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年前因采银而兴,而今转生态致富
作者:唐裕民
一侧靠山一侧临水,杭新景高速公路从上空穿过……一个衢北村庄,不仅森林资源丰富,还有古银杏、石柱峰、古银矿遗址等名胜。如今,它借着一条快捷的杭新景高速公路,主动融入杭州、上海的城市圈,正在做大生态致富文章。这个村,就是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太真乡银坑村。
银坑村,位于千里岗山脉的深处,因古银矿而得名。民国《衢县·食货志》记载,银坑源银洞尖之银、铜、锡、铅、铁始产于唐朝。到了明时,矿山遍布,冶炼术极盛。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十年(1561)银坑矿工两度暴动,官府派兵镇压。据说,万历年间(1573-1620),矿区兴旺时有上万工人在日夜开采,日产万银。
身处峡谷之中的银坑村,村子两边是耸立的高山,山上是茂密的毛竹林,整个地势呈现“V”字形,田地零零碎碎散落其间,几乎没有大片平整的土地。“九山半水半分田”,土地资源稀缺,发展空间受限,即便是中小型项目招引也难有容身之地。
然而,这里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距离杭新景高速太真出口也只有7公里左右。近些年来,银坑村突破传统发展路径,转以农旅文旅破局,紧紧守住绿水青山,扬长避短,从“手指缝里抠土地资源”,招引发展“小而优”“小而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强”的小微项目,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村民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地处银坑溪流域河道附近的银坑村,从古代的开采银矿,发展到之后的造纸、毛竹等粗加工,以及伐木开山种玉米,再演变到当今的种植中草药、放养竹林鸡、饲养清水“瘦身鱼”、发展民宿,这一路走来,不断与时俱进,赋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句老话新的内涵。
不负青山绿水,方得金山银山。如今,漫山遍野的松树、杉木、毛竹不仅为地处山脚的银坑村,构成了一道防护屏障,更为这个衢北重要的历史文化古村落造就了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新优势。生态好,山林多,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成了银坑村的最大的特色,银坑村也因此转向了与山水共存、共兴的生态致富之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