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雪山下的公园城市 本报资料图片
4月20日拍摄的成都兴隆湖一角(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从西边的龙门山到东边的川中丘陵,是4500多米的地势落差;大熊猫野外种群“濒危”变“易危”,到消失百年的尖齿卫矛再现,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再造。成都,雪山河流、山林湿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城市中,天府新区兴隆湖畔,绿色环绕,一湖碧水微波荡漾,湖岸边鳞次栉比的现代化建筑倒映湖中。这座“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锚固生态安全格局,持续开展“五绿润城”行动,推进重点区域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保护监管能力,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快实现“青山映城、草长莺飞”。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美丽四川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都,这座超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上,写下“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的绿色印记。
厚植本底
大美山水与城市风光相映成趣
秀美山林、美丽河湖,巴山蜀水秀美安澜,大美天成。
成都平原东侧,南北延绵的龙泉山一片葱茏,这片1275平方公里的城市 “绿心”,其绿植数量、绿化效果直接关系到长江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成效。
成都平原西侧,1495平方公里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坐落于此。垂直海拔高差超4500米的地形,使其成为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除了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群,还分布着约占大熊猫国家公园85%的陆生野生动物种类与90%的种子植物种类。
山脉之间,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山脉以外,山峦层林尽染,城市有序延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在城市格局之变中厚植生态本底,真正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为市民解锁了更多公园城市的专属体验。
绿道骑行是成都市民最喜爱的户外活动之一。环城生态公园涉及生态用地133平方公里,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84公里,一级绿道总长100公里,串联起121个特色生态公园。公园内,还有不少观鸟爱好者,拿着望远镜或摄像机,研究观察鸟的栖居生活环境及鸟和整个生态的关系,乃至生物多样性。目前,成都境内已知分布有鸟类超500种,越来越多的鸟儿当“蓉漂”。
生态本底愈加厚实,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这是有着2300年历史的城市新风景。今年,成都已完成“金角银边”场景营造点位108个,还将建成各级绿道800公里,其中含“回家的路”社区绿道1000条、乡村绿道300公里。2022年元旦,环城生态公园全环贯通,熊猫基地扩建区域实现开园,城市之美宜游宜憩、可感可及。
保护修复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
初秋,出现的霞光与雪山同框,被镜头捕捉定格于方寸间,俯卧的山脉横亘在远处,与天空交相辉映。水色倒映天色,阳台上看雪山、朋友圈晒蓝天是成都人的新爱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成都坚持把改善空气质量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抓。先后出台《成都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修订大气环境分区管控准入清单、绿色标杆施工工地及加油站技术标准、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计划(2021—2025年),重点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移动源污染治理攻坚战等几个标志性战役。近日,今年上半年空气质量报告出炉。根据报告,上半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45天、同比增加1天,优良率80.1%。
锦水汤汤,是成都的生态河、风景河、产业河,也是公园城市鲜明的点缀——锦城蓝。
成都地处长江上游,包括黄龙溪在内的锦江水终将汇入长江,东流入海。流水的清与浊,事关水生态治理与修复,成都正稳步推进锦江、岷江、沱江三大流域水生态治理。一组数据显示,在去年年底,全市地表水水质总体呈优,黄龙溪界面在实现20年来首次达标后,水质进一步好转。
一铲一锹,一树一苗,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生态保护修复暨国家储备林项目筑起成都乃至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生态屏障。通过补植阔叶乔木,可使林木结构更加合理,形成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的林区,森林质量提升后,这片城市“绿心”的固碳能力随之增加,也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创造更好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着眼超大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去年12月底,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以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为重点突破口,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坚持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巴山蜀水间,一幅幅绿色画卷徐徐铺开。
转化价值
绿水青山成为发展新优势
8月的一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成都市金堂县企业巴莫科技累计完成产值超百亿元,预计到年底产值有望突破250亿元。这家集绿色环保锂电池材料研制、开发和规模化生产于一体的先进制造企业,已形成10万吨正极材料产能,高镍MCM材料市场份额居全球及国内前二。
产值过百亿,再次彰显成都在竞逐绿色低碳赛道上的十足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成都把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力点,并圈定绿色低碳产业发展重点。
风景如画的兴隆湖畔,一批涵盖电子信息、大数据、旅游文创、新材料、现代农业等企业产业集群坐落其中。这里正逐渐由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转向构建高品质生活圈、高质量产业生态圈,由主要依靠区域配置资源转向面向全球配置高端资源,由传统管理体制转向现代化国际化治理体系,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转向主要依靠创新型人才支撑发展,走出一条推进绿色崛起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今年来,成都在提升绿色产业竞争力方面动作频频:5月30日,成都携手攀枝花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共同推动实施一批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大合作项目;6月,《成都市“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正式印发 ,到2025年,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营收达3000亿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不仅是城市发展的营城逻辑,也是市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的重要途径。
公园城市带给城市居民的绿色体验与生态价值转化率同比增加。以锦城公园为例,其建成运营后,每年生态服务价值量约为269亿元,预计可产生40年以上的持续性效益,总价值达1万亿元以上。
生态账的背后,是近年来成都坚定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生态文明跃升轨迹看得见、摸得着。
时代印记
我国全面推行河长制
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
“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写入宪法。
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时间点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设立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设立。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出台
2021年12月,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决定》,以空间、产业、交通、能源四大结构全方位优化调整为重点突破口,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获准
2022年5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函复四川省人民政府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两省共同开展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杨升涛
实习记者 黄雪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