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重阳lp
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作为仅次于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产出地,其电影生产规模不容小觑。
香港电影以独特的风格让世界瞩目,当时,李小龙的功夫片刚刚打开了国际市场,紧接着成龙等后来居上风格又是一变:
从腥风血雨到鬼马搞笑。
外人第一次见到港人独特的幽默气质,与此同时聪明的香港同行也开始与外界互通有无。当年西方的007系列正风靡世界,对于我们来说这又是一种新的感受——
它在讲述正在发生的冷战时期的各种诡秘波澜,同时也时时让人耳目一新,既有炫目的科技,也有浪漫的邂逅。这也在影响彼时于本土化和国际化之间游走的香港电影人,也带给了他们难得的体验和借鉴。
而在70年代之前,香港电影界一直是由邵氏独领风骚。随着邵氏的邹文怀先生自立门户,另组新公司嘉禾并撬走当年的武侠巨星王羽后,香港影坛就逐渐演变成群雄纷起的局面——
正当人们以为嘉禾的龙头地位稳了的时候,由黄百鸣、石天、麦嘉等几个电影“票友”组成的新艺城半路杀出,还拉着那时的喜剧之王许冠文和一代歌神许冠杰一起,让香港电影焕发出了新一轮的勃勃生机。
《最佳拍档》系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一
《最佳拍档》系列在当年被誉为“东方007”,实际上这部系列作品的风格与007系列相去甚远,影片里不再有孤独的间谍,而是赋予了三个灵魂人物——
金刚(许冠杰 饰)、光头佬(麦嘉 饰)和男人婆(张艾嘉 饰),当然,每集必不可少的还有可爱的小光头(王嘉明 饰)。
这样的组合模式让这部系列作品温情不失搞笑,刺激不失浪漫。
与007相同之处只是在于每一集同样都有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麻烦又无奈,可区别于007的冷峻和残忍,英雄受伤之余不忘调侃,这似乎为随后越来越多的类型作品(包括成龙的《飞鹰计划》等)提供了喜感的基础。
最重要的是,《最佳拍档》系列除了保留源自传统功夫精髓的打斗情节外,更融入好莱坞式拍摄手法,并参考《007》系列电影,尤其是主人公随身掏出的大量高科技产品,特别令人耳目一新,所以在当年迅速成为影坛乃至全城的新话题。
除了超有创意的故事情节以外,作为“最佳拍档”的许冠杰和麦嘉是撑起这一系列电影的最大功臣,一个聪明一个蠢笨,许冠杰在歌坛之外多了一些鬼马聪明,这种形象一直延续到他主演的《笑傲江湖》里,麦嘉却看似自私,实则心软,两人默契十足,斗反派,救朋友,笑料百出却合理合理,他们二位的搭档不但酝酿出独特的化学反应,而且还引人入胜,观众们也会期待——
下一次,还有什么好玩的冒险在等着他们?
《最佳拍档》系列共有五部电影,分别是《最佳拍档》、《最佳拍档之大显神通》、《最佳拍档女皇密令》、《最佳拍档之千里救差婆》、《新最佳拍档》,在当时,每一部的票房都突破了两千万港币。
此外1986年,《最佳拍档》系列还和一直在竞争的《五福星》系列合并推出一部电影《最佳福星》,但整体风格上这部电影比较偏向《五福星》系列。
像《最佳拍档》这种类型的电影出现续篇并不算奇怪,因为这本就是一个属于冒险式的结构故事,就像美国的《夺宝奇兵》系列一般,剧情独立,可以说是毫无关系,只属同人,组合固定了就可以归成为一个系列,《最佳拍档》的续篇于不同年份出现,也分属不同导演执导,因此有心者细察一二便可感知到每一部作品在风格上的差别。
二
作为这部系列中唯一不变的固定女主,张艾嘉首赴香港发展主演的第一部电影就是《最佳拍档》,她一改过去纯情少女形象,扮演彪悍女警官,同样的管老公斗恶人,表面上看起来是粗鲁野蛮的男人婆,但内心体贴且善解人意,这种温柔与坚强并存的角色性格可以说十分具有观众缘。
除了被凑成一对的光头佬和男人婆以外,男主金刚却一直是孤家寡人,所以创作者按007的模式在每一部电影里都会安排一位女性和金刚谈恋爱。
不过同007处处留情不同,金刚的恋情属于“18岁以下随便看”的爱情设置,他会用高科技表达浪漫,也会头疼女配角带来的麻烦,在当时可谓一股清流。
