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转千载、生生不息。
她哺育中华民族,孕育华夏文明,流淌在炎黄儿女的血液里,是无数人心中“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母亲河。
她桀骜不驯,变迁无常,裹挟着黄土高原巨量泥沙在下游沉积,形成“水行地上,势如悬釜”的悬河。
中华儿女感恩母亲河的馈赠,也为实现“黄河宁、天下平”的夙愿殚精竭虑。
大河潮涌,首重安澜。实现长治久安,保障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山东黄河的安澜大幕已然拉开。
在山东黄河,听见工程建管的交响——
襟三水而带五湖,控汶运而引江河。从2017年破土动工到2021年竣工验收,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
在东平湖、河口综合治理核心区建设中,东平湖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老湖区、二级湖堤得以加固培厚,实施北部清淤,不断擦亮防洪“王牌”。
一点映照全局,山东黄河防洪工程积厚成势,从筑路修堤、加高帮宽到融入黄河治理文化元素,从河务部门主抓主管到河地融合共进,一系列开拓之举使山东黄河防洪工程步入发展快车道。
极目四望,黄河下游“十三五”防洪工程(山东段)圆满收官,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山东段)、黄河下游“十四五”防洪工程(山东段)建设正酣,一道更为坚固的防洪屏障拔地而起。
在山东黄河,奏响生态保护的合唱——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黄河断流,让黄河三角洲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河道萎缩、湿地退化,海水侵蚀,生物减少。那时的黄河口,“人过不停步,鸟来不搭巢”。
使命在肩、步履不停,黄河人的行动分作两步:1999年水量统一调度,解决的是黄河物理性不断流,保证河道内的基本生态用水;2008年起则有意识地实施下游生态调度,重点转向到黄河功能性不断流,用以塑造沿黄地区及三角洲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008年和2010年起,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山东黄河河务局有计划开始向清水沟流路和刁口河故道流路进行生态补水,逐步恢复因缺水濒临崩溃的湿地生态。2020年防御大洪水实战演练期间,山东黄河河务局更是首次采用人工控制漫滩的方式对三角洲进行补水。山东黄河人用实际行动,为黄河三角洲传递着生机。
生态改善的不只是河口,在黄河整体水情较好的丰水年份,山东黄河河务局还实施了河道外生态用水计划,积极调引黄河水用于沿黄地区地下水压采治理和重盐碱地改造等。
多年间,山东黄河河务局积极打造沿黄生态屏障带,黄河两岸万木葱茏,绿化总面积达到了21.6万亩。流域地方在黄河生态廊道建设上同向发力,聚力在黄河两岸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为城市增“绿芯”,为群众添“绿廊”。2021年,山东省沿黄九市再度发力,一体打造黄河下游绿色生态廊道暨生态保护重点项目,涉及93个项目,总投资427亿元。
以大河之名,赴安澜之约。务实重干、进而有为的山东黄河人将继续扛起大河安澜的千年梦想,守护好这条悠关民族命脉、悠关群众福祉的生命之河。(文:乔姝、张睿、任慧霞 图片设计:张连东)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