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潮南峡山街道峡山社区东湖片区,保留着一座座排列齐整的老屋,旅泰侨胞陈弼臣的故居就坐落其间。这座侨宅是陈弼臣在抗战胜利后回归故里,为改善家人居住环境而建造的。
历经半个多世纪,侨宅依然保存完好,生机勃发。其间,陈弼臣及其儿子陈有庆、陈有汉都曾带着子孙后代回到家乡寻根访祖,在这座祖宅中向生长在海外的第四代、第五代子孙讲述先辈在家乡的成长经历,将桑梓情怀根植到子孙后代心中,让他们永远念着家乡,将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不断传承。
侨宅规模不算大,外观也毫不起眼,但穿行其中,却可以从诸多细节中,感受到陈氏家族心系桑梓,根植故土的拳拳赤子之心,以及家族注重根本、以身作则、重视传承的良好家风。
侨宅探寻
色彩浓艳,中西建筑文化交融
从龙凤门进入陈弼臣故居前埕,只见院子里绿植青翠,繁花盛开。陈氏后人陈庆雄告诉记者,由于陈弼臣、陈有庆父子生前时常惦念家乡故居,时年八节都会委托亲人祭祖,日常也有委托专人打理看护,因而老屋虽已有70多年历史,依然保存较为完好。
陈弼臣故居占地700多平方米,为“双背剑”格局,由一座“四点金”加上两条子孙巷以及一座双层的西洋风格后库楼组成,一共有四个厅堂和10多间房间。
主座大门楼上刻着“颖川世家”匾额,门楼肚上有石刻楹联,落款处写着“民国三十七年秋”字样,明确了这座侨宅的“出生日期”为1948年。记者看到,主座“四点金”的厅、房、厝手、八尺都得到很好的保存,格局完整,后厅挂有陈弼臣及其妻子刘桂英画像,内侧是家族祭祀的场所。
宅第在装饰上充满设计感,门楣窗楣以及梁柱上的装饰画大多是描绘古戏文中的故事情节,但在窗框和画框的设计上却又处处充满西洋风格,像装饰画饰以石膏饰线,在窗框上装饰上几何线条和抽象彩绘以及不对称图案等,都体现出侨宅特有的中西合璧之美。
同行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陈斯楷告诉记者,这座侨宅从色彩的采用上很有“潮阳风格”,用色大胆,色彩浓艳,无论装饰题材还是用料、颜色、形式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一种极繁主义美学。而几何线条和抽象彩绘的装饰则有着明显的后现代手法,不再是早期建设的侨宅所流行的巴洛克风格,这和宅子建于20世纪40年代有关,宅第的设计是当时最新的流行样式。
宅第中除了多处采用古代传统戏剧场景装饰画,还有一些有趣的现代装饰画间插其中,像两条子孙巷门楼两侧就各有一幅现代人物画,画中人或穿着西装洋服,或穿着学生装,或拿着望远镜等,体现出主人家对当时西方文化等新事物的接纳和欣赏。
择地造宅,迷你骑楼面向古塔
这座侨宅的总体建筑样式以中式为主,西式装饰为辅,只有后库楼那座双层小洋楼,富有西洋风格。这座小洋楼门面并不大,却建成了骑楼的模样,小巧而别致。进门后有水泥扶梯上二楼,二楼在正对子孙巷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阳台,在这里可以望见远处的青山绿树以及掩映其中的“祥符塔”。
峡山社区原居委干部苏祥星介绍,当年这个后库楼是村里的高点,从二楼望向“祥符塔”,前面是一片平川,“祥符塔”清晰可见。如今时代变迁,高楼林立,加上山林绿树繁茂,需要仔细寻觅,才能从楼林缝隙间找到塔的身影。
陈庆雄告诉记者,陈弼臣从泰国乘船返回家乡时,在船上和同乡人聊起要回乡建屋,得知东湖片是一处风水宝地,就决定在这里造宅。东湖片当时到处是田园,很多地方都是用来种菜,为防小偷偷菜,菜园周边布满荆棘。不过下雨天荆棘被水淹没,村民自己不小心踩到也会被弄伤。陈弼臣在这里择地建房,就把荆棘全部清除,使这一带的环境得到改善,让村民得益。
简洁家训,体现思乡最深情结
除了各种有趣的装饰外,故居的题字简洁而富有内涵,充满着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记者发现,这座宅子的题字大多都是两字成对,看似简单,细细品味却大有意蕴。像子孙巷的两个门楼上分别题写着“燕翼”和“凤毛”两字,就包含着陈弼臣对子孙后代的期许。“燕翼”是指先人遗下的风采,“凤毛”则比喻子孙有才似其父辈。简单四字,包含先辈以身作则,后辈传承家风的深刻内涵。
