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何祯祥:巴黎画派(上)

0
分享至

从蓬皮杜艺术中心眺望蒙马特圣心大教堂

《巴黎画派》——

一部图文并茂、"以画论史"的画卷

文/王家儒(海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继不久前面世的力作《西方现代绘画初探》之后,勤于思考、笔耕不辍的画家何祯祥先生又推出洋洋洒洒的姊妹篇《巴黎画派》。这是他长期以来对西方艺术发展史不断研究、探索、思考而结出的硕果,更是其畅游欧洲时直面经典名作所作的一次刻骨铭心的对话。

与诸多史论家常用的宏观综论手法不同,该书另辟蹊径,以二十世纪初活跃在巴黎画坛的九位极具个性及影响力的艺术家及两位同时代来自东方的画家作为轴心,把他们的生平经历、特立独行的个性、艺术作品的特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巴黎画坛形形色色的艺术思潮、流派联成一线进行全方位的比较与微观阐释。以小见大、由此及彼,将读者的视线始终引到每一幅作品具体的题材内容、情调意境、审美追求以及造型、色彩、线条、笔触、肌理等形式元素上来,以点带面、由表及里进行生动有趣的诠释,把一部沉寂的美术史提升成一次极富视觉美感的体验与巡礼。从而避免以往美术史写作中侧重于时代背景、事件的记述,史料的考证,资料的汇编等知性的追求,而对艺术作品往往轻描淡写、一带而过,翔实有余而精彩不足的遗憾。

与之前的《西方现代绘画初探》写作方式一样,《巴黎画派》以一个画家的立场与艺术评论家眼光的双重视角向我们娓娓动人地勾勒与演绎出二十世纪初巴黎画坛这一段充满激情与忧伤的动人历史。

该书分上、中、下三篇,以评传体结构与富于诗意的小标题,亲切而又随性的语言,精美高清的图片围绕着艺术家的生平、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观念、风格特点以及作品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艺术家的趣闻轶事等多重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全面地展现每一位艺术家的个性魅力、艺术特征以及对美术发展史的价值与意义。

由于作者本人是位优秀的画家,又兼科班中文系出身,具有敏锐的艺术触觉与扎实的文字表达能力,因而面对艺术家的作品时既能本能地把握作品的形式结构,品赏出不同风格作品各自精彩的细节与奥秘之处,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身世、经历、命运、情感与传承与创新、艺术风格形成的内在逻辑关系,又能将所思所悟运用准确而又优美的文字有条不紊地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别样的审美体验。

该书的另一个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具有宽阔的文化视野及敏锐、独到的见解。他将每一个独立的个案及艺术作品放在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及审美取向中进行比较与思考。像论及雕塑之父布朗库西时,他敏锐的看出其作品“与我国京剧、民间雕刻、工艺品异曲同工”。在分析莫迪利阿尼的油画作品时,他从风格学、符号学的角度去剖折出"其绘画从雕塑得到灵感,将雕塑的特征手法运用到绘画中,在作品中开创了一个充满形态的线的世界。"的独到见解。而当谈及艺术风格的定位时,他辩证的指出“一般地说,艺术品最怕矫揉造作,但当近乎造作的夸张成一种风格的时候,同样可以显示出一种迷人的力量。”这些评价虽为一家之见,但处处充溢着思辩色彩及独立思考的精神。

毫无疑问,《巴黎画派》是部融学术性与趣味性为一体的美术史。其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富有节奏感的叙述方式以及独到的见解把一幅幅精选的作品缓缓而有序地转变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让读者沿着作者的脚步一同穿越历史的时空,感同身受每一位艺术家所经受的痛苦与磨难、幸福与喜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其说将该书看成一篇普通意义的艺术史书籍,毋宁把其当作一部图文并茂、“以画论史”的画卷。其独到的"言说"方式为我们带来新的视角体验,特别是对于那些尚未有机会看到原作的读者来说更是一次身心愉悦的艺术“臥游”。

巴黎埃菲尔铁塔远眺

巴黎画派(上)

文/何祯祥

众所周知,自十九世纪以来,法国巴黎已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之都。各种艺术流派和艺术运动均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和二十世纪前期那惊心动魄的岁月里。这期间,巴黎孕育诞生了响彻世界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巴比松画派。与此同时,巴黎也是现代艺术的摇篮,且不说土生土长的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甚至像意大利的未来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及俄国的构成主义和荷兰的风格派这些艺术运动也无不以巴黎为中心出发点。除上述艺术流派、画派外,巴黎画坛上还有一部分不属于任何画派的画家们。他们虽然单枪匹马,显得有些势单力薄,左右不了画坛的风向及气候,但是他们个个却都能够单打独斗,并且顽强地保持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个性,拥有广泛的观众群和影响面,对于二十世纪艺术的开创与繁荣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巴黎蒙马特街景

有人曾以“巴黎画派”的名称来特指概括这些画家,但这并不符合他们个别人未曾结社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仍称之为“其他巴黎画家”。如果说他们之间还有什么共同点的话,那只限于如下几个特点:第一,他们与二十世纪先锋、前卫运动的各种流派相比较,较多地保持着与传统绘画的联系,往往是以基于写实的变形夸张为主,各自形成构造自己的艺术语言及风格。第二,由于没有团队的力量和阵势,他们基本上是单打独斗、独来独往。由此往往造成其性格孤僻、活动能力弱,生活比较清苦,因而不少人对现实抱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作品蒙上神秘或忧伤的色彩。第三,他们来自不同的国籍、客居他乡,靠卖画维持生计,多半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个别人甚至染上毒瘾,酗酒成性而自暴自弃,从而过早地失去了生命孤愤而死。代表画家有:莫迪利亚尼、卢梭、苏丁、夏加尔、劳特累克、玛丽·洛朗桑、郁特里罗、谢安·苏蒂纳、茹莱斯·帕桑、莫伊兹·基斯灵、康斯坦丁·布朗库西、藤田嗣治、德朗、马尔凯等。

“巴黎画派”这个词的使用,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由德国一家报社率先使用的。该报社为指出有哪些新的艺术思潮正在兴起,并且与德国的当时风头正盛的表现主义画派相抗衡,为了区分方便创造了“巴黎画派”一词。巴黎画派大部分画家都来自于中欧与东欧国家,许多人皆属于犹太人后裔。因为巴黎当时是世界艺术中心,又是现代艺术的摇篮,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前期,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现代艺术运动都在巴黎诞生的。所以,世界各地的艺术家纷纷慕名而来,都想在巴黎这块风水宝地争得一席之地,好出人头地而扬名世界。“巴黎画派”其实严格来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个所谓的什么流派。它指的是1910年到1940年间,居住栖身在巴黎蒙马特高地与蒙帕那斯的阁楼和小屋里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所形成的一种画风。

巴黎圣心大教堂

这些画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与国度,故其创作风格及手法也是五花八门、数不胜数的。然而也有些画家虽然没有参加任何画派与流派,但他(她)们的作品都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对自己的风格都有着执着的追求。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对自己风格的执着,热切的追求和边缘化的状态的原因,并与其他画派的画家没有什么共同之处,艺术史家无法将他们归于任何画派与流派,于是,干脆就把这些散落的艺术家统称为“巴黎画派”。这一百多位艺术家由于大都不是法国人,所以他们与巴黎本城的画家有着极大的不同与遭遇。他们追寻梦想,渴望自由,他们十分希望能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实现自己的艺术自由与理想,并获得家乡无法实现的美好生活。但现实是残酷的冰冷的,这些“外省人”,他们并不像法国人那样充满着浪漫与自信,而生活赐予他们的忧伤和贫困,往往十倍于胜过期盼与梦想。他们没有钱,手头拮据,只能很多人一起分租拥挤在蒙马特与蒙帕那斯的阁楼和小屋里。再加上他们来自不同民族与不同国籍,生活习惯不同与说话方式不同,故他们之间相处得并不愉快,有时难免会产生悲观、厌世与牢骚情绪。尽管如此,他们仍日复一日地过着谈论艺术以及和异性调情的日子,但有一点是基于大家的共识:不论在何种苦难与逆境中,他们始终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艺术创作与追求,矢志而初心不改。这一百多号人当中,不少人脱颖而出,终将成为了写进艺术史的著名画家,更有甚者,有几位被冠以艺术大师的称号。

