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希平教授历数司马相如方方面面的惊世才华。
司马相如以辞赋天才名闻天下,被公认为是“辞赋之宗”,历代备受推崇。司马相如与另一位来自蜀地的辞赋大家扬雄并称为“扬马”,成为汉大赋创作的两座巅峰,其文学地位有如楚辞之屈宋、散文之韩柳; 诗中之李杜、词中之苏辛。
不过,这样一位在文学领域有着显赫名声的人,却存在着“知名度很高,认识不到位”的情况。
2022年9月,由实施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承办的“名人大讲堂”,正式开启“司马相如季”。
9月29日下午3点,本季首场讲座邀请到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徐希平,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了一场名为《司马相如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的主题演讲。徐希平教授全面介绍了司马相如的方方面面,并特别提醒,作为一个文人,司马相如罕见地精通剑术、军事、政治,甚至还懂酿酒,有经商头脑,是一个文韬武略、开宗立派级别的通才、大才,“单单用文学家这个概念,远远框不住他的全部。”
“司马迁读懂了司马相如”
《汉书·艺文志》著录“司马相如赋二十九篇”,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天子游猎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6篇,另有《梨赋》、《鱼葅赋》、《梓山赋》3篇仅存篇名。《隋书·经籍志》有《司马相如集》1卷,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司马相如所创作的大赋极尽铺采摛文、夸张扬厉之能事,表现出宏伟壮阔的场景、富丽堂皇的气象。徐教授说,司马相如的文学作品从数量上不算多,但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影响力大。而且其功能其实超越了文学领域,成为汉代进行儒家大一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逐步延用儒臣,尊崇儒术。然而直至建元六年窦太后崩,却是窦太后所信奉的黄老之学的天下,尤其是窦太后在建元二年贬杀儒臣,极大地抑制了儒学的抬头,阻碍了汉武帝推行儒术的进程。汉武帝推行儒术遭到挫折后,他转而信任并征用赋家,用之保持着与窦太后黄老之学截然不同的思想追求或价值取向。
徐教授援引学者孙少华的论文《“汉赋”确立与汉帝国文化政策的展开》中的观点,在演讲中提到,“汉赋”之确立,为汉武帝时期帝国文化政策的展开,以及为撬动黄老地位和解放文人与学术的束缚,作出了一定的时代贡献。“汉赋的产生,主要得益于当时特殊的政治、文化形势,尤其是汉武帝本人的政治需要。汉赋对汉武帝时代政治、文化措施的实现,对汉武帝时代文化政策展开、学术理想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司马迁评论《离骚》:“《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实际上是意图将《离骚》的作用兼同风、雅,即将《离骚》之功能比于《诗经》。这也是后来汉人进一步将汉赋功能比于《诗经》的先导。其中的“不淫”“不乱”,是风、雅之功能,也是太史公时代对汉赋功能之期待。而“不淫”“不乱”,也与汉赋讽谏功能有内在联系。在某种意义上,汉赋就是汉武帝强调诗骚、独尊儒术、促进中华文化大一统的体现。
司马迁在整个《史记》中,专为文学家立传只有两篇:一篇是《屈原贾生列传》,另一篇就是《司马相如列传》。“汉赋得到重视不是偶然的,而是跟治国安邦之道相关。从这个角度来说,司马迁读懂了司马相如。”徐教授说。
“拓边功臣,西南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史记》上“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的记载,让人一度认为司马相如出生在成都。徐教授说,经过后学详细研究已统一认定,司马相如出生于西汉巴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长于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司马相如在年少时就有很高的理想抱负。他以蔺相如为榜样,渴望建功立业,这是司马相如改名“相如”的原因。
《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同意了唐蒙上书征夜郎之兵以制越的请求,派他从巴蜀地区开凿南夷道以通夜郎。但唐蒙的激进,让这个任务进展缓慢。在此情形下,汉武帝启用了司马相如,他较为熟悉巴蜀和西南夷的情况,且理解汉武帝的战略意图。司马相如临危受命,成功开通了到夜郎的南夷道。受到南夷道开通的鼓舞,汉武帝决定开通西夷道。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再次派司马相如持节出使西夷。
司马相如为沟通巴蜀、开发西南而作《谕巴蜀檄》《难蜀父老》宏文,晓喻百姓,说服家乡父老,从而使巴蜀和西南民族地区为汉朝中央政府有效管辖,为开发西南边疆、民族团结合作作出了积极贡献。发挥才干使重大实际问题得以成功解决,充分体现其作为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政治智慧和能力。同时,他还注重解决社会治理和经济贸易等问题。司马相如称得上是拓边功臣、“南方丝绸之路”的先驱探路者之一。徐教授也用“非常之人非常之事非常之功”来形容之。
李白是司马相如的“迷弟”
一提到巴蜀文化名人,李白、苏东坡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徐教授说,李白是司马相如的“迷弟”。李白反复称自己“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自小就受到了司马相如的影响和激励,在《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李白开篇即提“余小时,大人令诵《子虚赋》,私心慕之”,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司马相如的倾慕之心。后来到了湖北,作《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李白非常自豪地将司马相如称为“老乡”,“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如当代学者所评:李白“对司马相如情有独钟,在其诗文赋中多次提及司马相如,充满羡慕、自豪、眷恋之情,李白和司马相如有着共同的浪漫情怀。他对司马相如在乡土文化上、文学才情上、政治理想上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自司马相如开始,巴蜀地区书面文学崛起于西南,成为全国范围内卓越群体的一部分,代不乏人,西南少数民族亦同样参与其间。据徐教授研究,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汉语诗创作,或赞美西南神奇山川、民俗风情,或抒发效力于时的高远志向,往往借李杜诗歌而寄寓情怀,也流露出对李白豪放飘逸诗风的天然认同,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司马相如和李白开创的巴蜀文学对西南文学与文化的巨大影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自觉体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张杰摄影徐瑛蔓
徐教授解读司马相如吸引全网193万网友围观
9月29日,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四川司马相如研究会副会长徐希平以《司马相如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为主题,为线上线下的观众解读了一个常规印象外的司马相如。
不仅线下观众听得津津有味,该讲座的线上直播也吸引了大量网友的驻足围观。据统计,《名人大讲堂丨再讲司马相如他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不止文学》的直播,在封面新闻客户端上收获了99.3万的观看量。同时,在封面新闻微博、封面新闻视频微博、今日头条、手机百度、新浪新闻、封面新闻抖音、封面新闻视频号、封面新闻快手号等平台,也收获了共计60.9万的播放量。
值得一提的是,该场直播还在川观新闻客户端收获了28.7万的观看量,在川观新闻视频号收获了1.5万的观看量。此外,在四川发布客户端和四川观察的客户端上,也收获了2.7万的播放量。据统计,本场直播的全网观看量总共为193.1万。
截至9月29日,“名人大讲堂”在2022年的5场讲座,全网直播观看量已超过了1621万,持续了该品牌的热度和关注度。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