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活动专区
CES Conference
《电工技术学报》是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主办的电气工程领域综合性学术期刊,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工程应用等方面具有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的学术及科研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任《学报》编委会主任,兼《学报》主编。
点击论文标题,可在线阅读全文!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70周年院庆纪念专刊序言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薪火相传。金秋十月,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即将喜迎建院(系)70周年华诞。作为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工学院)的创始专业之一,学院在新中国的朝阳中诞生,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成长,在改革开放中腾飞,在新时代迈向世界一流。“厚积薄发、担当致远”,华中大电气人的精神随着学院的诞生、成长、发展而生生不息,融入了每一位华中大电气人的血液,打造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电气工程学科院系建设与发展的典范。
七十年来,学院以人为本,团结奋进。学院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根本宗旨,荟杰出师资,育拔尖人才,为国家培养输送了三万余名各类人才,为国家建设贡献了华中大电气人的青春和力量;承担了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学改革项目,创建了全新的电气专业荣誉学位培养体系,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七十年来,学院坚守初心,开拓进取。学院建成了完备的电气学科体系,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辖的电机、电力系统、高电压、电力电子、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全部五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级重点、国防特色学科,形成了“五系三所一中心”的整体构架。同时勇于打破传统,率先提出了“电气化+”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战略,拓展了电气工程学科的宽度,并建成了以脉冲强磁场与聚变、加速器与等离子体、先进电工材料与器件等研究方向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强电磁新技术学科领域。2017年电气工程成为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首轮建设整体成效显著,并入选一流培优行动计划。依托学院建立的强电磁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现代能源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战略科技支撑作用。
值此七十华诞之际,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联合《电工技术学报》编辑部,精心组织了“华中科技大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70周年院庆专题”。该专题主要征集了本学院各学科领域(包括电机与电器、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电力电子、电工理论与电磁新技术以及教育与教学等)近期优秀研究成果,并邀请各领域专家对于本领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借此机会,谨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海内外校友、国内外同行、社会各界友人,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也希望在大家的支持下,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在新的历史时期能继续砥砺前行!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文劲宇 熊紫兰 胡家兵
2022年10月
电力系统与综合能源