巴黎蒙马特街景

如果说“巴黎画派”完全独立于其他画派之外,也是不客观与不现实的。事实上,他们当中不少人的绘画风格多少会受到其他画派的影响,有些画家甚至同时将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画派、后印象派以及野兽派的画风,融入他们的创造风格中。而这种表达常常转变成对一些主题的夸张与粉饰表现,例如爱情、诞生、幻灭、母爱、心灵的渴望、衰老与死亡、灵魂救赎等主题。同时,他们的作品也常常会对世界的美好和丑陋做出评判与反省。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许多情感元素混搭在其中,有忧伤、悲哀与乡愁,也有诗意般的美丽与属于犹太世界和斯拉夫世界的美好象征在画中。不同文化背景的相互冲击反拨,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这些均构成对他们的作品产生影响的因素和原因。

巴黎蒙马特街景

巴黎画派不只是一个画派。百十个画家而已,从宏观上来说:巴黎画派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一个现代艺术运动风雷激荡、电闪雷鸣的时代;一个画派迭出与诞生、现代艺术大师辈出的时代。当时,只要去过或栖身在巴黎的画家,以及参与了在巴黎的现代艺术运动,都归于巴黎画派。我们根据1967年《法国近代绘画展》记录,“巴黎画派”这个名称正式产生于1928年,那一年的巴黎,在歌剧街著名的画廊Galerie de la Renaissance的主导下,举办了盛大的《巴黎画派巡回展览会》。在1905年—1930年,当时的巴黎是世界著名现代文化艺术之都。在那个艺术文化空前繁盛及鼎盛的巴黎,迎来了世界各国艺术家、文学家纷至沓来的大聚集,他们总是聚集在瓦文十字路口(Carrefour Vavin)附近的咖啡屋和十四区的“艺术家村”。

巴黎蒙马特街景

此外,坊间还有个说法:巴黎画派泛指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巴黎的所有画家,但不包括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画家。这两个派别的影响和声誉在20世纪20年代与30年代,分别各自达到了顶峰,因为从世界各地来到巴黎的画家们,似乎都感到巴黎是他们唯一非要去的梦想的地方。此名称实际上并不表示一种特殊绘画风格,而是指包括野兽派、立体派在内的画家和其他未加入任何画派社团的画家,其中主要包括:阿米狄奥·莫迪里阿尼、查姆·苏丁、朱尔斯·帕桑、麦克·夏加尔、莫里斯·郁特里罗、莫哀斯·基斯林、亨利·卢梭、谢安·苏蒂纳、茹莱斯·帕桑等。

从巴黎蒙马特高地眺望巴黎

我在这里想补充一点:巴黎画派的成员构成,肯定也有东方人的面孔,即留学巴黎的海外学子。从1919年到1949年,便有150多名青年才俊怀揣“艺术救国”的理想,分多批先后赴法国巴黎留学深造。这其中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栗、颜文樑、方君璧、常书鸿、庞薰琹、吴大羽、常玉、潘玉良、赵无极、韩乐然、吴冠中等。中国留学生不管是公费还是自费的,都很优秀很努力的,徐悲鸿有三点是他很自豪的:他是第一个获取国家公费的,也是第一个通过正规考试进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的,当年全世界400名考生,他是第6名。和他同场考试的还有自费生方君璧,也被录取了,成绩只比徐悲鸿差一点。不过徐悲鸿学的写实油画,他的老师达仰是著名的教授写实油画与素描的教授。在这批学子中,只有林风眠、常玉、庞薰琹、赵无极、朱德群、吴大羽等人的画风比较接近当时西方现代绘画的主流艺术。这批人终于学有所成,后来都成为了国内或国外的抽象绘画或装饰艺术的大师。尤其是才女潘玉良,她曾担任留法艺术学会最后一任会长,在留法学生当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她与徐悲鸿同学,也是考取官费留学的。她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上,也获得过意大利政府颁发的美术金奖,更被誉为考入意大利罗马皇家画院东方之第一人。

巴黎蒙马特画廊广场

未去欧洲之前,我早就知悉巴黎还有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画派叫“巴黎画派”。只是大家平时比较熟悉皆以闻名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野兽派、立体派等画派或流派。相对这些如日中天热门画派来说,“巴黎画派”显得较为陌生和寂寞。造成此原因,主要是这一拨画家大多数均来自中、东欧各国和世界其他地方,成分比较复杂,他们在巴黎的居所及活动场所也比较分散。而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这些画家没有组成艺术社团,或成立什么画派。或因各种原因,他们也未加入巴黎其他的社团组织。更谈不上有何画派纲领及宣言什么的。他们基本上处于群龙无首游离状态。可以这么说,这帮来自异国他乡的“外省人”追梦者,身处巴黎当时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之都中心,各艺术流派、画派争奇斗艳各显绝招的风头上,便显得毫不起眼默默无闻了。但凡“是金子总要发光的”。有才华的人总不能被埋没的。事实上,这些没有社团组织或无官方任何背景身份的“艺术流浪者”,靠着其坚韧、执着的精神,以及对艺术虔诚的信仰,他们也同样创造了艺术奇迹与神话!他们当中不少人成了闻名海内外传奇似的大师级的大画家,同样被写进艺术史而流芳百世。

憨厚天真的“原始派”画家——卢梭

自画像

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国际博览会在巴黎举行。为迎接这一盛事,法国政府耗费巨资在塞纳河上建造了一座闻名世界的埃菲尔铁塔。当这座出类拔萃的建筑刚刚竖起时,顿时在法国美学界和艺术圈激起轩然大波。有人说它像个“怪物”,傲慢地凌驾于巴黎城之上;有人说它像柄“刺向蓝天的利剑”、“桅墙上的哨兵”;甚至还给它起了一个刻薄的绰号“空心蜡烛台”;更有甚者干脆赌咒说它“简直像个长脖子妖妇,破坏了整个巴黎的艺术形象”。埃菲尔铁塔的诞生,博览会上的各色彩灯与气球登场,飞艇上天,这些机械文明的象征被艺术家当作魔鬼而不可想象。而独具慧眼的中年画家亨利·卢梭恰恰与别人相反,大胆朴实地飞跃到这个新世界的怀抱中。

我本人·自画像·风景

一部人类文明史告诉人们:凡新技术、新事物的出现,则往往受人讥笑,遭到质疑的,这一点卢梭心中很清楚。他不管别人如何骂街抵制,极其自然地把埃菲尔铁塔当作新文明地标的象征。面带微笑的卢梭手持调色板,堂堂正正充满自信地站在了插满了万国旗的埃菲尔铁塔的前面,活像中世纪肖像画中的耶稣。《我本人·自画像·风景》这幅具有新时代气氛的绘画在独立沙龙一出现,立即引起哄然大笑。人们嘲弄它:“只有这才是巴黎独立沙龙的精彩节目,只有卢梭才是绘画的革新者。”说他是“肖像=风景的发明家”,赶紧去申请“肖像=风景”的专利吧,等等。当这些讽刺和嘲笑的辞令登上报刊后,卢梭并未介意,而是大为满足心中窃喜。

