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看古装电视剧官员上朝的时候,都会看到各类风格,颜色各异的官服。有绿色、有红色、蓝色、紫色,有长长的帽翅、高高的冠梁、有高高的顶珠,有背后拖着长长的孔雀翎,有不同材质的腰带,朝珠,印绶,有胸前绣各种图案的,形形色色,这么多的种类,是不是有点懵,这背后又有哪些讲究呢,今天我们就来整理一下从秦朝开始各个朝代官员的官服制度。
秦朝
秦朝的官服色调为黑色,主要是取自阴阳五行说之水属性。三品以上官员朝服为绿色,以冠冕区分官职。上朝时,官员头戴高山冠、法冠和武冠,身穿袍服,这种袍服有着大大的袖口,袖口上绣着华贵的花纹,腰佩书刀,手持笏板,用于记录重要的事情,跟我们开会带本子是一个道理。
汉朝
汉朝初期的官服整体承袭了秦朝的样式,官服保持黑色色调,宽袖束腰,除了不允许带“刘氏冠”,其他禁制比较少。直到东汉明帝时期,才制定了相对完整的官服制度。在新的制度里,包含冠冕、衣裳、鞋履、佩绶(官印),并且不同的等级,对应衣服的材质、冠冕的样式、组绶的颜色都有明显的区别和统一的规范,组绶的颜色代表地位的高低。
隋朝
隋朝在开始时期,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朴素,所以开始时并不太注重朝服的制度。但隋帝时期,开始改革了服章的制度,并制定的严格的服章等级制度。在颜色上面,不同品级、甚至老百姓都只能穿特定颜色衣服,五品以上官员可穿紫色朝袍,五品之下红绿色朝袍。头戴通天冠、冠上有皮牟,皮牟上有不同数量的珠子,代表不同的等级,通天冠的冠梁也有区分,三品以上三梁、五品(厅级)以上两梁、五品之下一梁。
唐朝
唐朝官员的服饰也大体上承袭了前朝,但比前朝更加富贵华丽。冠冕采用进贤冠样式、增加幞头(包头软巾)用于区分文官和武官,文官戴展脚幞头;武官戴交脚幞头;朝服有着明确的品级区分、不同的品级有着不同的名字 从一品到五品分别为 衮冕、鷩冕、 毳冕、 絺冕、 玄冕,官位越高, 冕旒越多,衣裳章纹越复杂,佩剑的质地也越好。在武周时期开始加入补子,即在朝服上增加一块绣有特殊图案的补片,用于区分不同级别的官员,一般文官为飞禽、武官为走兽。革带也不再使用钩带,而使用方形的饰片,不同的官职,使用的材质不一样。
宋朝
宋朝的服装大体承袭了唐朝晚年的制度,使用朱衣朱裳。头戴进贤貂蝉冠和 獬豸冠,冠梁也有所增加,最低两个梁,最多五个梁,手拿笏板。幞头也有不小的改动,已经演变成帽子,呈方形,上面有一折,并戴有很长的帽翅,有一尺多长,据说是防止臣子们交头接耳。宋代官服用于明显区分等级的是腰带和鱼袋,腰带两端有明显的紽尾,腰带上缀有不同数量和銙, 銙的数量和材质依等级而不同。鱼袋分为金鱼银鱼,垂于身后。
元朝
元朝的官服体制,文官服饰采用“近取金宋,元法汉唐的政策,武官则有很大的差别。文官戴幞头样式的帽子,黑纱制成,有两条帽翅。袍服仍然按颜色划分,五品以上紫色、六七品绯色(红色),八九品绿色,不同品阶的官员在图案和腰带上差别,花纹越大官员品阶越高,腰带材质越好,品阶越高,但袖口已经由宽大改成窄袖。武官的穿戴主要是钹笠冠和答忽。“钹笠冠”,外形像个铜钹,顶上带有纽,不同品级装饰的纽不一样,比如蓝砖石、红砖石的是皇冠,有身份的贵族可以装饰玛瑙和宝石。而答忽与马甲类似,无领无袖、前短后长。
明朝
明朝的官服体制承袭的是唐宋的官服体制。洪武初朔望朝见时,官员头戴乌纱帽、圆领衫、束带为定制、颜色以红色为尊、一至四品为绯色、五至七品为青色,八至九品为绿色。衣服上绣有不同的花纹图样、跟元朝一样,花纹越大,代表官阶越大。洪武二十四年后,增加了补子,又称为补服,与唐武周年类似,采用文官飞禽、武官走兽为区分。
清朝
清朝的官服体制有一定的改变,以朝冠、批领、补挂、朝珠、朝带和朝靴为定制。官帽与前朝不一样,采用类似斗笠状的纬帽,分暖凉帽、不同的品级,在帽子的颜色、顶株的材质不一样,帽子后面拖有一束孔雀翎,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圆斑”,以眼多为贵,顶戴的材质有宝石、珊瑚、玻璃、青金石、水晶、金花,材质越珍贵代表品级越高。官服为大长袍,颜色统一为蓝色,以补子区分品级和文武官职,这一点沿袭的明朝的制度。并新增了朝珠,共108颗,每27颗串入一颗大珠,称分珠、不同的品级材质不一样,材质越贵代表身份越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