作者:孟沛彧;向往;潘尔生;赵峥;李探;文劲宇
摘要:针对我国西部地区大规模可再生能源跨区输送场景,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同地理位置新能源基地接入的分址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首先,介绍该系统在常规直流与柔性直流换流器两种可行方案下的拓扑结构与控制方式。考虑分址建设场景下电网强度和地理距离对系统的影响,研究系统在交直流故障下的暂态响应与故障穿越方案。然后,根据两种方案的暂稳态运行特性,从经济性、技术性的角度对方案进行对比,并给出改进措施与推荐方案。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分址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仿真验证系统暂稳态下的运行特性。
作者:黄梓欣;林湘宁;马啸;吴宇奇;魏繁荣
摘要:传统继电保护研究往往将抗电流互感器(CT)饱和视作离线判据整定的必要条件,实际上,利用在线快速重构所得电流数据参与保护计算是一种新思路。但在风电接入系统后,流经CT的是风电与同步机的混合故障电流,然而现有的电流重构数值计算方法难以对风电间谐波进行解析建模,数据驱动方法则在计算速度和抗噪能力上有所欠缺。对此,该文提出一种含风电继电保护应用中的电流互感器饱和电流重构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离线阶段,首先结合影响CT饱和的多重因素生成样本数据集,然后训练堆叠式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Stacked LSTM),继而构建CT二次电流到一次电流的映射模型,再结合贝叶斯优化求取模型最优超参数;在线阶段,首先对故障后CT半周二次电流进行白噪声降噪,再将其输入离线模型重构整周一次电流,最后利用重构电流数据参与保护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各种CT工况下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含间谐波和噪声的电流重构精度较高,能为继电保护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
作者:王义凯;尹项根;谭力铭;乔健;尹昕
摘要:海洋核动力平台运行环境恶劣,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频发,故障严重时将损伤定子铁心,但盲目快速切机会导致核反应堆负荷失电,威胁平台安全运行。为保证发电机自身安全及核反应堆负荷供电安全,该文提出基于双频电压调控的发电机定子接地故障有源消弧及辨识方法。基于电压补偿型消弧原理,在发电机中性点外加包含基波及3次谐波分量的电压源,通过控制输出电压与故障电动势幅值相等、相位相反,抑制故障点电压为零,实现有效熄弧。在辨识接地故障类型时,与接地故障安全风险分析相结合。安全风险高的情况下,调节外加基波电压的同时控制接地故障电流在安全电流范围内,并利用瞬时性和永久性接地故障条件下中性点基波零序电流和基波零序电压间相位差的差异构建故障辨识判据。仿真和动模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杨炜晨;苗世洪;刘志伟;涂青宇;林毓军
摘要:为发挥变频空调(IAC)集群在平抑分布式电源波动方面的调控潜力,该文提出一种变频空调集群多时间尺度模型预测控制策略。首先,根据IAC调控方式的不同,构建基于温度指令调控的等效电机模型与基于直接功率控制的等效储能模型,分别用以实现IAC集群的15min级与1min级控制。在温度指令调控方面,考虑IAC响应目标温度所需的动态过程,利用集中式控制架构实现温度指令的优化整定,并进一步研究了IAC的有序动作策略以缓解大规模IAC同时动作所带来的功率冲击问题;在直接功率控制方面,计及IAC间的状态差异,采用集中优化、自主响应的方式实现IAC集群的功率优化与快速响应。最后,经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文所提控制策略可实现IAC集群的多时间尺度协同,能够有效平抑分布式电源的功率波动。
电力电子
作者:蒋栋;高加楼;李柏杨;孙伟;周敏
摘要:在电动汽车应用中,车载储能电池的充电一般通过充电桩或者车载充电机实现。利用电动汽车的驱动电机及逆变器与电网连接,实现从电网交流电到直流电的电能变换,最终完成对车载储能电池进行充电,可以有效节省硬件和装置建设成本,还能有效提升车载充电容量。但相关策略在实现时,存在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抑制由绕组交流电流引起的电机转矩和振动。该文着眼于并网过程中电机的转矩问题,对实现驱动电机逆变器与电网之间可靠电能变换的方法进行了介绍。该文介绍的零转矩并网方法,其核心是结合电机绕组的型式和逆变器的电流控制来调整定子磁动势,从而合理布控电枢反应磁场与永磁磁场的空间关系使其满足零转矩条件。相关工作旨在为电动汽车传导式车载充电提供一种可行的硬件复用方案。
作者:万文超;段善旭;余天宝;米慧瑶
