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龚德明
赣县英烈谱:谢仁庆,1890年6月5日生,大埠乡大坑村人。1928参加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战士。1928年2月23日牺牲于下坑战斗,终年38岁。谢庆仙,1905年3月2日生,大埠乡大坑村人。1928参加大埠农民武装起义,战士。1928年2月23日牺牲于下坑战斗,终年24岁。
天色完全黑下来了,一阵夜风吹来,树上的枝叶哗哗作响。“仁庆哥,收工吧!明天再来。”谢庆仙放下挑土的畚箕和扁担钩,对还在哼哧哼哧挖土的谢仁庆说。
谢仁庆和谢庆仙为大埠乡大坑村人,是一对同一个爷爷名下的堂兄弟。“好吧。”谢仁庆回答道。两个人拿到挂在树枝上的衣裳,带上工具踏着夜色走在回家的山路上。
这是1927年10月的一天。给人打土方、开沟圳、砸石头为生的谢仁庆与谢庆仙一大早出门,到天黑才回家。“现在的日子,天天没命地干,家里还常常愁米下锅!”谢仁庆边走边说。“是呀!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这田租和各种摊派、捐税也太重了,我家四个人做事,五个人吃饭,还填饱不了肚子!”谢庆仙答道。
辛苦了一天,两人聊聊天也是一种放松。
37岁的谢仁庆,父亲因前些年在釆石时受伤,瘫痪在床,一家人的生计全靠他没命地在外干苦力活、挣几个血汗钱维持。23岁的谢庆仙上有父母,下有弟妹,自己家仅有几垄菜地,外加租种了别人四亩多耕地,三担五斗左右的一亩田,交租谷高达两担,日子过得清苦。
同是穷苦人家,又是本房兄弟,两个人走得近,农忙时在家干活,农闲时便结伴走村入户找活干。由于他们两人总是在一起外出干活,名字中又各有一个“庆”字,不知内情的人常把他们当作是一对亲兄弟。
“仁庆、庆仙,路都看不清了,你们才收工啊!”兄弟俩走在路上,迎面走来一人同他俩打招呼。
凭声音,谢仁庆与谢庆仙便听出来人是谁。“家禧,你不是在城里读书吗,怎么回来了?”两人几乎同时问道。
“我刚到家,正要找你们,有事与你们说!”谢家禧也是大坑村人,这几年在赣州读书,他每次回来,三人见了面,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好啊好啊,很久没听你讲外面的事了。”谢仁庆与谢庆仙高声应道。
“这样吧,你俩辛苦了一天,我们坐下来来说。”谢家禧招呼道。谢仁庆与谢庆仙放下工具,三人就坐在了扁担和锄头把上。
谢家禧压低声音:“你们以前不是常说日子不公平吗,机会来了,眼下,全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都在组织起来举行暴动,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分地,让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我们大埠呢,也组建了农民协会,也要像他们那样,准备举行暴动。”
谢仁庆与谢庆仙屏住呼吸,认真听着谢家禧说的每一个字。“不瞒你们说,我这次回来,就是要组织人员,成立队伍,制作准备暴动用的武器和弹药。之前你们告诉过我,你们以前在外地开采过硝石,对熬硝比较熟悉,我们现在做好了一些松树炮,就差硝药了。我想邀请你们两人一起参加熬硝。”
谢家禧的一番话,谢仁庆与谢庆仙听了,既兴奋又激动。兴奋的是,一直以来,他们早就对当地土豪劣绅的盘剥欺压憋了一肚子气,现在终于有机会出口恶气了,如果暴动成功了,穷人的苦日子就到头了。让兄弟俩激动的是,暴动这么重要的事,谢家禧都没把他们当外人,不但说给他们听,还让他们一起参加,这得是多么大的信任和期待啊!
