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组织(OPEC)与非欧佩克产油国组成的产油联盟(“欧佩克+”)宣布石油减产,美国和沙特间的“口水仗”愈演愈烈。
当地时间10月16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表示,沙特支持石油减产一事,已经让风波不断的美沙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美方会重新评估与沙特的关系,且拜登没有计划在11月举行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期间与沙特王储萨勒曼会晤。但沙利文也强调,美沙关系并不会即刻发生变化,因为美国总统拜登不会贸然行动,将循序渐进、有策略地采取行动。
资料图
此前,拜登曾警告要让沙特阿拉伯承担“后果”,但并未加以具体说明。白宫新闻秘书皮埃尔随后称,沙特此举“无疑是在与俄罗斯保持一致”。
沙特政府则表示,进行石油减产纯粹是因为经济因素,与政治无关,而美方的威胁是民主党在中期选举前故意摆出来的姿态。沙特外交部长朱拜尔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称:“当你处于选举季时,也就是一些人所说的‘搞笑季节’(funny season),会说很多话,做很多事,而这些事在选举季结束之后就会失去意义。”
有没有政治动机?
10月5日,由23个国家组成的“欧佩克+”决定自今年11月起大幅减产,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随后,国际油价创下今年3月中旬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让本来就饱受高通胀困扰的欧美国家叫苦不迭。
美国公开指责“准盟友”沙特,一方面为了控制全球油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压俄罗斯。不管是面对拜登10月11日宣称要“重新评估”与沙特的关系,还是白宫在10月13日发声明指责沙特减产“没有市场基础”,沙特都坚持认为,石油减产的决定完全是出于稳定全球油价的考虑,而非针对任何国家,更不是为了支持俄罗斯。
沙特官方还发表声明称,拜登政府曾要求沙特等主要产油国把今年11月开始大幅减产原油的计划推迟一个月,目的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好让民主党赢得中期选举,让美国白宫颇为尴尬。
资料图
沙特石油分析师阿里·什哈比也否认这一次减产有任何政治动机,他在《纽约时报》上撰文称沙特此举只是“将价格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在最新月度报告中,欧佩克组织将2022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下调46万桶/日,至264万桶/日;2023年下调36万桶/日,至234万桶/日。这已经是欧佩克组织自今年4月以来第四次下调世界石油需求增长预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全球的传统油气消耗可能进一步萎缩,这也成为沙特等主要产油国近期减产的依据。
与之对应,美国能源部和国际能源署也下调了石油需求预期:2023年美国的石油消费仅增长0.9%,低于此前预测的1.7%;全球石油消费预计上涨1.5%,低于此前预测的2%。国际能源署则预测2022年和2023年的全年石油需求增长预期仅为每天190万桶和每天170万桶,也低于此前的预测。
但美国政府并不认可沙特与欧佩克组织的说辞,认为本次减产将使石油价格暴涨到不可接受的水平。而当下的石油价格已经让所有欧佩克组织成员每天享受到了巨额利润,减产保价是没有理由的,也是对全球金融秩序的挑战。
事实上,俄罗斯并没有享受到太多的油价上涨红利,一方面是欧美国家大幅减少了来自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另外一方面是俄罗斯的石油开采成本过高,为46美元/桶,而采用美国技术的沙特仅为22美元/桶。
让美国更加不能容忍的一个直接原因是,沙特的王国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在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一个月接连投资了三家俄主要能源企业,并在欧美制裁俄罗斯的同时以低价翻倍进口俄原油并高价转售欧美市场。
2021年6月28日,沙特阿拉伯Khurais油田。图/视觉中国
用NOPEC对抗OPEC?
目前,美国国会已经开始探讨利用NOPEC(禁止石油生产或出口卡特尔)法案对欧佩克产油国提起反垄断诉讼。这项法案在今年5月份由美国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批准,但尚未被国会签署为法律,一旦签署则美国司法部长将获得在联邦法院起诉欧佩克产油国的权利。具体而言,美国司法部长将有权在联邦法院起诉并认定其他国家“联合限制石油开采和给石油定价的行为”为非法行为,并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本质属于美国“长臂管辖权”的最新形式。
由于该法案涉及美国反垄断法的调整,撤销了保护欧佩克产油国及其国家石油公司免受诉讼的主权豁免权,对沙特等国影响巨大。此前二十多年间,该法案多次被提出,但一直未能在国会正式通过,这与沙特等国在每次提案之后都会通过美国院外势力进行大量游说有一定的关系。该法案需要在参议院和众议院获得通过并由总统签署才能成为法律,现在美国多家能源机构都看好法案能在参议院通过。
不过,NOPEC是一把双刃剑,因为美国本身也是一个产油大国,该法案若执行能否起到震慑沙特等产油国的目的尚未可知,但大概率会伤害美国本土的油气生产企业。美国数个本土油气企业认为,NOPEC将增加油气市场的不确定性,让国际油气市场陷入混乱,最终伤害美国的产油国地位。同时,NOPEC可能导致欧佩克产油国生产过剩,过度降低油价,从而使美国油气公司无法生存。与沙特等中东产油国相比,美国的石油生产成本和储运成本明显过高,用NOPEC打压OPEC成员国反倒可能让美国公司破产。
当然,如果美国真动用NOPEC进行打压,沙特等产油国自然也不会坐以待毙。在2019年美国就曾经暗示过要动用NOPEC,沙特旋即威胁用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石油贸易结算,这无疑会破坏美元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削弱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对美国而言自然得不偿失。沙特和其他产油国作为在美投资的重要国家,通过抛售美元资产(包括美债等)也会给美国资本市场带来不利影响,这同样会削弱NOPEC的制裁效果。
美国对沙特打拉结合?
