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最高烈度9级。此次地震初步震源机制显示为走滑型破裂。
那在这样的地方,应该怎样进行灾后重建呢?
这里和大家来说一说,地震里只有一个地震震级,也就是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是确定的,但是有多个地震烈度,那么什么是地震烈度呢?
地震烈度简单来说就是所在地区地面以及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破坏程度,比如这次地震震中附近房倒屋塌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在云南贵州虽然有震感但是很轻,这里就有烈度大小的不同了,而根据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和地表面变化的不同状况,评定距震中不同地区的地震烈度,绘出等烈度线,作为对该次地震破坏程度的描述。
那么地震烈度都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首先是震级的大小,如果震级比较大,释放出的能量也会更大,那么势必会影响波及的范围也就越广,相应的破坏力也就越大,从而导致地震烈度变大,同理震级越小,释放的能力也就越小,影响范围也会变小,破坏力变小后,地震烈度也是比较小的。
第二与震中距离有关系,通常来说距离震中越近,被破坏的情况也就越大,烈度也就越大。
第三附近是否有断裂带,也就是地质构造因素,断裂带处烈度也会增大,有些地方明明距离震中距离很远了,像汶川地震中的北川距离震中约有100km,但是地震烈度也是最大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北川老县城在龙门山断裂带上,当板块运动引起地震时,主断裂带断层错动并释放能量摧毁了老县城(附近的山石滚落也加重了损失)造成烈度变大
第四还与震源深度有关系,一般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除此之外还与建筑物抗震程度有关系。
所以,我们在修建建筑物的时候也会考虑到烈度大小和抗震标准来修建房屋。
下面是地震烈度的对应情况
Ⅰ 人们感觉不到地面下方的运动。
Ⅱ 处于楼层高处的人能感觉到轻微的晃动。
Ⅲ 悬挂的物体摇摆不定,所有人都能感觉到晃动。
Ⅳ 门、窗作响,停泊的汽车开始摇晃。
Ⅴ 睡梦中的人被惊醒,门、窗晃动,盘子掉在地上。
Ⅵ 行走困难,树木晃动,细长形的构造物被损毁。
Ⅶ 站立困难,结构较差的建筑物倒塌。
Ⅷ 烟囱倒塌,树枝折断,家具翻倒。
Ⅸ 大部分建筑物结构损伤,地面开裂。
Ⅹ 大面积地面开裂,山体滑坡,大部分建筑物损毁。
Ⅺ 建筑物坍塌,地下管道破裂。
Ⅻ 地面呈波状起伏,出现大范围的破坏。
灾后重建本人虽不专业,但毕竟亲身经历了5.12汶川大地震后,参与过局部灾后重建的设计工作。在此工作中,对设计及施工等有如下思考:
- 科学选址,对所有灾后新建房屋抗震能力应提高到9个烈度,并以此作为国家设防的最高标准。加强各专业领域技术层面的碰撞及沟通,逐步形成技术层面的专业体系。
- 首先是过渡性安置。无论是集中安置还是分散安置,过渡性安置的地点应注意选择在交通条件便利、方便受灾群众生活的区域,并避开地震活动断层和可能发生洪灾、山体滑坡和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雷击等灾害的区域。若不便就近安排临时过渡住所的,可以将学校操场和经安全鉴定的体育场馆等作为临时避难生活场所。
- 无论是过渡性安置,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应当统筹计划好交通、通信、供水、供电、住房、学校、医疗、社会福利、金融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科学规划。在实施中,建设单位应当采用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确保过渡性安置场所、灾后重建场所的安全质量和抗震性能。
- 在后续灾后恢复重建时,应由专门部门对灾区住宅建设的选址予以指导,并提供能够符合当地实际的多种住宅设计图,供群众选择。村民住宅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 伴随着近年来极端天气极端灾害的增多,应该在国家层面加快形成防灾、抗灾和灾后重建的完整体系。并推动将灾后重建进行立法,把灾后重建纳入应急制度框架,要求灾后重建实行与平时建设不同的制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