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贺勇
迎着初升的太阳,56岁的赵爱民拿上手机,开始了永济渠故道的日常巡查。金色阳光洒在清澈、宽阔的河面上,秋风吹起,岸头丰茂的水草随风摆动。拿出手机,老赵按下快门,“随手一拍就是大片,以前这里是又脏又乱的垃圾坑,今年我还在河上看见过白鹭和野鸭子,水里也有鱼了。”变化,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和永济渠故道雨洪利用工程,一年的光景,就让永乐店镇半截河村的这条隋唐大运河故道焕发新生机,生态环境大为改观。
半截河村中的隋唐大运河故道河面宽阔,风吹水面波光粼粼。
故道失光彩
半截河村因村中一段全长1400余米的河流而得名,此段河流为隋唐大运河故道中的一段。
老赵是土生土长的半截河村人,在他的印象中,这条全长1400米左右的河道,不仅贯穿了全村,水质、环境也很好。“那时候河水可清亮了,小时候吃的鱼,都是河里捞上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水位不断下降,河道逐渐干涸,只剩下一处小水洼。陆续有村民在河两岸建起了旱厕、小窝棚,曾经的故道渐渐变成了垃圾坑,村民们遛弯都会绕开。
启动雨洪利用工程
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后,这条穿村而过的“垃圾坑”成了环境治理的重点。“要想把坑里的垃圾清干净,就得让村民别乱扔垃圾。”村委会借助垃圾分类的宣传动员,设置了垃圾专收员,每天定时定点上门收垃圾,大件垃圾放在门口,隔天收。“先给大家培养这种不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意识,河道里的垃圾我们也陆续清了上来。”村委会工作人员李金福说。
去年,半截河村永济渠故道启动雨洪利用工程。消息一出,老赵相当激动,报名成了永济渠故道的巡逻员,“就想看着这条儿时的河道重现当年美景。”清垃圾、拆除两岸违建、拔除疯长的野草……曾经臭味熏天的“垃圾坑”渐渐露出了最初的素颜。
故道再现生机
雨洪利用工程是缓解洪水危害、水资源短缺的手段,具有节水、防洪、生态环境三方面的效益。
工程通过对雨水集、蓄、用工程的建设,对半截河村周边雨水进行收集,以缓解汛期雨水对村内雨水管网造成的压力,同时回补地下水,改善周边环境。工程治理总长1.45公里,内容主要包括在永济渠故道起点位置新建涵闸一座,连通德凤沟,从德凤沟引水至永济渠故道,加大对周边雨水的收集。在治理终点位置新建节制闸一座,拦蓄雨水。
“由于永济渠故道土质大多为砂质土,渗透系数较大,我们在河道现存低洼位置进行疏挖、扩挖,形成两处坑塘,底部做了必要的减渗措施,延长雨水存蓄时间,加大雨水回用率。”区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还在两处坑塘岸顶各新建1座泵站,解决项目区灌溉用水问题,必要时可将水抽排至下游河道。工程还引进了水生植物,“这些水生植物在净化水源的同时,还可以修复生态。”该负责人说。
历经一年多,目前工程已经竣工。
拓宽后的河道比原来宽了近一倍,最宽处能有50多米。截留收集的雨水,涌入曾经干涸的河道,在水生植物的净化加持下,河水逐渐清澈起来,两岸村民出门就能赏河景,都喜欢在河岸散步、拍照。老赵的工作也渐渐忙了起来,“得保护好河道环境,我时不时就要出来看看。”但这样的忙碌,让老赵很是欢喜,“这河,又回到了我小时候的样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