在主座前厅内侧门匾上写着“积厚流光”四字。“积厚流光”出自《荀子·礼论》,意思是积累的功业越深,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就越广。据陈庆雄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对故居进行修缮时,远在海外的陈弼臣特别吩咐,其它地方需要改动没关系,前厅内侧门匾上“积厚流光”这四个字一定要保留。可见陈弼臣在建屋时选取的刻字都有其深意,是留给后人最富含哲理的家训,也体现出一代侨胞对家的最深情结。
华侨故事
艰苦创业,海外创下金融王国
陈弼臣是旅泰潮人中的传奇人物,他凭着过人的毅力和才智,在泰国白手起家,发展成为金融巨子和具有影响力的一代侨商。
陈弼臣的父亲陈子贵出生在峡山一户贫穷农家,清朝末年,迫于生计远赴泰国谋生,成为家族侨居泰国的第一代。陈弼臣1910年出生于泰国,但对家乡有着深厚情感的父亲在他5岁时就将他送回家乡读书。由于父亲在泰国谋生不易,并没能让回到家乡的陈弼臣过上富足的生活,他在家乡读到中学一年级后就开始半工半读补贴家用,直到17岁时,为了前途发展,才向亲友借了盘缠回到泰国。
20世纪初的泰国充满了机遇,陈弼臣先是做杂工、记账员和厨子,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进入森兴隆木材有限公司做会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22岁时就被提升为总经理。后来他又抓住机遇自立门户做起了木材生意,继而进军五金、文具、药品和大米贸易等行业。
1941年,陈弼臣成立了亚洲信托公司,为后来涉足银行业务踏出了第一步。他发现泰国银行以外资为主,华人在商贸交易中有诸多不便,于是抓住这一商机,于1944年,联合当地的商界朋友创办了盘谷银行。抗战胜利后,他与香港的潮商有了密切来往,再次借机遇进军香港金融业,于1946年加入了香港汕头商业银行。1954年,盘谷银行首家海外分行在香港开业,在此后几年里,又在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纽约、伦敦等多地开设盘谷银行分行。盘谷银行自此成为首家向外发展业务的国际泰资银行,陈弼臣在东南亚一带的金融界声望日盛。
根植故土,妻子越洋回乡产子
1932年10月,在泰国刚刚有了一定事业基础的陈弼臣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让即将临盆的妻子刘桂英登上了从泰国曼谷开往汕头的轮船,赶回家乡待产,目的是让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在自己的家乡,以此让后代与故乡根脉相连。
他的决定得到刘桂英的认同,刘桂英经过三个星期的海上颠簸,跨越一千多海里的路途,于11月平安抵达汕头。到达汕头的刘桂英还没来得及赶回峡山老家,就在一对陌生夫妇的帮助下,在客栈产下了长子陈有庆。
那时陈弼臣的事业还没稳固,儿子出生后,他和妻子长期两地分居,他长住泰国,刘桂英两地奔走,陈有庆和弟弟陈有汉跟随母亲和曾祖母在乡下生活。陈有庆的少年时期成长经历和父亲有点相似,他一边刻苦读书,一边担起长子的家庭责任。14岁时才在父亲的安排下前往香港就读中学,18岁后又前往泰国继续学业。陈弼臣为了让儿子了解和学习做生意,特意让陈有庆一边读书一边在自己创立的亚洲信托公司实习。虽然是公司的“少东家”,陈有庆并没有获得优待,白天工作,晚上上课,一个人做着两个人的事情。但他秉承了父亲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整整坚持了三年。后来,又和妻子沈时芬迁到纽约生活,继续半工半读了两年时间。在泰国和纽约一共五年的半工半读经历,锻炼了陈有庆刻苦耐劳的素质,更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陈弼臣受自身经历的影响,重视对后代的培养和磨砺,对陈有庆的培养直到今天依然是成功的“育儿宝典”。陈有庆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1955年,学业有成的陈有庆受到父亲重用,协助父亲在香港发展事业,驰骋金融界施展抱负,成功协助父亲扩展金融事业版图,在银行、保险、贸易等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接力传承,助力家乡教育事业
正是根植故土的培养,让陈弼臣和陈有庆父子两代人对祖国和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时刻牵挂着故里,为家乡的发展无私奉献。
