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会跳出海面,鳐鱼有长长的尾巴,鲸鱼会在换气时喷水柱,乌贼会喷墨汁迷惑敌人……我们可以从书上、动画片中、海洋馆里学到这些小知识,那么古人包括很少出宫的皇帝,他们认识这些海洋动物吗?
清朝虽然实行海禁,但大家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大海的,比如乾隆就有套枕边书,没事时就喜欢翻几页,自称:“朕戎马一生,这部书满足了朕对于大海的想象”!这本让乾隆帝爱不释手的书便是《海错图》。
《海错图》是清朝康熙年间,由画家聂璜绘制的一组图谱。聂璜用生动的图片和文字记录了他在中国沿海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各种生物。
时代所限,书中记述时有夸张、不靠谱之处,关于生物习性的记载,也是真假混杂,但妙趣横生,深受清朝历代皇帝喜爱。《海错图》共四册,现三卷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卷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套故宫藏品《海错图》三卷本的译注本,由天津出版社新近出版,图文并茂地真实再现了这一古代博物奇书的风采。
本书以原图谱中海洋生物的顺序为纲目,先将精修后的原图展示出来,然后附上辨识并句读好的简体原文,接着对个别生僻词语进行了注释或考证,最后提供了全文的译文,为读者带来完美的阅读体验。
译注者刘斌,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传统文化研究者,曾出版《侠骨文心论剑时——金庸小说教你传统文化》《唐宋文人与围棋》(合著)《围棋文化百问》等书籍。
在浩瀚的历史文献中, 能够找到的关于《海错图》作者聂璜的生平记载寥寥。我们只知道他是杭州人,明末清初的一个民间画家。自幼对水生物情有独钟,长大后把全国有河有海的地方逛了个遍。
古代的画家喜欢画梅兰竹菊、鸟兽人物,却很少有人系统地画海洋生物,聂璜于是决定自己来做这件事。
康熙年间,聂璜游历了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多个地方,考察沿海的生物。每看到一种新的海洋生物,他就画下来,并查阅相关的资料,或去请教当地的渔民。
渐渐地,他画的海洋生物越来越多。大概在1698年的夏天,《海错图》终于完成了!之后,聂璜竟然从历史记载中神秘消失了,而《海错图》的去向也一时间成了谜。
当《海错图》重现江湖的时候,已经是1726年了。据这一年的皇宫档案记载,太监苏培盛(就是《甄嬛传》中对皇上忠心耿耿的太监苏培盛)把它带入了宫中、将此书献给了皇上,不过忧心于军国大事的雍正貌似对这套图录没有多大兴趣。
机缘巧合之下,雍正的儿子、后世的十全老人——乾隆皇帝看到了这套图谱,对它爱不释手,不时翻看赏析, 还命人在《海错图》首页上钤“乾隆御览之宝”“重华宫鉴藏宝”等玺印, 以示对该书的珍重。
清朝的皇帝是北方满族人,过去没有太多机会亲近大海,没见过光怪陆离的海洋生物;而且,中国古代海洋类的书籍,少之又少,所以乾隆、包括之后的嘉庆、宣统等皇帝都特别喜欢《海错图》。
乾隆皇帝曾多次下旨,让太监重新装帧《海错图》,还命人把它放在常去的宫殿里边,方便他随时观看。
乾隆帝曾将他收藏的所有书画编目成册,名为《石渠宝笈》。在他的晚年,乾隆决定将其心爱的《海错图》、《兽谱》、《鸟谱》一起收入《石渠宝笈续编》存放于重华宫。
乾隆十分喜欢这套《海错图》,把它当做茶余饭后的娱乐来源,想必多姿多彩的海洋生物、和精美丰富的海洋美食,满足了长居深宫的皇帝对海洋的全部想象。
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日本侵华,故宫文物南迁,辗转运输中,《海错图》全套四册书分了家。现在,前三册留在了北京故宫,第四册则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揭秘海错之美
走进清代海洋博物奇书
10月15日周六 20:00
分享嘉宾
刘斌,大学教师,《海错图》译注
陈烨,王昊静 出版社编辑
《海错图译注(全三册)》
作 者:(清)聂璜 著;刘斌 译注
天津人民出版社
定 价:268.00元
优惠价:158元
《海错图》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海错”当然不是说有海量的错误啦!“海错”一词, 是中国古代对于水族之中种类繁多的海洋生物、海产品的总称, 出典于《尚书·禹贡》的“厥贡盐, 海物惟错”。
孔安国传称:“错, 杂, 非一种。所以,这里的“错”字,是指种类繁多、错杂的意思。汉代以前,人们就用“海错”来指代各种海洋生物了。
翻开这部300年前的古书,你会看到很多我们熟悉的海洋生物:比如威风凛凛的虎鲨、憨态可掬的马鲛鱼等海洋生物,有海带、紫菜等海洋植物......
