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刘庆钧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是高等教育工作的保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临床医学院)拥有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3人以及广东省教学名师5人。时值第38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广中医一院的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感悟。
罗颂平:亦师亦友,同向同行
(罗颂平,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中医药院校教学名师,广东省特支教学名师,广东省教学名师,从事中医妇科学教学工作39年。)
中医院校临床学科的教师身兼双职,既是教师也是医师。罗颂平认为要先做医师,再做教师,肩负双师之责,必兼顾医德师德,而立德树人首要传承好医术。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秉承“以德为先,和谐包容,求同存异,协调发展”,团结合作谋发展,形成并积累岭南妇科学宝贵的临床经验及技术,一代代倾囊传承下去。
罗颂平积极推行教育教学改革,践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她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形成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国家级一流课程《中医看妇科》由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主持建设,其安排了研究生、专培医生参与线上教学、设计相关漫画以及在线上与学员互动,师生同向同行,共同进步。
吴伟:以德为先三回归,传承创新两兼顾,理论实践相辅成
(吴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特支教学名师,广东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秉持“培养铁杆中医以振兴中医”的理念,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工作36年。)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现代中医高等教育必须回归临床、回归“三基”、回归人文,加强课堂与临床教学的承接,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才能培养出高质量中医药人才。
中医学发展史是理论不断创新、临床实践不断深化的历史。中医学不仅要传承创新,更要面向世界、未来和现代化。进入21世纪,现代科学、医学与技术交叉渗透,促使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超越任何历史时期。
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积极推广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加大“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改革,把时间还给学生,强化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思想和内容上,传承和发扬中医理论和理念,以生动的临床疗效的实证案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从而端正学生专业思想,树立终身牢固的专业思想。
袁凯:致力中西医结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袁凯,副主任医师,从教7年,广东省一流课程《中医骨伤科学》负责人。曾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学基本功竞赛二等奖等奖项。)
在教学改革探索中,袁凯在课程教案库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和补充,增加多元的教学素材如3D动画、高清临床图谱和短视频等,撰写临床教学案例库,生动地将临床过程再现。教学的方法也不断创新,引入翻转课堂、虚拟课堂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不足。袁凯构建了“互联网+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多元混合教学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问题解决作为学习活动的主线。平时,袁凯也积极参加学院,省级及国家级各种教学竞赛,以赛促提,与同行教师不断交流,不断提升自我的教学素养。
冷西:教无止境 学无止境
(冷西,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从医从教7年,曾获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等奖项。)
“教无止境,学无止境”,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自踏上教师岗位,冷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学习积累教学经验并融入教学。她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同时,她发掘思政资源,提升思政教育亲和力,坚定学生们职业发展的理想信念。她真正地感受到了以教为荣、从教为乐。
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是师者的根本宗旨。影像学专业开设之初,遇到学生焦虑迷茫时,冷西均耐心答疑解惑,鼓励学生坚定目标,指导解决困难与问题,成为学生心目中亲切的大姐姐。作为影像科教学秘书,冷西按时组织影像学小讲课,加深学生对影像诊断和扫描技术的学术前沿的了解与认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