橘子树从中的猿猴

你别以为他是傻瓜!他很羡慕别人对作品精工细雕和善于表现事物细微变化的高超本领,但他无法学会他们那一套。他的作品和传统的艺术审美要求截然不同。他无视文艺复兴发展建立起来的绘画技巧与手法,即通过素描与色彩创造事物及人物的立体感、空间感,来达到绘画直观形象的生动逼真完美的效果。卢梭他不会,他创造发明了自己绘画的一套画法。卢梭很满意这幅将人物和风景融合在一起的画面:天空飘着奇形怪状的云,调色板上还写着他原配夫人和继室的名字。不过他和第二任妻子结婚是数年以后的事情,所以继室的姓名与胸前的装饰是后来添加上的。从这幅画中可以感到卢梭那本质的世界正在萌发,看官你看卢梭那双脚简直就像用脚尖站在那儿,这大概是因为未受过专业训练的缘故吧。不过,这反而使他具有了超现实主义的成分。

独立百年

在美术史上,通常把那些没有经过正式训练的、天真的、利用工作之余作画的“星期日画家”称为朴素派画家。他们都有个共同的风格:有纯朴的感情,靠直觉和想象画画;对事物不厌其烦地作细密的描写;基于喜爱绘画的本能来作画,并且没有受到学院派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因此,他们的绘画含有一种原始性和纯朴的美感,卢梭就是这样的画家。自称“海关检查员”的卢梭,实际上是巴黎入市关口的税务征收员,其职责是对所有进出巴黎市的商品征收税款。之所以有这样的美称,那是他自己编撰的。也许他糊弄别人,也许这正是他的聪明之处。有幸的是,他在工作之余还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入市税关》的画。也许这是他曾工作过的三个关口中的一个吧。这简直像相片一样的画面上,是一种鸦雀无声、万籁俱静的气氛。前景中利用微妙的浓淡谐调地描绘了两块草坪,接着又轻松地描画出远景;树叶层次变化似乎与空气相联系,因色调而引起的气氛变化对画面产生一定的远近效果。草坪衬托下地税收关口,有两个一正一背各自面对关口地税关职员,其中一位也许正是作者本人。

入市税关

卢梭正式从事绘画职业工作约在36岁时,而取得卢佛尔美术馆临摹并研究古典绘画的许可证,那是40岁时的事情。第一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上的机械文明和各国的奇风异俗,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展示,让卢梭像孩子一般兴奋不已,不仅用绘画表现他的激动,还写了剧本《1889年世界博览会见闻》。卢梭正式参加独立沙龙展时,几乎是个小老头的岁数了,但他给人以憨厚、纯朴的印象。他的作品清新、自然、纯真,犹如小鸟在歌唱。他在博览会上首次看到“大西洋航道公司”研制的大型汽船模型而产生联想,创作了《海上风暴》油画。这幅画中的波浪,大刀阔斧令人生畏。汽船犹如狂风暴雨中的勇士颠簸着前驶,劈棘斩浪一往无前。作者在这幅画里,是否寄寓着法兰西民族,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斗争的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海上风暴

卢梭是幸运的,常得到同时代许多著名画家的赏识与提携。1886年,新印象派画家西涅克很看重他,推荐参加一年一度的独立沙龙画展。卢梭除中间两年因再次结婚未参加外,年年均有作品入选。这对一个非美术科班出身的画家来说是罕见的。尽管人们常把他的作品当作笑料,可是雷诺阿、劳特累克和罗丹等一些艺术家和评论家,对卢梭始终是抱有好感的。卢梭于1892年参加巴黎市的绘画竞赛,得到银牌奖。翌年,便辞去了税关职员的工作,做了一名职业画家,此时,卢梭已49岁,总算圆了当画家的梦想。他首先创作了一幅著名巨幅作品《战争》,并参加了1894年的独立沙龙展。卢梭表明创作这幅画的动机,他说:“骑在马上的女人,看到了绝望、眼泪和废墟,以恐怖的表情前进”。骑在马上的女人右手舞剑,左手举着冒黑烟的火炬。

战争

远处的天空中有红色的云彩,折断的树枝下垂着,树叶也像被火药烧焦了,地面上有濒死的人们,噬尸的乌鸦在盘旋着。这幅画作者原本意想表现战争,结果因画面造型优美,令人觉得似乎是童话里的世界,因而并不觉得凄惨恐怖。在这幅作品之前,卢梭曾为一家杂志画过几乎同样构图的封面。因杂志编辑者的引荐,卢梭认识了一批艺术界的同仁。此时,同乡的阿波利内尔成为他的好友,这位30岁出头的青年诗人和评论家,和他相处的非常亲密。后又通过这位同乡认识了毕加索、勃拉克、于特里约、玛丽·罗兰桑等年轻画家。在同行和观众的一片讥讽声中,是他们给予卢梭以支持和鼓励。

女人的肖像

有一段趣闻很能说明他们对卢梭的感情。卢梭曾在1895年画的《女人的肖像》,作品完成后十年不知流落何处。有一次,毕加索正沿街走着,突然看到一幅头像从一个装饰品店外的旧画堆里露出来:一个女人的脸,毫无表情,但目光清澈、敏锐,有着法国人的坚毅果断。毕加索被它的魔力牢牢地吸引住了,认为“这是一幅真正的法国式的心理肖像画”,按古董商的索价五法郎买了下来。1908年,毕加索为了纪念这幅画的发现和对卢梭的爱戴,在蒙马特“洗衣船”中的毕加索画室里,邀请到勃拉克、玛丽·罗兰桑、阿波利内尔,以及一些诗人作家、画家、评论家、收藏家等,热闹非凡地举行了一个赞美朋友卢梭的“PD”晚会。

美洲豹攻击马

他们别出心裁地让老卢梭坐在一个货箱上,任凭头上地蜡油滴打着脑袋。卢梭一边用小提琴演奏自己创作地舞曲,一边接受大家的祝贺、赞美、拥抱。他们一边狂欢畅饮,一边逗老人开心。这群艺术家大都是本世纪初视觉艺术的变革者、开创者,在这个圈子里正值野兽派向立体派过度。而卢梭却熟视无睹,泰然自若,继续描绘他的“卢梭的世界”。毕加索说:“卢梭的诞生并不是偶然的,他是一种思想体系的完善代表。”难怪这群青年如此敬重他!这幅画虽是女人的肖像画,却隐含着一种男人的粗犷性。人物后面的风景,高山幽谷飞流瀑布,构思非常奇特。从这幅画可以看到卢梭初期绘画的特征:几乎是平涂的黑衣裳,人物具有正面性。高更曾赞过:卢梭那种生动地运用黑色的本领确实前无古人的。

丛林狮子

命运对卢梭是残酷的,他深爱的两个妻子及九个孩子中的八个都相继死去。他把最后仅存活的女儿托付给了弟弟抚养,从此开始了完全孤独的生活。经济上常常入不敷出,但无论陷入何等困境,都从未动摇过他对自己那杰出天才的信心。1897年,也就是他18岁的儿子病逝的这一年,画出了他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沉睡的吉普赛少女》。这幅画在独立沙龙一露面,立即又受到冷嘲热讽。“卢梭这笨蛋只是求取无价的虚荣”。面对观众及评论界的嘲讽谩骂,无论雷声雨点多响多大,他全都充耳不闻,仍坚持其信念,这本是一幅极富异国情调的作品:画面吉普赛少女很疲倦地静静地睡在沙漠上,身旁有一头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雄狮。这种情景使人觉得既异样又自然。少女的嘴唇泛起一层淡淡的笑意,闭着眼睛的脸朝着前面,手中的吉他和手杖也好像很满意地躺在苗条的少女身边。雄狮似乎刚发现沉睡的少女,虽然无意去伤害她,却使人感到有一种潜在的危险。柔软衣服的彩色条纹,如同三棱镜的光谱色调,于苍白的月光下甚为突出。面无表情的狮子闪闪发亮的眼光,是画面令人不安的焦点。