摘要:针对有源中点钳位(ANPC)逆变器,基于开关损耗分配的基本原理,建立开关器件的损耗估计模型,提出一种主动调节损耗分布的方法,通过合理分配不同开关器件来承受开关损耗,调节各模态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尽可能地减小各开关器件之间的损耗差异,并扩展到变功率因数角的场合,该方法实施简单且有效。此外,当桥臂输出电压被钳位到直流中点时,通过对驱动时序的调整和重新构造,使两条零电平回路同时导通(TZCC)进行续流,有效地减小了导通损耗,进一步提升变换器效率。较传统的损耗均衡或效率优化单一目标上,所提方法在损耗均衡的同时又能兼顾其运行效率,充分地发挥出ANPC逆变器的优势。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作者:刘座辰;林磊;殷天翔;黄一洪;时晓洁
摘要: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子模块(SM)开关器件故障引起的电容电压异常变化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故障快速检测与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分析桥臂中所有子模块对应的电容电压逐段求和值,从而同时实现对故障子模块的快速检测与定位;之后通过判断故障子模块所在桥臂中正常子模块电容电压的变化趋势快速识别故障开关器件,完成故障分类。由于所提方法具有局部异常特征分析的特性,可适用于单一故障、同桥臂多故障及不同桥臂多故障发生的全部故障类型。同时,该方法不受系统参数不确定性的影响,适用性强,且相较于传统方法具有更快的诊断速率。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朱东海;邹旭东;胡家兵;康勇;周党生;张东来
摘要:风机故障穿越失败导致大面积连锁脱网,严重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撬棒是双馈风电机组广泛采用的故障穿越方案,但存在可控性差、转矩脉动大和吸收无功多等固有缺陷,难以适应日趋严格的电网标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无撬棒故障穿越技术开展了广泛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控制方法,但鲜有针对该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总结。为此,该文整理了各国电网标准中故障穿越相关的最新技术规范,梳理了双馈风电机组实现无撬棒故障穿越的技术要点,并对技术现状进行了分类与对比。最后,从新的技术规范、新的运行场景和新的控制模式等方面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讨论与展望。
作者:尚海;梁琳;王以建;杨英杰
摘要:针对高压SiC模块的封装关键问题(即绝缘性能、寄生参数、热管理),该文提出多目标加权优化方法,实现6.5kV SiC MOSFET模块多个性能指标的折中和优化。首先,通过建立电、热、力多物理场有限元模型分别对量化指标寄生电容、焊料层热应力以及电场强度进行建模,并对三者进行加权优化,得到最优尺寸参数以保证6.5kV SiC MOSFET模块的整体性能;然后,通过对外壳和端子的设计,保证模块外部绝缘可靠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寄生电感,实现模块寄生电感和外部绝缘性能的折中;最后,通过双脉冲实验、耐压测试等验证所研制模块的性能优势及多目标加权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研制模块能够在4 500V/14A的条件下可靠工作;在寄生参数、绝缘性能得到优化的同时,保证了模块整体性能的优越性。
电机及其系统
作者:梁子漪;曲荣海;陈智;任翔;李大伟
摘要:双机电端口电机是一类多功能一体化的新型电机,含有至少两个转子和两套绕组,用于实现多个机械端口与电端口间功率传输及分配,和两个机械端口转矩与转速的解耦控制,具有紧凑性好、集成度高和多端口协同运行的优势,在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船舶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该文首先介绍双机电端口电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简要分析其实现多功能的方式;接着按照结构特征和工作原理,分类梳理了有刷和无刷双机电端口电机在拓扑结构上的研究和创新,总结了各自的优缺点;然后从解耦控制、能力管理和动态及稳态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双机电端口电机控制方法;最后对双机电端口电机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陈东东;王晋;李子博;周理兵
