重注《诗经》,旨在呼唤教育的诗心、诗情、诗性,旨在呼唤传承诗教的伟大传统。
■采写: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摄影:新快报记者 龚吉林
■人物简介
柳恩铭
1966年10月生,博士、书法家、《论语》研究专家、《新教育家》杂志封面人物。曾是中学语文教师,曾担任公立学校、民办学校校长,曾任广州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天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等职务,曾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特聘教授、研究生导师,其主讲的《儒家文化与现代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教师道德修养》《教育美学》等课程深刻影响听众。代表著作有《学习型学校的管理理论与策略》《论语心读》等。
诗·缘
研究《诗经》逾30年
自童年时期开始,柳恩铭博士便与诗为伴。父亲赠与的两本小书——《唐宋绝句100首》《唐宋词一百首》是他最心爱的读物,也是引导他踏入诗词天地的“启蒙”。沉博绝丽的诗篇装点着年岁,也承载着他的少年心事。他笑称,自己常在“江清月近人”的意境中咀嚼少年漂泊的孤独,在“生当作人杰”的豪情中根植追求卓越的信念。也正是有着诗的底蕴、词的情怀,恩铭博士与《诗经》结缘似乎早已埋下伏笔。
1984年,18岁的柳恩铭初为人师,在仓埠古镇的中心中学教语文。在一场元旦晚会上,他无意中听到了名曲《在水一方》,“一听钟情,至于陶醉”。父亲告诉他,其实这首歌是《诗经·蒹葭》意境翻译,于是开始关注阅读《诗经》,被《诗经》中先民先哲的纯真、淳朴、真诚、浪漫、唯美深深吸引。
三十多年过去,恩铭博士对《诗经》的研究依然保持着满腔热情,其中既有兴趣所致,也有对教育的上下求索。一直以来,恩铭博士心系教育,为教育笔耕不辍。2016年,柳恩铭不再担任天河区教育局局长一职,在完成畅销书《论语心读》第三版修订之后,开始重注《诗经》。
诗·教
中国教育应有从《诗经》开始的诗教
历时六年,恩铭博士力作《诗经心读》问世。作为第一批读者,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述卓先生评道:“古老的《诗经》,一经恩铭博士‘心读’,立即苏醒、复活、鲜活,令人心潮澎湃。”
谈及解读《诗经》的初衷,恩铭博士坦言:“为教育。”他认为,由孔子选编《诗经》而开创“诗教”传统,是贯穿中国古代教育的一条浑厚的线索,如果把这条线索从中国基础教育剥离,中国教育将大为逊色。
基于人本、美学、教育的角度,恩铭博士致力于让《诗经心读》还原“兴于诗”的教育基石、还原“兴观群怨”的教育功能,因为“这正是教育需要的”。恩铭博士解释道:兴,赋予生命热度和温度;观,让孩子学会观察自然、了解社会;群,使孩子懂得处世之道;怨,实际是引导孩子们学会表达,学会多角度地思考,这些都能在《诗经》篇目中得到启发。
书法家、资深教授吴鸿清先生阅后感叹,虽然《诗经》是2500多年前各种不同阶层的人写的诗,但恩铭先生的解读却使它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成了一面观照现实社会借鉴古代经验教训的明镜,成了今天仍不过时的好教材。“因为恩铭先生就是用他丰厚的人生体验来解读《诗经》,所以他的解读才能那样活灵活现,那样入木三分。”
诗·论
中小学阅读应避免“走马观花”
恩铭博士担任天河区教育局局长期间,大力推行经典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基础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全覆盖。直至如今,天河区仍在经典教育板块持续发力,优化整体教育结构,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恩铭博士认为中小学经典阅读课程仍有不足之处,那便是“泛读有余,精读不足,熟读不够”。“中小学阅读,首先是内容精选,浩如烟海的典籍当中,如果不加选择地堆给学生,很可能产生误导。”其次,恩铭博士认为,阅读方法应是多样化的,他本人正是通过“进入角色和情景的朗读”悟出了“文章的味道是读出来的”,从而增强了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了语文学习能力。“在诸多的阅读方法中,我特别提倡两种:一种反复地、艺术地朗读诗词文赋精选篇目,也就是传统中国语文教育的诵读、吟诵;另一种是一本书读几遍、十几遍甚至几十遍的‘笨’办法。”只有感受到经典的“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真正浸润心灵。
此次重注,恩铭博士期待着以最美的方式把《诗经》呈献给读者,给读者以诗心和诗情,给教育以灵感和灵性。他建议读者们特别是学子们拿到《诗经心读》后,不妨采用“阅读+诵读”的模式,读懂读透,提高诗歌素养、文学素养、美学素养、伦理情怀,达到涵养性情、完善人格、沉淀思想、构建价值的目的。对于家长,他推荐“亲子共读”模式,伴随孩子的成长而吸收儒家经典的丰富营养,让自己更加宽容,更加担当,更加奋发向上。“至于青年读者,不妨把《诗经心读》作为案头书、床头书、口袋书、旅行书,自觉接受经典滋养,在经典阅读中实现人文精神自觉,不亦快哉!”柳恩铭博士如是说。
心读对话
《新快报》:据了解,多位专家、学者对《诗经心读》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您看来,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能否提前向读者们透露一下?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您有哪些发现?
柳恩铭:这本书最精彩的是“心读”。《诗经心读》挣脱了汉代经学的束缚,跳出了宋明理学的窠臼,跨越了乾嘉学派的局限,回到先秦,回到孔子,回到诗经人物的内心世界,与诗经人物心心相连:或心如平湖映射诗经人物的神态与心态;或心如满月朗照诗经人物的淡雅与飘渺;或心如朝阳尽显诗经人物的心识与理想;或心如晚霞流露出诗经人物的忧伤与怅惘;或心如流溪飞溅出诗经人物的低吟与浅唱;或心如长江大河洋溢着诗经时代的风流与激荡;或心如大海荡漾着诗经时代的浑厚与奔放……《诗经心读》就这样伴随无数静夜中跨越时空的“心恋”而诞生。我读懂诗中人物的向往,读懂他们的淳朴,读懂他们的奔放,读懂他们的善良,读懂他们的信仰,读懂人类轴心时代中国先民先哲的理性智慧和审美理想。
说到这本书的发现,实在太多了。首先,基于人本基础、教育情怀、美学方式,在我的解读中,很多篇目带有相当程度的颠覆。比如说《伐檀》,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认为是批判当时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罪恶,我反复研读之后,推翻此说,认定为中国最早的励志诗歌。鼓励成为自己动手的君子,不做不劳而获的小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