沉睡的吉普赛少女

这幅画具有一股梦幻的气氛。画面的构成是从水壶、乐器、少女、狮子翘起的尾巴,经过星星而到月亮,随着这股韵律再回旋到水壶的,因此使画面有一种完整的旋律。该画同时具有超现实主义成分,虽然卢梭本人不属于超现实这个阵营。这幅作品于沙龙展出后,卢梭动情地给家乡拉瓦尔市当局写了信,希望他们以市的名义买下这幅画。然而,对这位不知名又常受别人嘲笑的穷画家,其结果可想而知:卢梭的信未接到任何回音而石沉大海。随后作品也就去向不明,几十年后才在美国的一家拍卖行出现,此类现象在艺术史中屡屡发生而见怪不怪。

岩石上的少年

卢梭的画,有时确实使人感到可笑。他把小孩画得像大人,身体又粗又短,一幅奇怪的面孔,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卢梭一生中创作了不少有关儿童题材的作品,如《岩石上的少年》、《孩子,恭喜你》等。卢梭为什么这样奇怪地描绘孩子呢?据说,他只对十岁以下地女孩感兴趣,并从孩子中间窥探到那些古板、毫无生气的大人味,很令人费解与纳闷,这与他的其他题材画作大相径庭而判若两人。他把孩子描绘成表情像大人抑或像野兽,是否透露出或表达了他对那些早逝与夭折的孩子们,怀着复杂痛楚的情感与悲剧的心理?关于这个话题,后人一直难以揣摩而进入到他的真正的内心世界。

蒙苏里斯公园的风景与五个人

卢梭常被人称为“原始主义”画家。他笔下那些浸润着幻想色彩的热带丛林风光,人与野兽间充溢着温情的对视,和一种似梦非梦的神秘情调,很容易将人引向对一个遥远的古老时代的回忆。滤去原始时代血与火的残酷,留存的只是天真、稚拙、宁静与生命的单纯。卢梭——这位巴黎都市里的“土著”(他一生从未离开过巴黎)就生活在只属于他的想象的世界里。正如他自己所说,梦的单纯的力量,支配着我的景物。卢梭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一个有着奇妙地神秘地永远的梦。是否活着的世界是虚幻的,惟有幻想中地世界才是真实的?卢梭的作品纯净得让你一眼就能看懂,却又总疑心放过了隐藏其中的某种深刻的奥秘。卢梭的“异国风情”系列,是构成其最重要的作品系列之一,这些大幅油画奠定了卢梭在美术史中的地位及荣耀。巴黎奥塞美术馆收藏了多幅此类大幅作品,其中《耍蛇女》、《梦》最为著名。

耍蛇女

卢梭常跟友人吹嘘说:他曾随远征军去过非洲和美洲的原始丛林,遇见过各种各样的野兽与动物。事实上,他一步也未曾跨出法兰西边界。他只是听到那些真正经历者的回忆,再加上国际博览会上见到的热带动植物标本,才唤醒与刺激了卢梭的想象力。从最初的《沉睡的吉普赛少女》起,卢梭一生还绘制了大量反映异国情调的画,如《饥饿的狮子》,画面中央展开因为野兽造成悲剧的场面是非常多的。这幅画在上方留有少许空白,形成一个向远处延伸的具有纵深感的天空。作者曾写下一段文字解释这幅画:饥饿的狮子贪婪地撕咬着弱小的羚羊,豹子在旁边警惕地等着残食的机会;凶猛的雕已经叼着肉片,而狮子爪下的羚羊留下了悲伤的眼泪,由此而得画名。这幅作品和卢梭临终前不久画的《梦》都是大幅油画,尺寸均达到七、八米(长)乘五、六米(高)之巨,是卢梭“异国风景”系列的巨作之一。

饥饿的狮子

卢梭一边钻入“异国风景”的幻想,一边关心呈现出新气象的法兰西现实。首届博览会的举行,刺激了各国之间的交流活动,而巴黎作为自由国际大都市闻名于世。卢梭创作了《在和平象征下对共和国表示敬意而来访的列国代表们》,是卢梭首次描绘当时的国际气氛。画面右边,广场上的人们载歌载舞,列强的支配者们下船后正在摄影留念。人们大小不一,形象奇姿异态,常使来看画展的观众们在这幅画的面前捧腹大笑。其实,今天的观众或许通融理解画家的表达意图及手法,而不至于恶搞嘲笑作者。画面上的人物的故意变形扭曲和不同寻常的大小比例,还有那随心所欲使用的色彩,均是作者精心刻意设计安排的一幅讽刺杰作:画中穿着红衣裳、捧着花冠、长者大胡子的人,象征当时如日中天的神气的法兰西大总统。

在和平象征下对共和国表示敬意而来访的列国代表们

卢梭多次向购买他作品的画商说,他很希望法兰西共和国买下这幅画,当然,这只是卢梭的一厢情愿而难以办到的。当时,卢梭还创作了一幅《召唤艺术家参加二十二届独立沙龙画展的自由女神》。法国大革命成果使“自由女神”更加受到崇拜,并成为当时人们精神力量的象征。这幅画的三分之二是天空,自由女神在飞舞,万国旗下的会场中挤满了人群;画家们各自抱着自己的作品,一个个像修行者似的穿着黑色的礼服,正威严地步于场地。中央狮子前面的树上,刻着印象派画家修拉、毕沙罗等卢梭所尊敬的画家名单。他自己的名字当然也明显地刻在其中,被认为是正式受邀的画家而当之无愧!

召唤艺术家参加二十二届独立沙龙画展的自由女神

卢梭这个人到了六十多岁仍像个孩子,可见他的心态如此之好。须知他这辈子遭受那么多磨难与打击,如果换做他人,早就被摧垮了!可见卢梭的意志与品德不是常人所能具备地。由于他的天真、憨厚,有一次被一个少年利用,中了圈套去骗银行的钱,很快被抓进监狱。由于卢梭的律师把他的作品复制品拿给陪审团看,并竭力使他们相信被告的天真,才处以罚款一百法郎了事。卢梭没钱买颜料,也常没钱买吃的。他的邻居谢尼埃老爷开了一个副食品店,卢梭常在他的店里赊账,日久无钱偿还,就用画来抵债。在《激发诗人灵感的女神》这幅画,是受他的好友诗人阿波利内尔的委托,专门为他和他的女友玛丽·罗兰珊两人画的肖像。

激发诗人灵感的女神

玛丽·罗兰珊女士也是一位画家,并且在业界得到公认与男画家平起平坐的知名女画家。当卢梭作画时,玛丽·罗兰珊却不到画室来当模特儿,因此,卢梭就把她画得胖胖的,像个大力士。卢梭回信却告诉阿波利内尔说:“熟悉你们二位的人,都认为我画得很像,特别是您的‘缪斯女神’”。实际上,玛丽·罗兰珊看后很不满意,认为过分夸大的形体丑化了她。在为阿波利内尔写生时,据说他还特地给诗人量了身高、体重以及五官的比例尺寸,是认真花了一番功夫。卢梭把这幅画送去参加独立沙龙展时,观众和报刊照样给予取笑和嘲讽一番,说根本不像他(她)俩。诗人阿波利内尔却出来打圆场,风趣幽默地说:“这幅肖像虽然不像我本人,但画得活生生的,我能被画在本世纪的杰作里感到非常荣幸。”

朱尔斯·洛克的肖像

卢梭是幻想型的画家,他的大脑常常处于幻想与幻觉之中。只要少许获得有一点信息的刺激,就会勾起他创作的欲望。现代派画家罗贝尔·德洛内的母亲从印度旅行归来,讲述她的所见所闻及异国风光,卢梭便激起了创作欲望。他根据她的讲述,脑海里便构思好了草图《耍蛇女》,这也是为德洛内母亲定购所作的。画面中央那黑色的影像中,耍蛇女亭亭玉立,只露出一双明亮的眼睛,口吹笛子,黑色的蛇随着笛声从树林里钻出来;湖边的森林长着奇形怪状的树木和花草,左半部依水平面横向展开,天空中有一轮明月;右半部分的树和叶融合着带有上升的垂直线,好像有几条大蛇横躺在树上,形成水平与垂直的对立。这是人与动物、植物相互依存的神秘世界,这幅画给予了完美的诠释。

