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你也糹(扭),我也糹(扭),中间夹个言篓篓;你也长,我也长,中间夹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钩担挂麻糖。
出发喽!坐上车车逛咸阳!
在中华民族及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你会听到以上顺口溜的多个变形,比如“你也糹(扭),我也糹(扭)”在部分地区就变成了“左一扭,右一扭”,但无论是哪种变形,通读后,你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个古朴端庄、神气活现的“
”字来。
该字简写42划,繁写56划,其繁多的笔画,字形之复杂,使得无论是常用的字典,亦或是普通的电子输入法,都并未将其收录其中,这也让它相较于“正规军”,更像是与“曌”、“囍”等字携手于半路出家的“草根”。
但,就像过年时四处张贴的“囍”字,我们对“
”这个字也并不陌生,“biánɡbiánɡ面”——街头巷尾,看着霓虹招牌闪烁着的色光,“biánɡ”这一读音便脱口而出。
“biánɡbiánɡ面”是典型的关中一带,也即陕西省中部西安、咸阳等市的特产美食,由于其制作工艺和它所体现出的丰富独特的关中地域文化特色而闻名于世,成为关中地区,甚至于整个陕甘地区两千多年以来一种最具特色的地方美食。
近年来,“biánɡbiánɡ面”更是以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十大名面”之一的“特殊”身份而声名远播,频频作为博取流量的“贵宾”出现在美食类短视频节目——一寸多宽的面条,在扯面师傅的手里欢快起舞,“biangbiang”地拍打着面板,再截成不多的几段投入滚开的大锅之中,两沸即成。
洁白如同美玉般的面条,上面点缀着绿色的小葱和青菜,浇上西红柿鸡蛋、浇上必不可少的臊子,再放上几块流淌着汁水的肉块,最后,撒上鲜红的秦椒面,热油一泼,刺啦一响,顿时香味扑鼻。听觉、视觉、味觉,在一瞬间全部满足,真所谓“豪爽大气”“酣畅淋漓”的形象诠释。
“biánɡ”这一读音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上文所提到的面条拍击面板发出“biang”音,便是其中一种,以其来源于制作过程中发出的声音为根据,“biánɡ”便是象声词。也有专家从语言学角度进行研究,认为“biánɡ”来自于“饼饼面”儿话音后的语言演变。还有人推论,宽似裤带,长而劲道的“biánɡbiánɡ面”在吃时嘴里会发出“biánɡ——”“biánɡ——”的声音,这又是另外一种吃面象声的说法。所有这些研究,使得“biánɡbiánɡ面”在美味与特色之外,作为中国面食的活化石和形象代表,有了历史的厚度和文化底蕴。
而关于“biánɡ”字字形,则因其异体繁多而有了更多“传说”,有穷秀才因没钱买单而造字之说,也有拆字附意之解。笔者就对后者颇为欣赏和喜爱,这一说法认为,字中的“穴”指的是房子;“言”代盐,同声借用;“糹”代表做面时左右扭动的身体;而“长”则同时指明面条之长和吃面时的喜悦;“心”说明秦人热心朴实,“月”即是“肉”,“马”、“刂”代表秦人尚武的精神,而“辶”则指秦将白起打败赵括后回咸阳的故事。
此种说法,自有其牵强附会之处,但它所代表的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却令人感叹与佩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