从拜登上台至今,沙特政府就几乎没有给美国民主党政府好脸色过。在9月底王储萨勒曼被老国王任命为总理后,他与拜登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远。相较于动不动就高举意识形态大旗的拜登政府,萨勒曼无疑希望共和党能重新掌权。如果11月的中期选举能帮助共和党夺回两会多数席位,他自然乐见其成。
2018年10月发生的卡舒吉在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事件,成为近些年美沙结怨的主要原因。2020年8月,当时作为总统候选人的拜登就承诺,要在当选以后让沙特因为侵犯人权的不光彩记录(主要是指卡舒吉案)和对也门的七年战争成为“贱民”。2021年2月,拜登确实兑现了竞选承诺,在上任几周以后发布了卡舒吉案的调查报告,指明是萨勒曼王储批准了暗杀卡舒吉的行动。
面对着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升级的双重冲击,拜登政府试图缓和与沙特的关系。今年7月中旬,拜登首访沙特并与萨勒曼王储进行了“破冰”见面。但双方的隔阂尚未消弭,沙特也没有把美国的警告放在眼里。
在美国国内,反对派认为拜登对沙特政府特别是萨勒曼王储的态度过于软弱,虽然谴责了王储杀害卡舒吉,但是并没有对王储施行哪怕象征性的制裁,这也给了他强硬对抗美国的勇气。作为沙特老国王精挑细选的接班人,萨勒曼王储推出的沙特2030计划、推动沙特石油公司上市、制裁并孤立邻国卡塔尔等等,展现了与前辈完全不一样的行事作风,也受到不少外国领导人和商业巨头的追捧。
资料图
另一方面,萨勒曼王储已经意识到美国实力的相对衰落和在中东战略性撤离的意愿,他必须改变在石油和安全上完全依赖美国的局面,同时与俄罗斯等国保持良好关系,在多方博弈中寻求沙特更高的经济自主权和地区话语权。
不过,美国并非完全无法制约沙特。根据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布鲁斯·里德尔的估计,沙特军方的美制武器比例达到了75%,包括各式战斗机、运输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坦克、无人机等等,离开了美国军火商的零件、后台软件和维修支持根本无法运转。考虑到自身面临的“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革命卫队的威胁”,沙特在军事上对美国仍然高度依赖。
在“欧佩克+”宣布石油减产后,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新泽西州参议员鲍勃·梅南德斯呼吁国会冻结对沙特军售,新泽西州众议员汤姆马林诺夫斯基则认为。美国要重新考虑是否还要继续在沙特驻扎军队以保护该国油田安全,因为沙特已经不顾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客观而言,虽然沙特已经在近年加速了与俄罗斯、印度等国的军事合作,但仍然离不开美制武器和美国军事援助,特别是驻沙特美军对于也门等区域“敌对国家”的震慑作用。
美国对沙特冻结军售将会对该国军队和安全形势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沙特也深知美国的军火企业会千方百计阻挠国会通过冻结军售的法案。就在8月初,美国国会刚刚批准了两项对沙特和阿联酋的大规模军售计划,其中包括为沙特提供价值30亿美元的“爱国者”导弹订单。
从历史上看,美国和沙特从未签署过共同防御协议或正式条约,两国的“准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石油和军火交易维系的。沙特利用其在欧佩克组织内部的影响力将石油产量和价格保持在让华盛顿满意的水平;美国则从沙特进口大量石油,并向沙特出口大量武器。但现在,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不再依赖沙特的石油进口。此外,美国一方面在中东进行战略性收缩,另一方面又不愿意看到沙特一家独大或者其他大国强势介入的局面。美国与沙特的关系,也就注定要从此前的“沙特唯美国马首是瞻”,变成“美国对沙特的打拉结合”。沙特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地区安全走势所决定,而非石油。
发于2022.10.24总第106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石油减产纷争:沙特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
作者:朱兆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