被老虎袭击的侦查员

卢梭生命最后的二、三年间,对“异国风景”的兴趣愈发浓厚,常常整天泡在植物园里画热带的植物,然后再加上自由想象的人物和动物,组合构成一幅幅“异国风景”画系列作品。不过,有时画中的动物、人物并不是根据凭空想象画的,而是利用各种插图、明信片、广告杂志、年历与照片画的。像《被豹袭击的黑人》就是其中的一幅。它是根据一本送给孩子们的圣诞礼物《野兽》照片册创作的,其中动物园的豹子正在与饲养员玩耍,卢梭几乎照其全盘临摹,不过临摹的部分画面只占全幅作品极小一部分,几乎微乎其微,也就算不上剽窃别人的而另当别论。

被豹子袭击的黑人

卢梭运用空气透视法来画巨幅“异国丛林风景”十分得心应手与熟练。花朵、树叶、枝干,一片片、一棵棵,画得非常细腻、清晰而层次分明,具有一种装饰的韵味,即使这些绿色相差无几,但仍有着充分的远近变化。在这批“异国风景”画系列中,占据画面大部分的都是描绘的叶子和树木,画面上也没有焦点透视,只是散点透视,全靠空气透视法。何谓空气透视法?是透视的一种方法。它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即物体距离越远,形象就要描绘得越模糊;或一定距离远物体偏灰蓝,越远则偏色越重,突出特点为近实远虚。

日落的塞纳河和埃菲尔铁塔

而卢梭的许多作品均没有焦点透视,这大概是他没有正规学习绘画,掌握各种透视法得缘故。不论他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他多少受到当时盛行的野兽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也想在这方面尝试一下,但最终还是回归到他自己的绘画路上,超自然地创造他卢梭的风格。关于卢梭的传说各种各样,都源自于他的作品的神秘性和“异国风情”的联想。坊间疯传卢梭跟随法军“远征墨西哥”,有人相信,有人则不信。有一条证据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调查卢梭“异国风景”的植物学者证明:除去可以见到的几种常见植物外,几乎画面上所有的植物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其植物的名称及种类生疏程度之大,以至于人们只好称之为“卢梭的热带植物”。卢梭的本事在于:将丰富的想象力转变为现实,让人感到那是一个坚固的现实世界,同时也是一个充满妖魔幻想的世界。

茶壶和水果静物

大多数朴素派画家所画的都是现实世界的精细描写,可卢梭一直钟情于臆造绘制幻想梦幻的世界。从1900年起,卢梭作品的技艺日趋成熟完美,已达到了完全脱离朴素派画家幼稚技法的境界。卢梭最杰出的代表作就是他逝世前最后一次参加独立沙龙展的二米宽,三米长的巨作《梦》。在原始深林的深处,一位躺在沙发上的全裸体少女,不知何故来到这个世界。狮子在紧紧地盯着她。也许那黑人吹笛子地美妙动人地乐声,稍许给她带来一点点安全感。那些惹人喜爱地大花朵好像无时不在绽开着供人欣赏。两头狮子中,右边的一头和那黑人、猿也都很清晰地向着前方。全裸地少女,像故事中心呈现在人们面前。焦点似乎集中在裸女身上,其实,鲜艳的花朵、华丽地小鸟、茂盛地树木花草、狮子和吹笛的黑人,一个个都同她一样清晰强烈。

卢梭热带植物叶子的描绘法,让人想起后来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斯·恩斯特怪鸟中的密林风景。而且每当月吐弯芽或日耀大地之时,我们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另一个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里特的梦幻世界,他们或许都从卢梭的作品中吸收了营养而得到了有益的启发。该作品于1910年独立沙龙展中,诗人好友阿波利内尔为其作了一首诗发表在某刊物上。诗是这样写的:优美的梦中/雅德菲佳安然地熟睡着/她好像在吹用那深思熟虑的魔法/又好像恍惚地倾听缪吉特地声调/月光照在白花绿树上/野兽和蛇都竖起了耳朵/正喜听那刚阳的旋律。雅德菲佳何许人也?大概是画家他内心隐秘的爱人的追忆吧。

磨坊

卢梭曾在他写的剧本《苏联孤女的复仇》中有雅德菲佳出场,但主张画中的裸女是他初恋的波兰女郎。说实在的,这位裸女不过是画他的妻子而已。这幅画当时影响很大,得到了阿波利内尔等人的赞美,后来纽约及德国的报纸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一片赞许声中,却有人质疑提出:为什么有一个裸体女人躺在森林里?这岂不是不合情理?有人说卢梭大概是受马奈的《奥林匹亚》启发,其沙发就是《奥林匹亚》中的床。卢梭则告诉他们:“躺在沙发中的少女梦见自己被搬进了森林中,并正在倾听那魔法的吹奏乐。”

瀑布

晚年的卢梭,自认识阿波利内尔与德洛内等朋友后,在他孤独的身边稍许有了一些热闹,这气氛的最高点是在毕加索画室里举行的赞美卢梭的联欢会上。随之给这欢乐的氛围添上一层阴暗的色彩,是年过六十五岁的卢梭竟如痴如醉地热恋上一位五十四岁地老寡妇,最终这位售货员冷冷地拒绝了他的求爱。卢梭在最后给这位女士的信中悲戚地写道:“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悲伤和难受!”数天后,卢梭因脚部感染,静悄悄地在医院死去,享年六十七岁。尸体被当作无人认领的酒鬼,安葬在贫民的墓地里,直至1947年才移至故乡拉瓦尔市安葬,时间已过了37年。卢梭具有天真性格,因此一生中留传了很多被人作弄开玩笑的趣闻轶事。他爱幻想,因而编出了许多他曾随军去过墨西哥的故事。类似这种天真、善良乃至幻想的事迹,经常在他的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也赋有天真、幻想、纯朴、原始性,令人喜爱和赞赏。卢梭虽然没有具体的后继者,可是他的纯朴精神与现代绘画有着一脉相通的地方,是现代绘画的一位画风独一无二的绘画大师,这是写进了西方美术史的而无可质疑的!

热带雨林里的猿猴和蛇

亨利·朱利安·费利克斯·卢梭(全名),1844年5月21日,出生于法国西北部的拉瓦尔市。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退役后任税务员,是位业余画家。父亲朱利安·卢梭是马口铁工匠。卢梭青年时期当过军乐队队员,后离开巴黎做了海关官员。卢梭画画全凭兴趣,没有师授或师传,全靠自学而无师自通。卢梭常说:“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人们称他为“星期日画家”。这类画家出于完全喜欢画而作画,没有任何规律约束,有着纯朴的感情,因而其作品具有一种原始的和纯朴率真的美感。

拿木偶的孩童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先知。被奉为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先行者的是亨利·卢梭。他凭着本能画画,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能在思想上达到美与善的境界。“艺术家的全部秘密就是心灵的自由。”“它无需乞求,只需小心地、坚定地、执拗地保持与维护,它就是一份人人享有的天赐”。当然,一个人为保持心灵的自由,就需要更多的付出与牺牲。看看卢梭吧,当他离开世界地时候,告别的,没有欢乐,只有贫穷。他与众多的其他的开创型画家一样,始终逃脱不了其悲惨的宿命轮回。人们在描述卢梭的性格是几乎总是提及到他的质朴与天真。但是,一个如此伟大、质朴的人,一颗如此纯洁的心灵,却经常在另一些人的心中,激起一种要伤害他的欲望。

