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天下有许多负心汉,却大多是读了些书、知晓了道理,却反过来抛弃糟糠之妻的文人。
民国时期出了许多大文豪,我们不可否认他们为各界作出的贡献,也无法认同他们追求爱情时的过分自我。
也许是文化冲击的影响,他们在面对爱情时不再是传统的含蓄克制,而是大胆、放肆,与五四那种狂飙突进的精神如出一辙。
这一点在郭沫若身上极为突出,他与日本妻子的结合充斥着对礼教和传统的反抗,却不妨碍他回国后与妻子至死不再相认。
跨越国界的爱情
1914年,郭沫若远赴日本求学,之所以远赴日本一方面是为了求学深造,另一方面也是他对包办婚姻的反抗。
1918年6月,郭沫若前往圣路加医院看望好友陈龙骥,却得到了好友不幸离世的消息。好友突然离世让远在异国求学的郭沫若备受打击。
也是在郭沫若为好友离世而痛苦的时候,他遇到了善良的护士佐藤富子,她十分欣赏郭沫若的善良,便在给他邮寄陈龙骥生前的检查材料中附带了一封自己手写的英文信件,在信中她表达了对郭沫若的欣赏,也劝他不要过度悲伤。
与佐藤富子的委婉含蓄不同,郭沫若在反复阅读她的信件后,给出了大胆直接的回应。他在回信中大方表达了对佐藤富子的一见钟情,“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巧合地是,佐藤富子之所以成为圣路加医院的护士,就是因为她大胆反抗母亲给她包办的婚约。于是,这两个有着同样经历,向往自由恋爱的年轻人,在通信四个月四十多次的通信后,浪漫又疯狂地走在了一起。
佐藤富子的家族是日本有名的武士家族,家族历史悠久,并且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因此郭沫若的华人身份、学生身份让这段恋情遭到了佐藤富子家人的反对,家人们担心郭沫若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维持他们的生活,更反对他们违背教义同居。
可是佐藤富子为了郭沫若,毅然决然地走出了自己的家族,辞掉了在圣路加医院的工作,跟随郭沫若回到了冈山同居,为了表达她对郭沫若的爱意,她还把自己的名字改叫郭安娜。
抛弃了优越的家族和姓名,安娜用这种方式背弃了自己的所有,只为了成为郭安娜,成为郭沫若的妻子。
安娜是一个传统的女性,嫁给郭沫若后,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他们的小家里。丈夫忙于学业,她就一个人担起了全部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从来不用丈夫沾手,甚至从未对清贫的生活有过一句怨言,还有郭沫若生下四儿一女五个孩子。
郭安娜与孩子的艰难生活
1937年,日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日战争爆发。在中日两国的政局动荡中,郭沫若与日本妻子的婚姻越来越煎熬。
随后,他选择不辞而别,登上了回国的轮船。郭沫若走得十分突然,没有给安娜留下只言片语,更让她想不到的是,日本政府得到郭沫若回国参加抗日的消息后恼羞成怒,竟然逮捕了安娜。
两国交战的特殊时期,郭沫若突然回国,日本政府把间谍的名头扣在了安娜身上,家里的全部信件、书籍都被带走审查,这些材料也成为了他们反动的“证据”,安娜在狱中受到了严刑拷打和监禁。
日本政府对她的迫害却没有停止,他们强迫安娜将她的五个孩子加入日本国籍,但是安娜誓死不从,在她的心里,他们是郭沫若的孩子,是真真正正的中国人。
等到安娜从监狱里出来时,她已经和郭沫若完全失去了联系。她还没有从丈夫不辞而别的悲伤中走出来,就迎来了更大的困难。
她必须一个人支撑起这个没有丈夫的家,承担起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曾是家族小姐的她,为了孩子们干起了脏活累活,只要能挣钱,她一天可以打几份工,帮别人洗衣服、种菜、干农活、卖腌萝卜什么都干过。
艰难困苦的生活没有让安娜放弃对孩子们的培养,他们不仅学习刻苦,更是个个学有所成。
“我是中国人”
漫长的十一年在安娜的坚强和柔韧中过去了,1948年的某一天,安娜在翻看报纸时偶然看到了有关郭沫若的报道,于是她重燃了希望的火花。
安娜带着小儿子来到中国,开始了漫漫寻夫路,在她的心里,丈夫只是身不由已,从没有抛弃他们母子,可在见到郭沫若的那一刻,她也见到了他的新欢和孩子。
随后,痛苦万分的安娜与郭沫若解除了婚姻关系,并在建国后带着五个孩子开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余生。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安娜正式加入了中国籍并在大连定居,享受副部级待遇。即使她早已将自己当做中国人,可从这一刻开始她可以名正言顺地告诉所有人,“我是中国人”。
1983年,安娜被推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此后一直连任。
直到郭沫若去世的前一年,在安娜的要求下,她才与郭沫若再见面。此时的他们都已放弃了前尘往事,愧疚、不堪、怨恨都在时间的沉淀下化作了虚无。
安娜每年都会回日本探亲,可在她已是风烛残年的那段时间里,她担心自己会突然离开,更担心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在日本度过,因此她只是去几天就赶紧返回中国,她希望自己能够“死在中国,埋骨在中国”。
1995年,一百零一岁高龄的安娜在上海病逝,早在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安娜便将自己仅有的五百万日元全部捐给了中国。
小结:
安娜是一个坚强柔韧的女性,她曾经热烈地爱过郭沫若,或许至死仍然热爱,可她仍然坚持着自己人格独立和灵魂的自由,在失去郭沫若的后半生里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