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酣对弈图》生宣纸本大写意人物画 65x133cm
创作时间1986年
在我探讨“生宣纸上画工笔重彩人物画”的过程中,将工笔人物画“画活起来”是一道非常难逾越的“关”!为什么呢?是因为我想将大写意人物画的“豪放、洒脱”的“意象”借鉴到工笔人物画中。而这却又引出了一些新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人画的“大写意人物画”都有“活”性?这种“活”性是表现在笔上?墨上?真正能称得上“大写意人物画”的作品应该具备什么必须的要素?换言之就是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大写意人物画”?
纵观华夏绘画史,“大写意人物画”、“小写意人物画”、“工笔人物画”等皆各自特点清晰,各自技法分明,各自风貌迥异,各自独领风骚。
工笔人物画的代表画家众多:《洛神赋图》作者顾恺之,《游春图》作者展子虔,《八十七神仙卷》作者吴道子,《簪花仕女图》作者周昉,《韩熙载夜宴图》作者顾闳中,《步辇图》作者阎立本,《捣练图》作者张萱,还有晋唐之后的李公麟、赵孟頫、陈洪绶、唐寅,丁云鹏、任伯年、改琦等等,不胜枚举。
小写意人物画自宋代晚期由“文人画”发端而兴盛在明清,其代表画家也有很多:颜辉、马远,钱选、李唐,赵孟頫,唐寅,陈洪绶,朱耷,任伯年,钱慧安,徐燕荪,丁观鹏,金农等等为数不少。
相比之下,能称得上大写意人物画画家的人就显得寥寥无几了:宋代有梁楷、牧溪、石恪、清代有黄慎,简直凤毛麟角。
为什么是这种现象?仔细想想就不难分析出其中的道理。
工笔画的繁盛源于华夏人对万物的理解和领悟。人们用精妙的笔法来描绘大自然和自身生活的美好和精致,才子佳人、锦衣玉食,不吝繁复、锦上添花。
而小写意和大写意绘画的兴起源于文人对于“歌功颂德、灯红酒绿、帝王将相、阳春白雪”的不满和对仕途的不如意。这一类人大多是饱读诗书、愤世嫉俗的文人。他们摒弃了“繁复精致”而取“抒情畅意”,放下了“精雕细刻”而取“奔放不羁”,自宋末起便受到文人士子喜爱而兴盛。后来,人们还将这种“以笔墨见长、不重色彩和工细”的一类画作称之为“文人画”。
可以这么说:文人是推动“写意绘画”的力量!也由于这个根本原因,写意绘画中的“人文情怀”就成为了这类绘画的灵魂。正因为如此,写意绘画那种“不畏权贵、不喜奢华、闲云野鹤、粗茶淡饭、高风亮节、不拘小节”的特征便蔚然成风,以“超脱”作人,以“飘逸”成画独步天下。
然而,如何能做到“超脱而飘逸”?
无可讳言,“超脱”是指作人,而“飘逸”是指成画。
不敢想象,一个利欲熏心、唯利是图、好高骛远、自命不凡的人,如何能做到“超脱”?一个不能“超脱”的人,如何能创作出“飘逸”的佳作?
因此,画好写意画,首先应该是个“文人”。他应有愤世嫉俗的傲骨和清心寡欲的情怀,有惩恶扬善的热血和刚正不阿的勇气。这样的人再加之学养深厚、功力俱佳,诗书画印跃然纸上便是大作!这样的作品表现的是“豪迈奔放”而不是“矫揉造作”,呈现的是“发人深省”而不是“故弄玄虚”,是“意到笔不到”的畅快淋漓,而不是舞文弄墨的无病呻吟。
这些,便是写意绘画(特别是写意人物画)难画好的原因。
那么,真正好的“写意画”又是什么样的?(字数受限,下期再续)
我的这张大写意人物画《酒酣对弈图》的创意来源是:多年未见的幼儿时发小到访,时过三十几载,面貌全非。酒酣后我即兴挥毫,记录了当时我们的醉意朦胧和对儿时的美好回忆。
2022.9.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