个人以为除了第一部纯粹是山寨版的007之外,后面几部都有主创独具匠心的设计构建,尤其是第三部《最佳拍档之女皇密令》,除了全体剧组到法国巴黎取景拍摄外,更是聘请了第一代007肖恩·康纳利的弟弟尼尔·康纳利来扮演反派“邦先生”,他的手下更是在007系列电影中饰演邦德死对头的“大钢牙巨人”的理查·基尔。而第四部《最佳拍档之千里救差婆》也邀请了在《夺宝奇兵》里的罗纳德·莱斯来饰演对手,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前述的香港电影于当年世界影坛的地位:
交流,用实力和创意交流。
机器人、高科技、奇思妙想,在这部系列电影中屡屡让人惊奇,至今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二部《最佳拍档2:大显神通》,因为在这部中金刚出场就用两台遥控飞机组成一台人形机器人,后面他还操作一队小机器人,与对手的人形机器人大战,过程充满趣味又惊险。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道具十分简陋,但以当时的观感可谓赚足了眼球。
另外除了主演之外,很多配角也时有亮点,比如徐克(第三部《女皇密令》的导演)在第二部中客串一个神经病,自称FBI,唬得光头佬一愣一愣的,连金刚也中了招:
当精神病院院长分别问他们“先生,请问你是不是神经病呢?”时,一个说是,一个说不是。结果见到院长要抓他们,光头佬说“俺非常神经,神经的乱七八糟。头巾大脚筋,手巾跟毛巾,抽筋带橡皮筋,你说俺是不是神经病?”院长来了一句“治好了也没用,带去人道毁灭吧!”
港式幽默,在此显于细节。
当然,《最佳拍档》系列最吸引人的地方,还是让人目眩神迷的高科技和肾上腺素飙高的动作场面。飞车在电梯里乱闯,遥控炸弹让反派沦亡,凭借主角团们的奇思妙想规避了血性暴力,看来又直呼痛快。
三
其实《最佳拍档》系列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曾显赫一时的新艺城的盛衰之路,后期麦嘉等人已无心发展新艺城的事业,徐克、黄百鸣等人也倾向于独立制作,所以在《新最佳拍档》上映后的隔年,新艺城被分拆为多家公司,然后再隔一年就停产结业。
直到若干年后,《新最佳拍档》上映,然而它专注于功夫的呈现却忽略了前四部让人印象深刻的高科技元素,连“男人婆”的戏份也消失不见,结果成了一种勉为其难的尴尬回忆。
新艺城在香港影坛存在了十一年,这个由一群电影“票友”组成的曾经热血沸腾的团队创作出了很多至今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除了《最佳拍档》外,《英雄本色》系列、《开心鬼》系列、《倩女幽魂》系列和《阿郎的故事》等都在华语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至于曾打响其名号的《最佳拍档》更曾在当年的贺岁档期间上映,创下了2604万港币的票房记录,打败了成龙主演的《龙少爷》,更突破了香港电影在类型和创意上一度出现过的死局。
1997年,黄百鸣先生成立东方电影制作有限公司,推出了《最佳拍档之醉街拍档》,似乎也代表着他对曾经的一段神话的意犹未尽,同时也说明了其在香港影坛辉煌的地位。
纵观该系列电影,执导每一部作品的不同导演对于故事的掌握也不尽相同,然而最重要的是,拍摄该系列电影的导演们日后都成为了华语影坛的代表人物。
在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再摄制如《最佳拍档》这种冒险喜剧并不是香港电影必然的归宿,后来的香港电影在千禧年前后也同样出品了些同类型电影,如《神偷谍影》《神偷次世代》等,大家都认真地在危急关头大玩情义与浪漫,但是却缺少了《最佳拍档》系列中应有的戏谑和反严肃的坚强。
电影《最佳拍档》电影的英文名叫“ACES GO PLACES”,简单翻译过来是“最棒的人一定能够获得成功”,但同样可以译为“GOD BLESS YOU”,在属于它的时代,这的确是一种最美好的祈愿与祝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