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笔也叫走笔,过笔。是点画用笔行走的中间过程,也就是行笔的过程。书写不仅要重视起笔与收笔,使笔画两端雄厚恣肆,同时也要在行笔上下功夫,使笔画丰而不怯,实而不空,骨势洞达,力贯始终。
行笔的用笔方法主要是中锋与侧锋。在行笔的过程中为了加强笔画的粗细变化及行笔方向改变后的转折,还要辅助提按,顿挫,疾涩等动作。
①中锋与侧锋
中锋就是在用笔的过程中,笔锋始终保持在笔画的中线上运动。正统的用笔方法向来强调中锋用笔,蔡邕《九势》中说:“令笔芯常在点画中行”。因为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笔毫铺开纸面,分开两边,墨汁可以均匀流畅的注入纸面,所以写出来的笔画线条沉着饱满遒劲有力,富于立体感,故而强调笔笔中锋。
侧锋,是运笔过程中笔锋不在笔画中间,而是在笔画的一侧运行,侧锋写出的笔画效果,方劲犀力,神采外耀。
对于侧锋用笔自古以来,便颇有争仪,有人认为侧锋有一定的表现力,也有人认为侧锋是败笔。但我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侧锋是中锋的一种丰富与补充,并不是对中锋的破坏,书写中应该是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两者并用。
②提笔与顿笔
提笔:是在行笔的过程中将笔稍微上提而笔不离开纸面的运笔方法。目的是为了让笔画变细,或者为了按笔蓄势作准备。提笔分为起笔收笔处的顿提,行笔时的走提,转折处的驻提,收笔时的尾提四种形态。
顿笔:就是在笔画的起收转折处和行笔过程中,毫锋下按。按照下按姿态的不同分为三种形态:下按较为急促称为顿笔,比较缓慢称为按笔,稍有停顿称为驻笔。
在逆入或者折入时,往往需要顿笔,再提笔向行笔环节过度,行笔中也常提顿结合形成涩笔。收笔时也在顿笔后提笔而后回锋收笔,使点画形成轻重变化,丰富强劲的艺术效果。
提笔顿笔是对立与统一的两种用笔方法。清朝刘熙载《艺概•书概》中说:书家于提,按二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需飞提,用笔轻处需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
③转笔与折笔
转笔与折笔是笔锋改变运动方向的用笔方法。转的效果是圆,折的效果是方,故而有“转以成圆,折以成方”的说法。
转笔:在书写中起笔裹锋不重按,用指腕的力量将笔锋调顺,心静手稳,中锋行笔起伏不大,速度均匀,收笔时转绕回锋。笔锋起止和改变运行方向时,圆转取势,转笔显得圆实厚重,内刚外柔,富有弹性。
折笔也叫折锋,是把笔锋断然改变行笔方向的笔法,写出的笔画方棱峻拔,骨力外拓。
④疾笔与涩笔
疾涩也就是行笔中的快慢。行笔的疾涩是相对而言的,因书体而异,因用墨浓淡而异,也因人而异。一般楷书行笔缓慢,行草较快,点画起收与转折宜慢,中间正常运行宜快。要做到疾笔不飘,涩笔勿滞为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