卢梭这一生,除了贫穷以外,来自四面八方的嘲弄也几乎伴随着他,尽管有些并不是恶意的,只是出于不理解卢梭的艺术而已、倘若前者尚可认为是上帝对艺术家的一种特殊的“馈赠与恩惠”,后者却实在难以使人产生幽默感了。但卢梭面对种种的嘲弄与捉弄,甚至是很残忍的玩笑,也能泰然处之。他时常为了尚无着落的晚餐而在街头演奏小提琴的时候,心里也依然保持着天真与快乐。莫扎特也如此,一生坎坷而内心纯净、天真,始终保持着乐观、坦诚的心态,守护着那颗自由心灵的屏护。卢梭与莫扎特的心灵是相通的,他俩的作品也异曲同工,纯净得让你一眼就能看懂,或一听就能听懂。认定那单纯、自由、随心所无、无所依傍得形式就是一切。

卢梭画的主题包罗万象,除了巴黎市郊,还有手法率真直接得人物、肖像,瑰丽的寓言性作品,花卉树木动物。尤其是一批极富异国情调的巨幅幻想式的作品。这些作品是他常逛巴黎的公园、植物园与动物园所激发出来的。卢梭创作十分热衷于营造一个幻想的世界,他的艺术很难归到哪一派,但他的画法属超现实主义。他似乎总是生活在一个梦幻的世界里,这种与生俱来的爱幻想的天真性格,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天真烂漫,他的画最大特征是具有原始童话般的魅力和情调。卢梭是被奉为二十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先行者和试验者。后来者无论具象的达利还是抽象的米罗,超现实主义画家发现了这片新奇的土地,都是卢梭风格的延续。而那一颗臻于美善境界的自由的心灵,那一种与生俱来随风而逝的天真,却从这不再是新奇的土地上永远地消逝了。

狂欢节的晚上

卢梭也曾是法国十九世纪巴比松风景派画家,是原始派艺术的开创者。曾投身军旅,退伍后在海关工作,后辞去公职专心作画,一生没有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其作品笔法拙朴,充满天真、梦幻的情趣,对现代画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有《狂欢节的晚上》、《战争》、《岩石上的男孩》、《玩足球者》、《梦》、《耍蛇者》等。

放荡多情的美男子——莫迪利阿尼

自画像

巴黎洗衣船某一天深夜,大约凌晨快天亮时,雕刻家利普奇茨被一阵猛烈的敲门声惊醒。他起床赶紧打开门,进来的却是喝得酩酊大醉的邻居阿米狄奥·莫迪利阿尼。他摇晃着身子,嘴里含糊不清地告诉主人,想借一本诗集来读读。雕刻家利普奇茨点亮煤油灯,找出这本书,希望他马上离开。可是这位醉汉莫迪利阿尼却一屁股坐定在一把扶手椅上,以惊人的嗓音开始朗读起来。大声的朗读声影响了左邻右舍的美梦,于是大家一边大声喊叫,一边在四周的墙壁、天花板和地板上到处敲打。在那盏闪烁着的油灯下,莫迪利阿尼像个幻影埋在椅子里,完全不受环境的干扰,声音越来越响,直至耗尽体力。不久,他睡着了。

莫迪利阿尼像

这个曾令无数女子神魂颠倒、风度潇洒的意大利美男子,初来巴黎时可不是这样,如今他酗酒、吸毒、生活放荡不羁。回想起1906年初来到巴黎时,他身着灯芯绒上衣,脖子上围着红色的围领,头上戴一顶宽毡帽,完全是一位生活严谨、质朴无华有些腼腆的青年,同时也是一位充满着审美眼力、具有智慧聪颖的年青画家。在美术研究所求学时,他是个相当用功的好学生,并能按时写信给他的母亲,而且当他接到母亲的来信时会欣喜得流泪。

忧伤的女子

莫迪利阿尼出生时,恰逢父亲在事业上遭受挫折,致使他后来不能在经济上得到家庭的照顾。母亲是个聪慧的犹太女子,酷爱文学艺术,据说是17世纪荷兰大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后裔。莫迪利阿尼常以犹太人和哲学家的子孙而感到自豪。莫迪利阿尼青少年时对诗与哲学的热情,以及他的高雅气质和俊朗外表,令人想起他母亲的高贵血统,即使在贫困落难之中,他也能保持着贵族的风度。莫迪利阿尼还在稚气未脱的14岁时,母亲便送他到本地最有名的印象派画家门下学画,他排行第四,是老幺,体弱多病,后又患过肺结核。当时只能靠阳光、新鲜空气和营养消极治疗的年代,这病魔始终紧紧缠住这位富有才华、满怀希望的少年的一生。为了多接受温暖和充足的阳光,17岁的莫迪利阿尼到意大利南方做了一次疗养性质的长途旅行。各地美术馆、博物馆中文艺复兴大师的作品,对莫迪利阿尼震动很大,他立志将来要成为一个有出息的艺术家。

查科斯卡

翌年,莫迪利阿尼只身来到佛罗伦萨,进入当地的一家“裸体画教师”学习,随后又转入威尼斯的国立美术学院,度过较有意义的三年磨练。他认识到那些抱残守旧、胸无大志的人,不是真正的学子、成就不了大事业的画家。于是,22岁的莫迪利阿尼离开了艺术上完全停滞僵化的意大利,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世界艺术中心的巴黎,开始他的寻梦之旅。此时的巴黎,野兽派震惊画坛,立体派也初试锋芒正在甚头上。莫迪利阿尼对此却毫无兴趣,认为野兽派的色彩与线条过于露骨,立体派的形体分析则过于理智。他经过一番认真思索后,确定以追求富有韵律的色彩与线条来和谐地表现真实的生命。

带小孩的吉普赛女人

此时,塞尚、高更和劳特累克作品里的情感和造型原则恰恰体现了他这一愿望,尤其是1907年的塞尚回顾展,给他相当大的触动和强烈的冲击。于是,莫迪利阿尼开始了各种风格的尝试,在他初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对劳特累克的倾倒和对塞尚的“临摹”。后来,美术史把本世纪初到二次大战前来到巴黎专攻绘画的,一些犹太血统的人以及其他的异乡客称为“巴黎画派”。他们在巴黎如无根之草,过着漂泊的生活。这些人不属于任何流派,各自按照自己的绘画路子走进行绘画创作,共同的一点是具有浪漫主义和抒情表现主义的因素。莫迪利阿尼、蒙德里安、夏加尔等就是这样的艺术家。莫迪利阿尼初来时,租了一间公寓做画室,随后把画室搬到“洗衣船”上。

红发女人的头像

提起“洗衣船”,关心现代美术史的人都不会陌生。这幢坐落在巴黎西北部的蒙马特区高地西侧的房子,早先是木结构,既不舒适,又无卫生设备,十分简陋。在它的后面却有一大溜画室间,高高低低,式样古怪。客人从街上或外边进来,必须先走过有锈迹的甲板,再沿着弯弯曲曲的楼梯和黑暗的过道走下来,才能进入房间。可能这幢房子外型像一条船,诗人马克斯·雅各布突发异想,给它起了一个雅号——“洗衣船”。正是这样的一些陋室,曾是藏龙卧虎之地,不少世界文化名人从各国初来巴黎时,都曾留居此地或频繁进出,有过一个难忘的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洗衣船”风云际会,一直是巴黎乃至欧美西方世界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

戴项链的女人

在“洗衣船”上,莫迪利阿尼认识了诗人马克斯·雅各布等人,并结识了毕加索、勃拉克以及其他立体派画家。也就从这个时候起,他急剧地陷入酗酒、吸毒并沾上放浪的恶习,每夜徘徊在蒙马特地酒吧间。使他受到困扰的不止是艺术问题,经济上更令他感到极大的压迫——母亲得知他酗酒已中断了汇款。这等于把他逼上绝路,生活更无着落。莫迪利阿尼此时借酒和吸毒来麻醉自己,企图幻想从中获得一种潜意识,以调动身体的全部能量,进入最佳的忘我的创作高潮。他常常在酒后拼命地创作,其疯狂的速写常常画满他的蓝皮速写簿,甚至一天能画到一百张的速度。