“家禧,我们之间知根知底,难为你这么看得起我们兄弟俩!好呀,听你的,我们一定去!”谢仁庆和谢庆仙从未有过那样振奋和开心过。
次日一早,三人在村口汇合,由谢家禧领路,来到了下坑社前坝一条溪边的一栋简易房子里,这里便是起义队伍暗地里设立的熬硝处。
熬硝的原材料一般为硝石,大埠当地缺硝石,到外面买不可能,所以只好土法制硝。谢仁庆和谢庆仙接到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同其他人一起,就地采集硝土。
所谓硝土,就是农村老旧低矮潮湿的猪栏、茅厕、牛栏等屋舍,经长年累月生成的一种似盐非盐霜的墙土。“我们大坑村的硝土有不少。”谢仁庆对谢庆仙说:“我从村东开始,你从村西开始,我们分开取硝土!”两人分别挑上一担不漏土粒的谷箩,带上小铲、铁勺、棕扫等取硝工具,马上动起了手。
在一猪栏内,谢仁庆看到四面墙壁上都布满了白色的硝晶,忍不住喊起来:“还真多呀!”猪栏内满是猪粪猪尿,两头猪也在栏内惊得嚯嚯嚯懵头打转。谢仁庆二话不说,脱了鞋子,卷起裤腿,拿着铁勺和棕扫就进了猪栏。谢庆仙在一间茅厕里取硝土,四堵墙体的硝土似乎总刮都刮不完,他真担心要把墙都刮穿了。一个上午下来,两个人的谷箩都装得满满的。
兄弟俩把硝土挑到熬硝处,一过称,都超过一百五十斤。“你们两兄弟一担顶两担了!”熬硝处一位负责人说,同时不忘叮嘱一声:“不要挑太重,别把人压坏了!”“哪有这么金贵,我们平时就是挑土的。”谢仁庆和谢庆仙笑答。下午,每人又是满满的一担。如此五六天,他们把大坑村边边角角的硝土都取了一遍。
大坑的硝土取完了,但硝土量还是不够,谢仁庆和谢庆仙便想到去外村取,结果去了一看,其他村的硝土早已被各村农协的人收刮得一干二净。
谢庆仙脑子转得快:“干脆,我们把取过硝土、含硝量高的老墙拆下来,再用新的土砖和石块将墙砌补回去!”两人商量后,说干就干。他们首先把自己家含硝量高的猪栏、茅厕墙体,凿出一条条T形缝隙,放入木板和木柱支撑好,再将下方旧墙体拆下放到一旁,之后用土砖石块重新把墙砌补好。当天晚上,他们每人挑了三趟,把拆下的老墙硝土全部挑至下坑熬硝处。
在兄弟俩的带动下,其他村民都愿意拿出自己家的老墙,“只要用得上,你们尽管拆!”就这样,足足干了近十天左右,仅谢仁庆和谢庆仙俩人,便收集到几大堆硝土。经加工,大埠农民协会共在下坑熬得两千余斤硝药。
有了硝,还要有铁砂,众人商量,可以把铁锅、犁头等铁具,砸成铁砂使用。
谢仁庆第一时间赶回家里:“妈,家里那口裂了缝的大锅,你放哪里了,我有用场!”母亲答:“那锅我拿到大埠圩上补好了,还可以用。”谢仁庆找到大锅:“先给我用,以后我给家里买口新的!”说完,他猛地一锤子下去,当,大锅成了几大块碎片,谢仁庆把它们放入谷箩里,挑上就出了家门。
谢庆仙也不敢落后,把家里的一口铁锅和一个铁犁头拿了过来。 一时间,村里的人家家户户行动起来,凡是能拿出来的铁锅铁具,堆满了一地。 谢仁庆和谢庆仙等人,昔日为生计挥锤砸石,今日为谢家禧等共产党人描画美好明天砸铁,他们越砸越有干劲。
不久后的一在傍晚,谢仁庆、谢庆仙和其他暴动队员,选了一处空地试炮,轰地一声巨响,试炮成功了。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尤能化碧涛。”1928年3月24日,在里南坑作战中,谢仁庆和谢庆仙同时被俘,敌人将兄弟俩等其他被俘人员五花大绑押至大埠圩桃江边。
行刑的刽子手,对半劈开碗口粗的毛竹,再有竹片连串夹在暴动队员的颈项上,四人一组,两端扎上铁丝。嘭的一声,第一排暴动队员被敌人推入桃江,视死如归暴动队员早已浑身血迹,他们的身子染红了一河江水。
轮到谢仁庆和谢庆仙了,兄弟情深、血脉相连,两人相互对视了一下,又双双深情地最后看了一眼家乡的山山水水。谢仁庆和谢庆仙英勇就义,终年分别为38岁、24岁。
(素材来源:赣县区大埠乡肖智龙)
本期图片来源于路开文化图库
龚德明,江西赣县人,中学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骨干教师,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教学之余从事业余写作,作品发表于《光明日报》《江西日报》《赣南日报》等十多家国内报刊。
本公众号文章皆为原创作品,
如需采用,请联系13870789598
微信号:路开文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