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家窑村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最西端,距县城7.5公里,距闻(喜)——垣(曲)高速绛县出口3公里。郝家窑村独特的丘陵地形,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汉族民居形式——地窨院。
山西绛县古绛镇郝家窑,自古以窑洞居住的村落而有名,这里地处中条之阴,紫金之阳,涑水河的浸润滋养造就了黄土高原特有的粘土地质,是挖坑打洞的最佳之地。
当年清代河南巩县郝新公兄弟,在此拓荒,首开第一窑,继而形成以靠崖式和下沉式窑洞为居住特色的连片村落,使郝家窑成为故绛大地上集智慧与勤劳为一体的“老故事 新农村”。
地坑院的形成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的差异导致了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降水等的不同,直接作用于人们的建筑风格。窑洞很能体现古代人们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
这里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秋季节二者交替出现,但其实仍以偏北风为主。所以窑洞的朝向十分关键,冬冷夏热的气候使得主立面朝南或南偏东的朝向风格占绝大多数,以南向为最佳。而且为了采光,窑院建的都比较宽敞。
二则是与古代人的风水思想有关,古人择阳而居,占卜以定吉凶。讲究向阳、背山、面水,左山为青龙,右山为白虎,晋南地区流行“背山儿女水是财,面山带得功名来,宁让青龙站起跑,不叫白虎展开腰”之说。
窑洞营造礼仪中,最隆重者要数“合龙口”。砖工将成,剩中窑顶上一砖,待吉日吉时放置原位,谓“合龙口”。乔迁新居时会举行“暖窑”仪式,选双日黄道吉日。
第三方面和古代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关,窑洞以生土、砖、石、竹、木等为建筑材料,集造价低廉与施工简便于一身,很大程度上是受经济能力所限的。
虽然今天从生态文明角度来看,生土作为建筑材料有利于再生与良性循环,地坑院也是天然的节能建筑,具有保温、隔热等良好功效,符合生态建筑原则。然而,传统社会首先考虑的应当是就地取材以节约建筑成本,而非生态这一要素。
第四个方面和古代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由于窑洞与生俱来便有冬暖夏凉、节能环保等优点,窑居区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实际早已形成一种“窑洞情结”,并且这种情结具有排他性。
窑居区百姓对窑居的生活方式早已习以为常。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建筑技术的进步、交通条件的改善使得建筑材料的可选择范围增大。
郝家窑地窨院是绛县人民家门口的特色民居,集“天下第一县”的盛名,欲绘“天下第一院”的宏图。
目前这里已经建立了5个相互串联的大小各异的地窨院,以此为基地,建立了以山西古代民俗遗存为特色的文化饕餮盛餐——山西晋尧民俗博物馆,通过五个相互串联的院子分别展示:山西家具、农耕农具、红色文化、瓷器展示、生活起居用品。地窨院内上千种物件呈现出山西古代人民的人文智慧、地域文化特色和独特历史沿革。
在天下第一县,观晋尧地窨院,品故绛民俗美,这里不仅有地窨院的神奇,还有民俗文化的魅力,院院有景,处处有物,每一件古老的物品都有一个传说, 讲述山西古往今来的故事。
——张俊波摄影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