摘要:在永磁同步电机长线缆驱动系统安装LC滤波器可能会引起谐振,导致转子初始位置辨识失败。主动阻尼控制能够抑制LC滤波器引起的谐振,从而保障转子初始位置辨识的成功。在估计的同步旋转轴系上注入高频电压信号,对高频电流响应解调后得到两种可能的结果,对应不同的极性。根据电机磁路的饱和效应,施加不同的直流电流激励并对比每种激励下的实验结果,可以完成极性辨别。在注入高频电压信号和施加直流电流激励的过程中,LC滤波器将引起系统谐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通滤波器的主动阻尼控制方法,在传统电流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反馈通路,等效地增大谐振频率处的系统阻尼;然后进行主动阻尼控制方法的参数设计和稳定性证明;最后开展实验,得到成功抑制谐振后的实验结果,证明所提考虑谐振抑制的永磁同步电机长线缆驱动系统转子初始位置辨识技术的有效性。
作者:罗成;李孺涵;杨凯;徐智杰;郑逸飞
摘要: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在低频区运行时,转速可观测性较差。特别是在定子零频工况时,转速不可观测。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优化的无速度传感器感应电机零频穿越策略。首先,推导观测转速与转速误差的传递函数,证明零频工况下转速不可观测的根本原因;其次,介绍所提出零频穿越策略的原理,并对典型工况电机运行点的变化进行分析,保证在低定子频率下的转速可观测性;此外,为了在零频穿越过程中获得最优电流,提出一种主动零频穿越边界点电流轨迹优化方法,结合转矩、电流和可观测性等限制条件,将转速能观性和最小定子电流作为优化目标,推导出主动零频穿越边界点优化选择方法;最后,在2.2kW的感应电机实验装置上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作者:葛健;徐伟;刘毅;张娅平;包振;李达义;李伟业;林国斌
摘要:同心笼次级直线双馈电机相关研究十分匮乏,其端部效应特征尚不明确,亦未有能体现其端部效应的等效电路,严重制约了该类电机的进一步发展。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对同心笼次级直线双馈电机静态及动态端部效应分别进行深入分析,并建立考虑端部效应的等效电路。首先,基于短初级直线电机绕组理论,阐明静态端部效应下直接耦合的产生机理,明确直接耦合感应电动势的分布特点,推导出直接耦合作用下的等效阻抗;然后,基于电机中的电磁关系,分析电机稳态运行时同心笼的过渡过程,计算出动态端部效应修正系数;随后,基于端部效应分析结果并结合传统无刷双馈电机等效电路拓扑,建立同心笼次级直线双馈电机等效电路,推导电机推力表达式;最后,通过静态端部效应和动态端部效应的有限元仿真及实验,间接验证了分析结果的合理性。
高电压与绝缘
作者:李红斌;韩林汕;叶国雄;陈庆;焦洋
摘要:在特快速暂态过电压(VFTO)中,高频成分的幅值大、耦合强,对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已开展相关研究,但未能完全解决,一、二次融合设备已加装防护措施但仍发生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对此,该文在探明母线电阻对高频信号衰减过程影响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趋肤效应的频率敏感性,通过在常规母线表面增加高阻表层,构建高-低阻介质层叠的母线结构以实现高频抑制:正常工频成分在里层低阻介质中传输,不受影响;VFTO高频成分被约束在表层高阻介质中传输,其幅值与振荡时间将显著降低。进一步,开展等效试验,验证其有效性。
作者:黄仕杰;刘毅;林福昌;周鹏;马宁
摘要:高压脉冲放电是一种新型破岩技术,其电弧通道阻抗与外回路阻抗匹配关系决定通道能量的注入速率和大小,进而影响破碎效率。该文建立了高压脉冲放电破岩综合试验平台,测量了电弧通道的电压、电流,获取了电弧通道发展图像,通过剥离电弧电压中的电感分量获得了电弧阻抗特性。考虑温度、通道膨胀及辐射的影响,建立岩石中电弧通道的阻抗模型,通过迭代求解确定了模型参数及变量初值,模型计算结果能够合理表征岩层中电弧阻抗的时变特性。由于岩石中电弧通道膨胀更加困难,对于幅值为11.12kA、周期为5.776μs 的脉冲电流,其阻抗的典型值约为35.6mΩ/mm。
作者:徐晴川;王圣康;林福昌;李化
摘要:在变压器绝缘检测领域,用频域介电谱法对变压器绝缘状态进行评估,需要根据绝缘结构参数计算出油浸绝缘纸的频谱,然而待测变压器的绝缘结构往往是未知的,这极大地制约了频域介电谱法的现场应用。该文基于油浸绝缘纸频谱二阶斜率方均根,实现一种无需已知绝缘结构参数的变压器油浸绝缘纸频谱的提取方法。通过测量不同水分条件和绝缘结构的油纸绝缘样品的频域介电谱,根据绝缘结构参数计算油浸绝缘纸的频谱。研究发现,偏离实际值的绝缘结构参数会影响计算的油浸绝缘纸频谱的大小和形态,从而使得计算频谱的二阶斜率方均根显著增大。水分含量越高,影响越小。因此,通过遍历不同绝缘结构参数计算的油浸绝缘纸频谱,分析频谱二阶斜率方均根最小值对应的绝缘结构参数和油浸绝缘纸频谱,可以实现无需已知绝缘结构参数的变压器油浸绝缘纸频谱的提取。
作者:王增基;陈立学;尤彭昊;兰昕宇;葛一凡
