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苏黎世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的伊莎贝尔·曼苏团队,对精神创伤的遗传性质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干扰母鼠,让母鼠脾气变得暴躁无比,从而无心照顾幼崽。
由于疏于照顾或遭遇母亲的“暴力”,这些幼鼠从小便会形成精神创伤。当这些幼鼠长大后,行为方式会表现出和正常老鼠的不同。经过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者发现,获得精神创伤遗传的老鼠,体内的脂质代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多元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物大大提升。
当研究者把受过精神创伤老鼠的血清,注射到正常老鼠体内后,有了更加惊人的发现:正常老鼠竟然也表现出了受过精神创伤类似的代谢现象。这证明了,精子表观遗传的改变,很有可能是受到血液的影响。也即创伤应激改变血液微观环境,然后进一步影响到DNA的甲基化。
当研究人员召集25名来自巴基斯坦的农村儿童进行研究,发现比起正常的孩子,孤儿身体内的脂类代谢物也具有更高的含量。也即,他们身体微观环境的表现,和那些受过精神创伤的老鼠是相似的。
关于童年创伤的大量研究,无一不是证明了它的深远影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