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没有什么事是一顿肉解决不了的。
吃火锅时涮点牛羊肉,平时炒菜也离不开肉类,还有让人听着就垂涎三尺的烤肉……肉类食品不仅能给身体提供其他类食物无法提供的重要营养素,而且还能满足我们的味蕾需求。
但是,有的不法商家为了谋取利润,贩卖“注胶肉”,给消费者利益造成很大的损害。
你知道什么是“注胶肉”吗?如何辨别“注胶肉”?一起学习一下。
什么是“注胶肉”?
“注胶肉”,是动物屠宰前和生鲜畜禽肉销售环节中出现的、受商业利益驱动而产生的黑心食品。
在食品安全执法报道中提及的“注胶肉”,特指那些为达到增重牟利目的,在动物屠宰前给活体强行灌注和/或在体内注入卡拉胶、黄原胶和明胶等物质的水溶液,来提高畜禽生鲜肉重量的肉。
这是一种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甚至有些不良商家为达到最大效果,在配制“胶水”中再加入扩张血管剂以促进吸收。更有甚者,还会注射强心剂来预防动物出现突然死亡。
“注胶肉”是“注水肉”的升级版,从食品安全角度来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哪种肉是注胶肉?
其实,不是所有加了黄原胶和卡拉胶的肉类都叫“注胶肉”!
肉类加工产品含有黄原胶、卡拉胶、明胶,并不能代表“不安全”或“不健康”,只要添加量在限定范围也不能归类为“注胶肉”。黄原胶和卡拉胶均属于我国《⾷品添加剂使⽤标准》(GB2760-2014)规定的允许使用的肉制品品质改良剂,具有改善肉制品的组织结构、提高制品中的水分含量,加强肉制品的凝胶强度等作用,可以使加工出来的肉质品具有弹性等特性。黄原胶和卡拉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世界各地的应用十分广泛。
比如,在国内市场常见的重组牛排和鸡排,就是借助卡拉胶、黄原胶和明胶和蛋白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凝胶网络结构后赋形并保水,并充分利用在禽畜屠宰、分割和加⼯过程中自然产⽣的碎⾁(并非劣质⾁),制成风味多样、口感良好,肉质鲜嫩、价格合理、便于家庭烹饪的加工肉类产品。
另外,为改善品质而添加卡拉胶、黄原胶等的火腿肠、鱼丸、肉丸、肉肠、午餐肉等肉类加工食品也不能归类为“注胶肉”。
黄原胶和卡拉胶还可以作为增稠剂允许在酸奶、蛋糕、糖果、果酱等加工食品中应用。
买肉时怎么辨别?
作为消费者,可以学习和积累一些购买合格食品的常识,避免买到严格意义上的“注胶肉”,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做到不购买”私屠屠宰肉”:我国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集中屠宰、对畜禽进行检验检疫,而在非法屠宰点宰杀的畜禽肉,注胶、注水的可能性更大。
2、其次购买时仔细观察:“注胶肉”的颜色,“注胶肉”的肉色较浅,有的发黄、表皮发黏,有些还能能闻到一点刺激的异味。
3、冷冻的注胶的涮锅肉卷色浅、肉片纹理松散,下锅煮口感不佳,不易煮烂。
虽然重组牛排、鸡排、火锅肉卷不属于“注胶肉”,但是,在由碎⾁拼接的重组工艺流程环节中,肉内部的细菌数量会增多,如果加热不彻底,会有安全隐患。
还有,尽管重组的原料肉用的是安全合格的肉,但毕竟重组的肉片、肉排营养价值不如原切肉片、肉排。所以,必须从畜肉类中补充铁和优质蛋白的特殊人群,如孕妇幼儿或年迈体弱者,尽可能少吃和慎吃重组牛排和火锅冷冻牛、羊肉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