摘要:该文采用有限元法,仿真研究了轨道炮的电流分布特性。根据有限元模型中影响因素的不同,建立了三种模型,即速度趋肤效应模型、接触电阻模型以及两者都包含的综合模型。首先在运动电枢上建立坐标系,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增加速度项,实现考虑速度趋肤效应的运动电磁场计算;其次接触电阻模型考虑了电枢与轨道的粗糙表面特征以及枢轨间接触压力;最后将两种模型结合建立了综合模型。该文通过对比分析各个模型中的电流在枢轨界面上的分布特性,表明综合模型能更准确地揭示电流分布特性。基于此,以电感梯度为例,该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模型中电感梯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速度趋肤效应与接触电阻都是影响电磁轨道炮性能的关键因素。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作者:宋怡方;王健;刘铮铮;樊宽军
摘要:原子运动及相应的结构改变是自然界中化学反应、生命过程等现象的本质。因此,在原子层面实时间、实空间观测物质非平衡态的原子运动和结构演化过程,能深刻地解释这些现象的本质,将物质的微观动力学过程和其物理化学等特性联系起来,为科学突破创造了巨大的机遇。原子层面的动态过程的特征时间在皮秒、飞秒、甚至阿秒量级,目前只有泵浦-探测技术可以实现该量级的时间分辨率。超快电子衍射使用电子作为泵浦-探测技术中的探针,具有高弹性散射截面、低能量沉积、造价及维护成本低等优势,在近十余年间获得快速发展。该文总结近年来超快电子衍射中关键技术的发展,并对新一代超快电子衍射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作者:韩小涛;张绍哲;魏文琦;王俊峰;李亮
摘要:平顶脉冲磁场(FTPMF)是指峰值磁场能持续稳定一段时间的特殊强磁场,兼具脉冲磁场高场强和稳态磁场高稳定度的双重优点,在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根据飞轮储能脉冲发电机、电容器、蓄电池在功率、容量、输出电压等方面的特点,综述了FTPMF的产生及其高精度调控方法,介绍了改善FTPMF的稳定度、平顶时间等参数指标的最新技术进展。分析了FTPMF对改善核磁共振(NMR)性能和在测量材料物性中的关键作用,结合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工作,给出了铌金属单质93Nb在22T下的NMR测量、自旋二聚体Ba3Mn2O8在64T下的比热测量、以及电荷密度波材料Li0.9Mo6O17在30T下的非线性I-V测量应用情况。最后,对发展FTPMF需要的电源系统协同供电、小型化与模块化、脉冲磁体材料、寿命及其状态监测等技术,以及FTPMF在脉冲场回旋管太赫兹波源上的应用等进行了展望。
作者:韩文杰;陈庚;秦斌;刘旭;李纯漪
摘要:磁场测量技术是粒子加速器的核心技术之一,准确可靠的磁场测量数据可为磁铁准直安装、调试运行提供重要依据,确保束流品质。多极磁铁磁场谐波品质是影响束流输运的关键技术指标。针对传统绕制线圈几何尺寸及定位精度不高、测量重复性和稳定性难以控制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印制电路板(PCB)技术制作一致性较高的谐波线圈方案,分别从谐波线圈测磁理论、PCB设计、机械结构设计等角度开展设计优化与系统实现,并搭建多极磁铁谐波磁场测量系统,进行绕制线圈与PCB线圈的实验测量比对。结果表明:与绕制谐波线圈相比,基于PCB方案的谐波线圈可实现更高的反抵率以及更为稳定、精确的磁场测量结果,验证了PCB谐波线圈在多极磁铁谐波磁场测量中的显著优势,可为国内PCB谐波线圈发展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李显皓;徐颖;任丽;唐跃进;彭思思
摘要:高温超导CORC(conductor on round core)电缆失超时的热负荷严重威胁了低温系统和电缆本体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微米级超导薄膜制备工艺等的影响,CORC电缆并绕的多根高温超导带材不均匀。为分析不均匀临界电流对CORC电缆失超特性的影响,该文搭建了基于三维T-A方程的有限元模型。以降维的带材曲面为求解区域,以等效的电流密度为求解变量,失超模型在同一几何中表达超导和常导两种属性,构建电流和电势两种约束。在导体域建立降维的热模型,用以考虑损耗和传热的影响;在全局建立等效的电路模型,用以控制并联导体的分流。进一步地,耦合模型考虑温度依赖的接头电阻以模拟CORC电缆带材的烧断和电流的突变。结果表明,非均匀高温超导带材影响了电流重分配的动态响应,加快了局部失超的发展过程。
作者:陈忠勇;张维康;唐俊辉;李峰;夏胜国