1981年,陈氏家族的盘谷银行在北京成立办事处,开启了在中国投资的序幕。在汕头经济特区成立之初,陈氏家族更是积极捐资兴学,参与汕头经济特区建设,为家乡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汕港友好交流和合作倾心尽力。陈氏家族助力家乡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佳话,至今仍被家乡人民广为传颂。
苏祥星告诉记者,1983年,陈弼臣得知家乡峡山的孩子们都在祠堂里读书,学校不成规模,教学设施陈旧,马上决定出资捐建峡山学校,解决峡山片区孩子“读书难”问题。1985年,陈弼臣在庄世平先生的陪同下,率领泰国60多人回到家乡主持学校落成开幕仪式。他们是第一批从海外回乡捐资建校的人,很多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在他们的引领下,纷纷回乡办医院、筑道路和建设学校,为海外捐助和投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父亲的言传身教,让陈有庆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同样牵挂在心。2002年,陈有庆、陈有汉在他们的母校六都中学捐资兴建了一座体育馆和两座多功能大楼,分别命名为“陈弼臣体育馆”和“有庆楼”、“有汉楼”,大大改善了学校的教学条件,优化了育人环境,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9年12月28日,时任全国侨联副主席、香港亚洲金融集团董事长的陈有庆,泰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有汉,泰国潮州会馆名誉主席李光隆等带领儿孙辈一行共30多人回乡寻根访祖。难得的是,陈氏家族在海外的第四代、第五代后人都听得懂潮汕话,了解潮汕文化。原来,在祖父辈的影响下,学中文、学习中国文化、学说潮汕话已成为海外陈氏家族孩子们的“必修课”,故乡情结就这样接力传承深种到下一代的心中。
侨通天下,成联结海内外华商“桥梁”
对家国有着深厚感情的陈有庆在海外华人圈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号召力,他一直为海内外华商加强联系尽心尽力扮演桥梁角色,为乡梓发展贡献力量。他生前曾任中国侨联第九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第十届委员会港澳顾问,中国侨商联合会第三届会长、第四届荣誉会长、第五届永远荣誉会长,香港中华总商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亚洲金融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等,在侨界发挥了领军人物的作用,成为书写潮商“侨通天下”的一代侨领。
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创办,更是离不开陈有庆的助推和支持。他主办了1981年举行的首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此后30多年,他对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发展持续关注。1997年11月18日至20日,第九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在汕头举行,陈有庆也重回故土,参加了盛会。
1988年至2008年,陈有庆连续四届担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致力推动内地与香港、台湾地区乃至世界范围的交流与合作,于2018年荣获“大紫荆勋章”。
来源:汕头融媒集团
【编者声明】
本公众号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编者收集整理,旨在与大家分享学习。如您认为某些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核实后将采取相应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