当然还有各种口耳相传的神话生物:头生双角的潜牛、凶猛食人的海蜘蛛、鳖身人首的海和尚……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这些生物,通过聂璜的生花妙笔而跃然纸上, 令人有置身神妙深海世界之感。
据专家论证,《海错图》的前三册中,共记载了236种生物,其中可考证的有193种,可供人类食用的有111种。
除了绘画外,每种生物都配上了一段文字。这些文字介绍了该生物的产地、习性、外貌特征,甚至还有它的烹饪方式和药用价值,对今天人们研究海洋动物及历史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此外,更有很多福宁沿海一带的坊间传说以及作者对于一些社会现象的感怀。每篇文字长短不一,但都以一首朗朗上口的小赞作为总结。
这些来自作者的亲身感受, 并与其渊博的学识, 娴熟的画技结合在一起, 创作出了这一兼具知识性和艺术性双重价值的作品。难怪《海错图》深受对博物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乾隆皇帝的赏识。
而我们现代人读来,画卷上的悠悠古意也会让我们重新迸发对不可知事物的探求心以及想像灵光,在感叹造物神奇之余,我们也会生出一分对海洋、对世界、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海错图》里的记载,是否正确,是否科学?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图谱吧!
上图中有几条小鱼?两条还是三条?
对,细心的你肯定发现了,在图的左边,还有一条小鱼像捉迷藏一样,钻进了沙土中,只留下了一个小尾巴。
这种鱼是沿海很常见的小鱼——弹涂鱼,因为它能够在滩涂上“跳来跳去”,所以在《海错图》中,它被称为“跳鱼”。弹涂鱼喜欢爬出水面,在海滩上活动。每当退潮时,海滩上就会有很多弹涂鱼跳来跳去。此外,它们还喜欢在滩涂上挖洞,遇到危险就钻进洞中。
《海错图》不仅教人们认识弹涂鱼,还记载了捕捉方法。例如,渔民们把竹筒插进弹涂鱼挖好的洞穴中,然后用长竿驱赶它们,不知情的弹涂鱼就这样落入了竹筒陷阱中。据说,直到今天,浙江宁波的渔民还在用这种方法捕弹涂鱼。
看到这幅图,你可能要问了,右下角的那条带鱼为什么要咬住前一条带鱼的尾巴?
原来,有渔民告诉聂璜,带鱼常常成群结队地在水中游行。当有人钓到带鱼后,带鱼会咬住钩在水中挣扎,其它的带鱼看到了就会咬住这条带鱼的尾巴,想要“救”它,结果自己也被拽了上。有时候,渔民能一下子钓上两三条首尾相连的带鱼!
如今,我们依旧能够在海边看到这样的神奇现象。不过,关于带鱼的记载,《海错图》只说对了一半。咬尾巴的带鱼可不是去营救同伴的,而是同伴的挣扎引发了它们的食欲,所以后边的带鱼是想上去啃咬它,没想到不小心,把自己的小命也断送掉了。
有趣的是,《海错图》还介绍了带鱼在清朝的常规吃法——腌渍咸带鱼。聂璜还评价说,福建的咸带鱼味道一般,而浙江的咸带鱼才够“香美”。
由于时代的限制,《海错图》中记载的海洋生物中,有一些是作者道听途说而来。比如上边这幅图中,这是蜥蜴吗?错,这是鳄鱼!
为什么它和我们认识的鳄鱼长得不一样?原来,聂璜在创作《海错图》的时候,记录了很多只是听说过的生物。比如图中所画的鳄鱼,聂璜就没有见过。
他在《海错图》中写道,这是一个叫作余伯谨的福建人讲给他听的。余伯谨曾在安南国(今越南)见过两条鳄鱼,他详细地给聂璜描述鳄鱼的样子:“长二丈余,身有甲,四足短而有爪,嘴方而阔,尾不尖而扁。”
但是,毕竟耳听为虚,结果,聂璜笔下的鳄鱼,就成了上图你看到的样子,看了让人觉得有几分好笑。
在《海错图》中,人们还可以看到传说中的“美人鱼”,书中是这样介绍美人鱼的:“......其长如人,肉黑发黄,手足眉目口鼻皆具,阴阳亦与男女同,惟背有翅,红色,后有短尾及胼指与人稍异耳。”
再看看图画,天呐!简直不敢直视,因为“美人鱼”实在与我们头脑中的形象相距甚远,就是一个又黑又胖的秃顶男人,丑哭了。网友们看后纷纷调侃:这可能是美人鱼中最丑的一只!
《海错图》介绍说,曾经有人在广东抓到一条人鱼,“不能言,唯笑而已”。其实人鱼可能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儒艮(rú gèn),鳍肢就像是人类的胳膊,面部就像一个微笑的胖子。
老牛精选
《海错图译注(全三册)》
作 者:(清)聂璜 著;刘斌 译注
天津人民出版社
定 价:268.00元
优惠价:158元
同市场其他版本相比,本套书原汁原味地对原本进行了收录且全注全译。制作精美,更具收藏价值,且注释翻译更加精准。
◎ 本套书是故宫藏品《海错图》三册本的原版呈现,在此基础上对书中原文进行了白话文的翻译,并对部分内容进行了注释,帮助读者对原著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以及更加准确的认知。
◎ 由于时间久远,原著中的图片很多都已褪色、模糊,为了还原该书的原貌,制作团队对所有图片进行了高分辨率的转换,花费近半年时间对原图谱进行了精心修图和着色,力求为读者带来更舒适的视觉体验。
◎ 本套书为四色精装,内文采用高品质的纯质纸,纸张触感柔滑,能完美呈现这本稀世古代皇家海洋生物图志,便于读者品读收藏。
一个深藏清宫300年的“海洋生物博物馆”,堪称中国古代版《海底总动员》 !
全彩全注全译,带领世人再次领略历代皇帝爱不释手的枕边书的绝世风采!
扫二维码
精装全彩三册 定价268元
特惠价158元(苏州发货)
—FIN—
编辑丨慢条斯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