摘要: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我国参与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目标是验证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实现聚变能的可行性。等离子体大破裂是ITER安全运行面临的最大威胁,会对装置造成严重的损坏,因此缓解破裂危害是ITER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缓解破裂危害的基本策略是主动注入大量粒子,但现有的破裂缓解系统尚不能完全满足ITER的需求。该文通过分析现有破裂缓解系统的特点,介绍J-TEXT托卡马克上新一代用于破裂缓解的电磁弹丸注入系统(EMI),该系统使用电磁力发射弹丸,可有效提高弹丸的注入速度并缩短响应时间,克服了其他系统的局限性。电枢是EMI的核心部件,在发射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介绍尾翼接触型电枢的结构及功能,说明这类电枢运用于EMI时在减速阶段存在枢轨电接触性能不足、运动稳定性不够高等局限性,由此根据EMI减速阶段对电枢性能产生的特殊需求,设计了一款具有X型结构的新型固体电枢。仿真结果表明,电枢的电磁、机械性能满足发射要求,电接触特性良好。在发射性能试验中,电枢完成了加速至520m/s后主动减速至0m/s;电枢-弹丸分离性能试验中实现了电枢、弹丸的稳定分离,弹丸的飞行速度为358m/s,且该速度能随着加速能量的增加进一步提高。EMI为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缓解贡献了一种高效注入杂质的先进方案,该文提出的X型电枢具有良好的发射性能,为EMI提供了一种优良的新型固体电枢结构及设计方法。
作者:肖后秀;黄煜
摘要:结构力学表明,磁体失效包含材料强度失效和结构整体失效两个方面。现有磁体失效模型是基于材料强度模型,忽略结构失稳问题,难以解释超高场脉冲磁体经常在低于其设计值就发生破坏的现象。且已有研究显示,屈曲是导致超高场脉冲磁体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脉冲磁体屈曲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尚不明确。该文从结构稳定性的角度出发,分析指出脉冲磁体自由分离层可等效为薄壁圆柱壳,具有高屈曲风险,并提出基于圆柱壳体结构屈曲的超高场脉冲磁体力学失效分析方法,建立脉冲磁体静态电磁屈曲Ansys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屈曲行为研究分析,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屈曲分析结果表明:在电磁载荷方面,轴向电磁力是产生屈曲的决定性因素,径向电磁力对于外层绕组轴向屈曲的影响不明显,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内层绕组的轴向屈曲;在绕组结构方面,外层绕组对螺旋绕组缝隙较为敏感,需重点关注。
教育与教学
作者:杨勇;李红斌;文劲宇;尹仕;张蓉
摘要:工程实践能力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电气学科作为一门传统工程学科,在新形势下对一流专业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以“科学主导、实践驱动”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围绕“电气化+”,依托学科和行业优势,以业界和科研中真实项目、真实产品研发为载体,营造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的真实学习环境和平台建设,构建“知识、技能、意识”协同整合的一体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从“碎片化”到“系统化”转化升级,并通过教学研究,提出工程实践能力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深化课程持续改进的闭环机制,促进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螺旋渐进式提升。该文通过对该一体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详细阐释,希望为国内同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扫码参会 FAFEE 2022
(点击上方文字,访问会议官网)
2022年11月3日-5日 武汉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
新媒体平台
学会官方微信
电工技术学报
CES电气
学会官方B站
CES TEMS
今日头条号
学会科普微信
新浪微博
抖音号
☎️ 《电工技术学报》:010-63256949/6981;邮箱:dgjsxb@vip.126.com ☎️ 《电气技术》:010-63256943;邮箱:dianqijishu@126.com ☎️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机与系统学报(CES TEMS)》:电话:010-63256823;邮箱:cestems@126.com ☎️ 编务:010-63256994 ☎️ 订阅:010-63256817 ☎️ 商务合作:010-63256867/683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