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分秋季,昼夜平分”,北京时间2022年9月23日9时03分31秒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是我国二十四节气的第16个节气。秋分的“分”不仅平分了秋季(秋季90天的一半),而且还平分了昼夜,这天太阳几乎直射赤道,我国各地昼夜等长。
秋分后太阳光线继续南移,太阳辐射量越来越少,昼夜温差越来越大,农作物成熟得特别快 ,像棉花、烟叶、稻谷、玉米等秋收农作物都可以收获,农民不仅要忙着秋收,而且还要忙着秋耕和秋种,因此秋分是我国农民的大忙时节。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秋分时节突出一个“忙”字,对于农民来说一定要抓紧时间抢晴收割、抢晴翻耕土地,这样才能避免即将到手的农作物倒伏、发芽或者发霉,这样才能避免延误农事。农民对秋分很重视,古代没有天气预报,在我国上千年的农耕文明中,我们老祖宗总结出很多实用的农谚,老人说“秋分当天的天气能预冷暖”,那么今年冬天很冷吗?看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咋说。
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
秋分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光和热越来越少,非常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和增强。
秋分后下雨表示有冷空气入侵,当冷空气与南方正在消退的暖空气相遇时就会形成雨,一次次的降雨就意味着一次次的冷空气正在南下,就会使当地的气温一次次降低,天气就会变得越来越寒冷,大约十场秋雨过后人们就需要穿上棉衣来御寒了。
因此,如果秋分后一直都是晴天,那么秋天就会很热;反之,如果秋分后雨水很多或者出现连绵秋雨的现象,那么秋天就会明显感觉很冷(每一场秋雨都会从地面带走大量的热量),冬天也就会提前到来。
二、秋分西北风,正月雪堵门
秋分后北半球白天逐渐变短,北方冷空气的活动势力慢慢变强,我国各地日平均气温基本稳定在22℃以下,可以明显的感受到秋高气爽的天气。
“秋分西北风,正月雪堵门”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说的就是如果秋分节气这天刮比较冷的西北方,那么预示着正月会下大雪,也表明春节期间雨雪可能会比较多。“雪堵门”是一种比较夸张的说法,表明雪下得特别大。
农村还有句农谚叫“秋分北风冬酷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刮北风,那么冬天就会很冷,雨雪天气就会很多,这也间接表明是冷冬。
三、秋分雨多雷电闪,今冬雨雪不会多
这句话的意思也不难理解,说的就是如果秋分这天降雨并且打雷,那么就预示着冬天雨雪会很少,这也间接表明是暖冬。
冬天天气暖和人会感觉很舒服,但是却不利于农业生产。冬天天气暖和不仅容易引发干旱,而且还容易导致害虫滋生,越冬的害虫如果没有被冻死,那么明年的虫害就会很严重。
四、秋分露重,冬天多霜
一般昼夜温差大的情况下就会形成露水,并且昼夜温差越大对应的露水就越多、露水就越重。“秋分露水重”说的就是秋分这天的露水很多,这也直接说明秋分这天白天是晴天,夜晚少云(地面散热会更加快)。
因此老话“秋分露水重,冬天多霜”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是晴天(白天气温很高,夜晚无云),那么冬天早上的霜会很大,冬天会以晴朗为主(冬天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辐射冷却,就容易形成霜)。
五、热至秋分,冷至春分
秋分是严格意义上秋天的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2℃以下),春分是严格意义上春天的开始(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这两个节气太阳都直射赤道。
“热至秋分,冷至春分”的意思是说,如果秋分这天的天气很炎热,那么到了春分节气就会很冷,这也直接表明有“倒春寒”发生。
总结,农谚是我们老祖宗千百年来的经验总结,古代没有天气预报,这些农谚就是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但是农谚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地域辽阔,我们不能单凭某一天的天气来预测天气的变化。今年冬天冷不冷?根据专家的判断,今年很可能会发生拉尼娜现象,是冷冬的概率很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