穿黑裙的小女孩

来到巴黎的第二年秋天,他认识了年轻的医生保罗·亚历山大,这位医师竟成为收藏他作品的第一人。当时谁都没有注意到这位来自意大利的帅小伙子的艺术,而他却一下子买下莫迪利阿尼许多幅作品,同时还介绍他的父亲与弟弟让莫迪利阿尼绘制肖像。也是在这位医生的劝说下,莫迪利阿尼参加了独立沙龙展出。这位医师保罗对莫迪利阿尼成功的初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09年,莫迪利阿尼经他介绍,认识了本世纪最伟大的现代雕刻家之一,刚刚居住巴黎不久的罗马利亚人布朗库西。还在威尼斯国立美术学院二年级进行雕刻训练时,莫迪利阿尼就萌发要当雕刻家的愿望,来到巴黎后还一边尝试石料的雕刻,自从和布朗库西交往后,对雕刻的热情更加强烈地燃烧起来。

头像

布朗库西的作品单纯、刚劲而抽象。莫迪利阿尼从这位年轻、老成的艺术家那里所学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大胆而适度的夸张变形。在莫迪利阿尼眼里,他觉得罗丹的作品太“软”,是玩泥巴式的粘土雕塑。唯一能拯救雕刻没落之势的,只有直接在石料上雕刻。雕刻用的石料比起油画材料更昂贵,于是有时借用当时正在进行地下铁路工程的枕木石材,在半夜里偷偷地雕刻,到天明,他的作品便当做这铁路的基础而被埋在地底下。直接在石料上雕刻必须依据石料的性质,发掘其内部所隐藏的基本形态与量感,然后逐渐把它雕刻出来。莫迪利阿尼的杰出作品《头像》石雕,就是突出的一例,只稍微雕凿即告成功,还大致保持着石料的原来面目,有一种“坚硬的感觉”。五官与头发只是浅浅地刻出,特别是颧骨与鼻梁高度几乎没有区别。尽管他受过非洲黑人和古希腊雕刻的影响,但他没有像毕加索那样把非洲雕刻与自己的作品更加紧密地结合。

女性头像

他摒弃了那些粗放与刚劲之因素,以装饰的手法继续拉长其优雅而略带伤感的人像。《女性头像》是莫迪利阿尼一系列女性头像中最为完美的作品,夸张而不失优雅的变形,充分显示了线条的柔韧;光滑细密的表面上,圆雕与阴刻的结合很好地表现了石料的美感。在钻研雕刻的几年里,莫迪利阿尼完全放弃了绘画。他的雕刻作品基本上都是头像,全身像的极少,在存留于世的二十几件石雕作品中,只有《女像柱》是一件全身像雕像作品。但不管怎样,莫迪利阿尼在雕刻方面的成就及显示出的天分才华,其实一点不亚于他在绘画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果,只是世人知道的甚少,大多数人只了解熟知他的绘画而淹没了他的雕刻才华。

卢妮娅·捷克夫斯卡

莫迪利阿尼于1915年后放弃雕刻,再度拿起画笔专心从事绘画,这正是他进入生命最后的六年里主要作品的创作时期。这除了由于雕刻材料昂贵,还须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很强的体力来制作外,再加上雕刻工作中石屑粉尘的刺激,对于已患肺结核的莫迪利阿尼很虚弱的身体来说,无疑是不可以承受得了的,他只能毅然地放弃心仪的雕刻。所幸的是专心绘画以后,在艺术上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并在极短时间内树立了他独特的风格样式。卵形的脸,长圆的颈项,纤细的鼻子,杏子形的眼睛,以及优雅温柔的姿态与表情等,观众只要瞧一眼就可以断定这是莫迪利阿尼的画。应该说:正由于雕刻的训练,从而释放了莫迪利阿尼从属于写实主义的习惯。他把雕刻作品中的特征手法结合运用到绘画里,在作品中开创了一个充满形态的线的世界。其流畅丰富的线所造成的韵律感,完全与微妙的色彩变化融合一体,构成莫迪利阿尼的绘画艺术的品相与品格。

庞毕度夫人

其中最具典型特征与鲜明风格的作品,便是《庞毕度夫人》,这是莫迪利阿尼画他第一个情侣比阿特丽丝·黑斯廷斯的著名肖像。这位貌美的女士是出生于南非的的英国姑娘,在伦敦度过一段时间,1914年以英国《新老年》杂志记者兼诗人的身份来到巴黎,她同莫迪利阿尼邂逅同居了二年多才分手。此幅画上的比阿特丽丝·黑斯廷斯戴着宽边大帽,扮演法国历史上路易十四的宠妃——蓬皮杜夫人。据说“庞毕度”也是她的绰号。在这幅画上,莫迪利阿尼以他擅长的雕刻明确锐利的轮廓线,简介肯定地表现出模特儿的形象,那长脖子鹅蛋脸的造型,以及半弧形的肩膀及宽边带弧形的帽沿相呼应的造型,均暗示出画家已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画风及艺术手法。

佩丝绒带的女子

莫迪利阿尼短短一生的绘画生涯里,他的作品几乎全是肖像和裸体画,光是这位女记者的肖像画就有近十幅以及大量有关她的素描。《佩丝绒带的女子》是画没有化装的比阿特丽丝·黑斯廷斯。坊间有的传记写道:莫迪利阿尼像小狗一样绝对服从这位神魔兼备的厉害的女性。不过,这种说法常引起质疑。莫迪利阿尼生性高傲孤僻,一般女性是不容易征服他的,说他驯服到向女记者下跪的地步,更是让人难以置信的。

左手扶脸颊的卢妮娅·捷克夫斯卡

人物的丝绒带在画面寓含象征性意义,并暗示了黑斯廷斯本人的性格。这幅画奇怪地将人物画在公园的树林当中,这也许是画家为探索更多的表现形式,以体现在于自然之中人的心理的偶尔想法吧?不过,这在人本主义者画家的心中毕竟是未曾涉及的课题,因此,造成莫迪利阿尼不画风景画的缘故。莫迪利阿尼和比阿特丽丝·黑斯廷斯生活在一起后,他仍沉迷于喝酒、吸毒,过着和以往一样放荡不羁的生活,于是病魔变本加厉地侵蚀了他的健康。此时,黑斯廷斯和莫迪利阿尼的小女孩生下不久便夭折了,受到无情的打击,这位传奇般的女士也于1916年离开莫迪利阿尼,许多年后也自杀离世。

基斯林肖像

莫迪利阿尼的油画主要是人物画,而且大多是肖像画。这些肖像画基本上都是和他关系密切的画家、雕刻家、诗人和画商等。谈到他的肖像画,必然要谈到这些与他关系十分密切的人们。《基斯林肖像》画的就是他最要好的朋友,波兰画家莫依茨·基斯林。与莫迪利阿尼相反,他有着坚强的毅力,对生活充满信心和阳光,跟莫迪利阿尼一样,也出身于很富裕的犹太家庭。十几岁来到巴黎时,也曾住在蒙马特的“洗衣船”上,其后,便在附近盖了一座画室。

马赛夫人

莫迪利阿尼除经常到他的画室里作画和借用模特儿外,还常得到经济上的帮助。这位热血青年与“洗衣船”上年轻而贫困的“游民”画家相比,显得成熟淡定,具有丰富充实的人生观。他整洁的仪容和莫迪利阿尼充满悲伤厌世的风格迥然不同,成为众多女性的追逐对象。莫迪利阿尼去世后,他为其举行葬礼,亲自为死者画了一幅在病床上病逝的素描。在莫迪利阿尼为他的好友基斯林画的这幅肖像中,头大额宽、肌肤红润、下颌棱角分明;粗壮的颈部、生动地唇边曲线、大大睁开的眼睛、面对正前方的男子气的目光,都使人感到年轻气盛的基斯林那活泼向上的精神。此画完美的体现了莫迪利阿尼从1915年至去世前这一时期的风格。

