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于大道
中国艺术“国学门”展望
——写在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签约之际
高世名
1928年,两位伟大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和陶行知先生,在杭州各自创办了一所现代学校。元培先生于西子湖畔创办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国立艺术院,目的是以美育代宗教,“真正地完成人们的生活”;行知先生在湘湖之畔创办湘湖师范学校,目的是点亮乡村教育、平民教育之星火,“以四通八达之教育,创造一个四通八达的社会”。
蔡元培(1868-1940)
一个世纪以来,这两所学校在民族危机中奋起,在时代问题中自新,历尽劫波,各自成章。它们的道统一样伟大,它们的命运有所不同。此刻,我们身处湘湖师范旧址,领受元培、行知两位先生的遗泽,接续他们的崇高心愿,这是历史托付给我们的莫大因缘。
陶行知(1891-1946)
各位同道,我们要在湘湖做什么?
这个“我们”,不只是中国美术学院的万余师生以及更多的校友,还包括矢志投身民族文化复兴事业的所有艺术界、学术界的同道,更包括萧山的各界同仁。我们志同道合,满怀期待,共同建设中国美院国学院(湘湖),打造中国艺术“国学门”。
明•陈洪绶 《荷花双蝶图》 中国美术学院藏
这些年,我常常跟书画界的同道们探讨一个问题——作为新时代的艺术家,与古人相比,我们差在哪里?又强在哪里?
我以为,我们不如古人者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之学”,古人一识字就读经史,一写字就用毛笔,国学、书法可谓与生俱来,千锤百炼。二是“格物致知”,古人没有互联网、智能手机,没有电子游戏之干扰,能做到对自然全神贯注,对世界切身体察。所以古人可以感物兴怀,神与物游,穷情写物,曲尽其妙;所以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一切都能成就画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一切皆可摇荡性情。
清•华嵒 《设色牡丹图》 中国美术学院藏
我们比古人强在何处?我以为也有两个方面:其一,今天任何一位艺术家,过眼的历代作品数量都足以超过赵孟頫、董其昌;古人也完全无从知晓世上还存在着如此不同的艺术、如此丰富的文明,而我们可以综览整部世界艺术史,获得无比丰富的视觉资源。其二,古人没有坐过飞机、高铁,不知道日月星辰只是浩瀚宇宙中的沧海一粟,我们拥有与古人全然不同的时空观念与身心体验。
在湘湖,我们要补上今人之所短,发扬当代之所长。
明•朱耷 《荷花翠鸟图》 中国美术学院藏
首先,我们要创设中国书画“长时段、一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机制,从附中到博士一以贯之,做到中本贯通,硕博连读,今年已经招收了第一批学生。我们的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将广纳国学人才,吸收古代书院的优秀传统,推进中国书画与古典学术的知识整合,以“诗、书、画、印”四大传习所,重建博通经史、“诗书画印”兼备的“通人”之学,探讨中国艺术教育的自主模式。
其次,在湘湖,我们将全面展开“中华文明基因工程”,创设汉字、器道、山水、造园四大研究中心,以这四个命题贯通所有学科专业。同时,我们将设立世界艺术史研究中心,在全球史的大视野中彰显中国艺术的独特意蕴,创新中国人的“视觉国学”。
第三,以中国美院丰富的国画、书法和器物收藏为基础,我们将汇聚海内外各方典藏资源,在湘湖设立中国历代书画珍品馆,打造一个艺术“展示、临摹、鉴藏、修复”一体化的开放空间。
黄宾虹 《黄山松谷五龙潭》 中国美术学院藏
第四,我们将与萧山区一起,建造面向全社会开放的湘湖博物苑。以湘湖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基底,结合宋代皇家苑囿的法式,营造最具宋画情韵和古风意境的诗性林泉。让画家在其中格物致知,让公众在其中感物兴怀,让游客在其中徜徉流连。
同时,我们还将携手萧山,共同建设湘湖全域艺术人文景观,把湘湖打造成为诗情画意、人文荟萃、充满活力的新江南胜景。
潘天寿 《小龙湫下一角》 潘天寿纪念馆藏
朋友们,明天是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八周年纪念日,在那次文艺座谈会上,总书记明确提出“弘扬中国精神”“创造艺术高峰”;而后天,党的二十大就将胜利召开。此刻,我想起总书记当年对中国美术学院的殷殷嘱托,他指示我们“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与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今天,我们与萧山区委、区政府一道,响应总书记号召,落实总书记指示,为建设中国美术学院国学院(湘湖)举行简短而隆重的签约仪式,共同打造中国艺术的“国学门”,这是对文艺座谈会精神最好的回应,对党的二十大最好的献礼!
朋友们,历史将证明今天是一个伟大的开端,我们不但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重建“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中国古典艺术体系;更要源流互质,返古开今,激发古典学术的真实义,创造将来文艺的新格局。我们要将宋代皇家画院、中国传统书院、现代美术学院的优势合而为一,构造一个全国瞩目、影响深远的文化高地,使之成为“中国艺术教育圣地、宋韵文化景观胜地”。
南宋•夏圭 《溪山清远图》 (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朋友们,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我们都是民族文艺复兴道路上的同行者。在新时代,中国文化艺术创新发展的道路已经全面展开。我相信,在湘湖一定会形成孕育艺术大师的丰厚土壤,一定会成为民族艺术创新发展的学术中心,一定会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前沿阵地。让我们戮力同心,精诚合作,共同构建中国文艺复兴的大格局,让中国艺术的伟大精神继往开来,历久弥新!
壬寅金秋,中国美院高世名于湘湖之畔
从南山校区眺望西湖
湘湖之畔
编 辑 |贾毓秀 倪义臣
责 编 |刘 杨 庞 洋 刘元玺
审 核 |丁剑锋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