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下方收听音频
在山东淄博齐文化博物院,根据古琴减字谱《箫韶九成·凤凰来仪》还原的韶乐正在上演。伴随着悠悠韶韵,站在稷下学宫遗迹中,仿佛能感受到孔子当年闻韶时的荡气回肠。齐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武振伟说,孔子当年就是在这里听到了让他如醉如痴的韶乐。
稷下学宫遗址
武振伟:韶乐传说是上古宫廷音乐,为大舜所作。春秋时期,韶乐传入齐国。鲁昭公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517年,孔子入齐,为高昭子家臣,有机会观赏韶乐,留下了“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佳话。现在的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北有孔子闻韶处遗址。
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齐都镇韶院村的孔子闻韶处
郑张尚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著名语言学家郑张尚芳用古音拟音诵读的《诗经·关雎》,可以大致反映上古时期的语音语调。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就已经有类似现代普通话“雅言”和非雅言的区别,然而,时移世易,如今的淄博方言已与古时大有不同。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齐国故城小城西门的外建筑基址群
武振伟:管仲所处的时代,汉字语音比如“窟窿”为“孔”,“不用”为“甭”。没有轻唇音,比如非[f]、敷[f']、奉[v]、微[ɱ]等,例如秦始皇修建的阿房宫,“房”读为“páng”。也没有舌上音,例如,“知”读作“die”,“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当时的读音,如果让今天的人听来就好像是“爹爹为爹爹,不爹为不爹,是爹也”,差别很大的。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小徐村西,齐国故城小城西门的外建筑基址群
五音繁会,欣欣乐康。《管子·地员》篇中首次提出了“宫商角徵羽”五音的说法,而在两千多年后,五音的符号在昔日管子生活的土地上,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世人,那就是淄博五音戏。
1935年五音戏《松林会》老唱片音响:庞三娘两泪纷纷,姜郎奴的丈夫好狠的心,想当年在家俺为秀阁,十七八岁不出门,你差着媒人两三个,你一到俺庞家恁去求亲……
1935年,艺名为“鲜樱桃”的五音戏泰斗邓洪山受邀到上海百代音乐灌制唱片。从此,两百年来未登大雅之堂的地方小曲“肘鼓子”戏,更名为“五音戏”,从田间地头走向舞台。五音戏唱腔婉转、妩媚,素有“北方越剧”之称,独特的声腔,成就了五音戏的齐鲁韵味。
霍俊萍清唱五音戏《王小赶脚》:六月三伏好热的天,二姑娘行程奔走阳关……
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霍俊萍
五音戏传承人、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霍俊萍说,五音戏和吕剧两者起源地相隔不过百里,都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纯朴自然的方言,是一方百姓的热爱与乡愁。
五音戏珊瑚剧照
霍俊萍:五音戏和吕剧是姊妹剧种,解放前我的老师和吕剧的老艺人就同台演出过,我觉得这两个剧种一直在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同台演出的时候还不叫吕剧,叫上妆扬琴,比如五音戏的曲牌《莲花落》,吕剧的《姊妹易嫁》的曲调一开始就是五音戏的,一点都不错。
五音戏珊瑚剧照
南依泰沂山麓,北濒九曲黄河,作为齐国故都和齐文化的发祥地,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千百年的时光从未远去,它深深镌刻在古老的城池上,传承于悠扬的齐风古韵中,更散落在亲切温暖的乡音里,闪耀千年,生生不息。
儿童合唱现代五音戏《王小赶脚》:这一百给你雇毛驴,那一百饿了你打打尖。黄土上还好走啊,这沙土路上犯了难,天又热,地又喧,两只脚怎么扑通扑通往里钻,一插就是一个满腿弯,刚刚漏出个腋跟肩。
监制丨高岩
策划丨武俊山 李谦
记者丨王泽华 赵国伟 刘江帆
播讲丨姚科
制作丨单丹丹
新媒体编辑丨陈宇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之声
编辑:李青芸
责任编辑:屠虹怡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