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每期只推荐三本书。
如果要说近几年最引人热议的国内学者,人类学家项飙一定榜上有名。在做客许知远主持的访谈节目《十三邀》以后,项飙提出的“附近消失了”、“找回附近”等概念迅速走红,在单读出版的《把自己作为方法》里,他继续阐释自己的方法论,试图呼吁人们把目光重新投向自己身边的事物,在破碎的年代,重建小共同体。
所谓“找回附近”,既是一种思想、一种田野调查方法,也是一种对于生活的理解。互联网时代,我们看似知道了更多,关心无穷无尽的事物,但是你是否知道邻居的名字?你所在的社区有哪些历史?这座社区的治理模式是怎样的?你是都明白?“找回附近”呼吁的,就是这种重新发现附近,建立生活实感的精神。本期,我们分享三本与“附近”有关的书,在它们的文字里,我们会更清楚自己与附近的关系。
本文首发于“一见图书馆”。
图源:网络
1
《跨越边界的社区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作者: 项飙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
出版年: 2018-3
页数: 560
人类学家项飙凭借《把自己作为方法》出圈,但他最有分量,也是正在经典化的一部作品,当属《跨越边界的社区 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国内人类学、社会学研究不可错过的一本书,也是项飙最深刻、系统的研究成果。
这本书研究的是北京“浙江村”,“浙江村”是由来自浙江温州地区的服装加工、经营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形成的聚居区,区内人口多达近十万人。它不是一个政府规划的产物,而是自发的,是中国非正规经济的一个典型例子。项飙指出:
“它是由一穷二白的流动农民在离天安门广场不足五公里的地方形成的,是在面临着严格的社会控制、在当地政府的不断轰赶清理(通过没收生活生产工具、断水断电、限期搬走、强行驱逐等方式把外来者赶出北京,其中以1995年11月的大清理最为彻底)中不断壮大的。反过来它又不断推进城市社会的变化。”
为了弄明白浙江村到底是怎么回事,项飙在1992年到1998年间花了六年调查“浙江村”,他并没有急于用理论概括村民的生活,而是跟他们一起生活,耐心交流,条理清晰地描绘浙江村人的衣食住行,包括浙江村大人物和帮派、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访谈节目《十三邀》里,项飙提出我们生活在一个附近消失了的世界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此书的意义不仅是保存浙江村被遗忘的历史,也为青年学人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方法论。那就是“生活、对话、不急于归纳”。此书成书于1998年,2000年出版,后来又两次修改,加入了大量细节,作者不但 有力地驳斥了当时中国精英主义的改革思路,特别是强调自上而下的理性设计和“中国人素质太差,改革不易”等论调,也把读者带到了“浙江村”,看见一段被尘封的历史。
正如项飙所说:“我希望读者通过看我怎么和‘浙江村人’互动,读者能够直接地接近他们。整本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双重对话:我和‘浙江村人’的对话,和以此为基础的我和读者的对话。”
2
《人行道王国》
作者: [美]米切尔·邓奈尔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薄荷实验
原作名: Sidewalk
译者: 马景超 / 刘冉 / 王一凡
出版年: 2019-3
和《跨越边界的社区》一样,米切尔·邓奈尔的《人行道王国》也是一部经典的人类学、社会学著作。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古怪,其实,只需要我们想起小贩、拾荒者、零工、街道游民,你就知道《人行道王国》记录的是什么。
作者的目光,不在王侯将相、知识精英,而是在街头讨生活的人。她放弃了优绩主义那套人生评定方法,没有先入为主地把游民们当作失败的人、应该被同情的人,而是通过长达5年的参与式观察,去解释人行道生活的社会结构和日常互动的逻辑。
邓奈尔通过《人行道王国》告诉我们,一座绝对干净的城市是值得警惕的,因为它意味着那些“杂质”都被清洗掉了,那些城中村的孩子、街道边的摊贩、边缘地带的人们,如果一座城市容不下他们,再干净又有什么用处?
电影《过春天》剧照
比方说:小贩常常被与脏乱差挂钩。但是,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没有小贩,是不是也欠缺了一些烟火气?城中村与士绅化的城市美学并不相通,但如果没有城中村,没有租金低廉的房子,当高房价和高租金摧毁许多人的梦想,这样的优雅城市又是否值得眷恋?
《人行道王国》通过详细的观察告诉我们流动的重要性。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那些游走在人行道、被忽略的人们,他们不是城市的废弃物,而是城市的必要存在。
3
《北京的人力车夫 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作者: [美]史谦德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
原作名: Rickshaw Beijing: City People and Politics in the 1920s
译者: 袁剑 / 周书垚 / 周育民
出版年: 2021-9-1
这本书更准确的译法其实是《人力车时代的北京 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讲述20世纪初中国的作品有不少,但以北京下层民众作为切入点,以1920年代的市民社会,而不是以党派、政治家、知识精英、军阀为主角的作品并不多。史谦德也对1920年代的北京感兴趣,而他独特的地方就在于切入口:他兴致勃勃地跟你讲述奔波在北京的下层劳动者,一五一十地告诉你当时市民社会的基本生态,其中涉及人力车夫、贫民窟、警察、风月场、商会、电车公司、工头、行会和城市流民等等。这本书就像是一本1920年代北京市民社会的百科全书,如果放到今天,就像是有一位作者通过滴滴司机、外卖员,勾勒出当代都市社会的基础生态。
所以,如果要了解城市政治、城市微观历史,史谦德的《北京的人力车夫 1920年代的市民与政治》是一本可靠的选择。他打破了对于城市二元对立的叙事,不在让劳苦大众沦为英雄叙事的配角,他揭示出在中国生逢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之际,那些和我们相似的人,他们是怎样的活法。
这就是我们本期推荐的三本图书。从这些著作我们可以发现,哪怕是生活中一个微小细节,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观察,也能挖掘出丰富动人的内容。例如史谦德从人力车夫写到了1920年代北京的社会生态、项飙通过“浙江村”对于中国非正规经济运作逻辑的观察。找回附近,不只是口号,重要的是转换成行动力。所以,如果你也有兴趣以另一种视角重新发现生活,不妨从社区开始,从你所居住的城市的细节开始,在一步一步的探索中,真正做到找回附近。
新书链接: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栏目,欢迎转发推送支持公众号,或在文章下方点击 “在看”,也可通过下方喜欢作者或支付宝(账户1620067734@qq.com,名字蔡宗城)给我们打赏。合作请联系1620067734@qq.com。微博:阁楼上的宗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