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过半”,北京时间9月23日09时03分31秒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的“分”表示“平分”的意思,既平分了昼夜,也平分了秋季。秋分这天太阳光线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秋分后北半球的黑夜一天比一天长,而南半球的黑夜将一天比一天短。
秋分后太阳辐射量继续减少,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降到22℃以下,正式迎来秋高气爽的秋天。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每5天为一候,一候“雷始收声”,表示秋分后太阳辐射越来越少,几乎不再打雷了;二候“蛰虫坯户”,表示蛰居的小虫子开始藏入土穴中开始越冬;三候“水始涸”,表示秋分后降水量减少,河流将逐渐干涸。
在传统意义来说,秋分既是春耕夏种的终点,也是秋收秋种的起点,秋分时节我国各地呈现出一片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对于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的我国而言,秋分节气显得非常重要,春种秋收,金秋时节的硕果累累,这是农民最高兴的时刻。但是农民靠天吃饭,天气的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老人说秋分节气有“4怕”,是哪4怕?
农村老人说秋分节气有“4怕”,怕什么?
一、秋分怕“连阴雨”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秋收作物正在陆续收获,农民在忙着收割晚稻、忙着收获玉米、忙着收割烟叶,同时农民还要抢晴翻耕土地,为油菜和冬小麦的种植做准备,连续阴雨天不利于秋收和秋种。
未来得及收获的粮食会有倒伏、发芽、霉烂的风险,因此秋分时节“宜晴不宜雨”。秋分是我国的“三秋”大忙时节(秋收、秋耕、秋种),在晴天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二、秋分怕“冰雹”
秋分是我国的“丰收节”,田间地头一派忙碌的画面,到处金灿灿的一片,此时如果遇到暴雨或者冰雹等极端天气,那么农作物就容易倒伏,粮食的籽粒以及果树上的果子就容易脱落,会导致农作物严重减产。
到了秋分节气太阳直射点继续往南半球偏移,北半球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白昼越来越短,过了秋分节气几乎不再打雷,强对流天气几乎不会发生。但是如果副热带高压的势力强,那么就会导致气候快速回升,就容易引发强对流天气,秋天打雷以及冬天打雷并不是不可能,因此农作物成熟后我们要抓紧采收,秋分时节贵在一个“早”字。
三、秋风怕“刮大风”
这点很好理解,秋分时节农民在忙着收获秋收作物,农作物基本处于头重脚轻的状态,如果此时刮大风,就很容易导致农作物倒伏,农作物倒伏后不仅不利于人工收割和机器收割,而且还容易导致粮食发芽、霉烂,会导致粮食减产。
四、秋分怕“下霜”
秋分时节除了我国东北地区以及高寒山区外,几乎都还不会下霜,一般下霜要到10月中下旬以后。如果提前下霜,就会导致未完全成熟的农作物提前停止生长,像怕寒的豆角、红薯、丝瓜、辣椒、番茄、茄子就会经霜枯萎死亡;像还未完全成熟的农作物,会由于生长积温不够,进而导致籽粒不饱满,粮食的千粒重会降低,减产也就在所难免。
农村有句老话叫“寒露早,立冬迟,霜降收薯正当时”,说的就是红薯不耐寒,经霜会枯萎死亡,霜降节气是红薯的最佳收获时期。9月正是红薯地下块茎的快速膨大期,如果9月底就下霜,那么红薯就不能充分膨大,会导致薯块的个头小,红薯的产量会严重降低。
秋分后农民要开始着手种植冬小麦了,有句老话叫“白露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说的就是寒露节气是种植冬小麦的最佳时机,冬小麦播种得过早宜徒长,播种得过晚难以越冬,适期播种是高产的前提。还有句老话叫“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迎霜种的夹河滩”,在同一时间高山的气温最低,平地的气温居中,河滩的气温最高,因此高山种植小麦要早播,河滩气温较高可以适当晚播。
总结,秋分时节我国各地农民都在忙着秋收,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的硕果累累是对农民最好的回报,因此秋分时节怕连雨天、怕下冰雹、怕刮大风、怕下霜,这“4怕”出现一个都不利于农业生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