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首相竹下登,在他的整个政治生涯中,无时无刻不得益于他的忍耐精神。竹下登在谈到他的经验时说,“忍耐和沉默”是他在协助老师佐滕荣做首相时所学到的政治风度。
在我国,“忍”字更成了众多有志之士的成功秘诀。越王勾践也罢,韩信也罢,都曾忍受过别人所不能忍之辱,但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大业。清代金兰生的《格言联璧·存养》中说:“必能忍人不能忍之触忤,斯能为人不能为之事攻。”
战国时期,出生于魏国的范雎因家境贫穷,开始时只在魏国大夫须贾手下当门客。有一次,须贾奉命出使齐国,范雎作为随从前往。到了齐国,齐襄王迟迟不接见须贾,却因仰慕范雎的辩才,叫人赏给范雎十斤黄金和酒,但范雎辞谢了。须贾却由此产生了怀疑,认为范雎是把秘密情报告诉齐国,才得了赠送礼物。回国后,须贾将自己的疑心告诉了魏国宰相魏齐。魏齐下令把范雎传来,用竹板责打他,打折了他的肋骨,打落了他的牙齿。范雎装死后,被人用箔卷起来,丢在厕所里。魏齐设宴喝酒,喝醉了,大臣们轮流朝范雎身上小便。后来,范雎设法逃出魏国,改换姓名,辗转到了秦国,当了秦国的宰相。
谁不想功成名就,谁不想轰轰烈烈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可是这世界上能干事的人不少,成大业的却不多,究其原因,方方面面的主客观因素都有。比如要有良好的社会背景,要有千载难逢的机遇,也要有智商、有文化、有修养等。其中,“忍”也是欲成就大业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也就是说要想成大业、干大事,就得忍住那些小欲望或一人一事的干扰。说白了,就是“放长线钓大鱼”。实际上,此言本来就有其鲜明的积极意义。对于有理想、有抱负,想为国家、为民族干一番大业的人而言,这完全是对的,应该加以鼓励。就算个人想要成就一番事业,也是应该“忍一时所不能”,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能使自己进退自如。
成语“负荆请罪”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蔺相如身为宰相,位高权重,而不与廉颇计较,处处礼让,何以如此?为国家社稷也。“将相和”,则全国团结;国无嫌隙,则敌必不敢乘。蔺相如的忍让,正是为了国家安定之“大谋”。忍让成大事;相反,不忍让而“乱大谋”的事也不鲜见。
楚汉相争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切勿出战,只要能阻住刘邦 15 日,便是有功。不想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指名辱骂,甚至画了画污辱曹咎。这下子,惹得曹咎怒从心起,早将项羽的嘱咐忘到九霄云外,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真是,“冲冠将军不知计,一怒失却众貔貅”。汉军早已埋伏停当,只等项军出城入瓮。霎时地动山摇,杀得曹咎全军覆没。
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恃,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