保罗·基约姆肖像

因诗人、批评家马克斯·雅各布的引荐,莫迪利阿尼结识了画商保罗·基约姆——他是继医生保罗·亚历山大之后,在莫迪利阿尼放弃雕刻专攻绘画的二、三年间的作品购买者。因此,莫迪利阿尼在1915年绘就的《保罗·基约姆肖像》,在左下方加上“新领航人”的签字,借以表示对画商基约姆的谢意。这幅肖像当时在黑斯廷斯的家中描绘的,她的家以前是作家左拉曾经居住的地方,她与莫迪利阿尼分手后,另外租了房子住,两人之间还保持来往。基约姆这幅肖像,莫迪利阿尼是满怀感激之情画的,既表现了基约姆的朴实敦厚,又画出了他的阳刚之气。但意外的是,这位“领航人”究竟是因为对生活的绝望,还是其它什么打击,竟于1934年他四十岁时用手枪自杀。我们如能结合这一事件来悉心观察这幅作品的话,也许会体验到画面更多的性格特征。

年轻女孩

蒙马特高地蒙帕纳斯的几家酒吧间和咖啡店,是巴黎艺术家们经常出没与聚会的地方,也不时能见到经纪人、收藏家、模特儿等圈内人。莫迪利阿尼常来这里开怀畅饮,有时还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读但丁的《神曲》和意大利作家邓南哲的诗句,有时简直陷入了像滑稽演员的举止之中。他在这里画了很多速写和素描,却连五个法郎都卖不出去,老板只得偶尔同意将作品用来抵押酒钱。莫迪利阿尼自从和黑斯廷斯分手后,非常痛苦而时常喝得烂醉如泥,半夜才回家。

阿迈德夫人

这时,总有一个名叫希莫纳·蒂的姑娘陪伴着他,这姑娘非常诚实、善良,处处谨小慎微。她是给来巴黎的北欧人教英语和兼当模特儿,此时正热恋着莫迪利阿尼。在蒙帕纳斯的几位和他有关的女性中,希莫纳·蒂姑娘是最让人同情的一位。在莫迪利阿尼病逝的当年秋天,她也得了和他同样的病,临终前再三恳求自己的女友,无论如何要照看好她那不到两岁的婴儿——尽管莫迪利阿尼不承认那是他们的孩子。最终,她的女友因多种原因,无法完成他的嘱托。如果这孩子还活着的话,可能至今还不知亲生父母是谁。

杰克·利普奇茨夫妻肖像

《杰克·利普奇茨夫妻肖像》是在希莫纳·蒂一边挤颜料,一边帮助擦笔的情景下画成的。这位好友利普奇茨新婚不久,加上刚和画商签订合同得到一笔款项,便邀请莫迪利阿尼画张肖像以作纪念,同时又能以这种方式给莫迪利阿尼以经济上的援助。莫迪利阿尼要求以每天十个法郎和一些酒水作为报酬,在利普奇茨的家里开始作画。开始画了一些速写草图,最后从一张结婚照中得到启发,让利普奇茨站在妻子的右后方,两周后,这幅画才告完成。画面上,利普奇茨将右手插在口袋中,左手放在妻子的肩上;画左下方的妻子,面带幸福的表情。在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中,双人肖像画是极少的,这是极珍贵的一幅,画面上方写着“利普奇茨”的名字。莫迪利阿尼去世后,此画在好友墙上挂的时间不长,因为利普奇茨想赎回在画商手中的一些自己不满意的石雕作品,而画商出价又太高,唯一的办法只好用这幅画作为交换条件。后来,这幅画几经周转,才被收藏在芝加哥美术学院。

安娜·兹博罗夫斯基

莫迪利阿尼与利普奇茨、基斯林、苏蒂纳等是至交,而与画商兹博罗夫斯基夫妇相处则近似于家庭关系。兹博罗夫斯基是一位波兰诗人,虽然贫穷,但对艺术有着崇高的爱。他原是一位书商,后来从邻居和朋友基斯林处得到一些画,兼作画商之类的买卖,后来成了专业画商。他深信莫迪利阿尼的才华,故在自己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以满腔的热忱加以援助,并把自己的公寓腾出一间让给他作画室,甚至多次让自己的妻子安娜充当模特儿。这对被疾病和贫困煎熬的莫迪利阿尼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在画安娜的一批肖像中,《安娜·兹博罗夫斯基》是较突出的一幅精品。莫迪利阿尼采用了视觉上变形的表现手法,把安娜描绘成理想化的美丽妇女形象。看了这幅似乎是整装待发的贵妇人肖像画,不禁令人联想起塞尚的《坐在黄椅上的夫人》。

坐在黄椅上的夫人

类似这种明显地具有前辈大师影子地作品,如《军医德布莱纽肖像》是这为数不多中的典型杰作。此画让人迅速联想到凡·高在奥韦尔时期最后的一幅画《加歇尔医师》。这幅画中德布莱纽周围的笔触和凡·高的手法相类似,或许画家有意以凡·高的笔意来画这幅画的。莫迪利阿尼六岁时,凡·高就早已离开了人世,但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虽然两人的艺术表现的轨迹不同,但在灵魂深处精神是相通的,都是忠实虔诚的画家。尽管一个是北方画家,一个是南方画家,在接受美术教育审美特色风格上有所差异,但是他们的灵魂与精神是共鸣的。画家的视线,无论在哪儿都可以观察到人的内心世界,绝不会为外饰所迷惑。因此,凡·高在逝世之前所描绘的加歇尔医师的肖像画,与莫迪利阿尼描绘的军医德布莱纽,手法如此异曲同工,也就不足为怪了。

军医德布莱纽肖像

莫迪利阿尼擅长肖像画与女性裸体画,以赋予表现力的轮廓线描和鲜丽色彩塑造风格的浮雕式女性裸体,常有意拉长脸庞和胴体,虽然手法造型有雷同处,但却个性分明。1917年,莫迪利阿尼结识了19岁的女学生珍妮,他们相爱了,这位温和而漂亮的姑娘是那种为爱情敢于牺牲的女孩。与莫迪利阿尼相爱不久,便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搬进他的小屋,陪他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珍妮不仅是莫迪利阿尼的天使,更是他的缪斯女神,与珍妮在一起的日子里,莫迪利阿尼画出了他一生中数量最多、也是最杰出的作品,这其中,大多数都是以珍妮为模特的人物画像。他俩单独租了一间画室,开始了共同的生活。然而莫迪利阿尼放浪形骸的习性依旧不改,所幸得到珍妮的爱,始能短暂地获得安定与充实的生活。

加歇尔医师

他此时的作品比以前更成熟,尤其是珍妮与安娜,以及卢妮娅·捷克夫斯卡的三人的肖像画,简直具有古典美的坚实构成,透过那充满抒情意味的清新画面,流露出女性身上芳醇的气味。在《戴宽沿帽的珍妮·赫伯特恩》中,可以看出莫迪利阿尼充实、稳定的心情和这一时期变形的特点。珍妮的脸形实际上是趋于方圆形的,五官分明,眼大而有神。而画面中的珍妮面孔呈椭圆形,杏仁状的小眼睛、流畅的弧形眉、呈曲线的瘦削鼻和那极小的嘴唇。这种有意变形的处理手法,却把珍妮那优雅、朴素、文静的内在世界很好地刻画出来了,十分传神。这期间,以珍妮为主的充满诗意的女性肖像画,是画家从生命的火花中迸发出来的艺术结晶。在人物画家当中,莫迪利阿尼天生敏锐,绘画感觉很好,并且动作迅速,能准确地抓住模特儿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感情,并把其内心世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戴宽檐帽的珍妮·赫伯特恩

史上画家对模特儿的态度,应该说每人各自不同、十分微妙。印象派德加画家从来不理会模特儿而只顾埋头作画,时常使得模特儿在一旁落泪哭泣;而塞尚却规定模特儿一动不动地让他写生,对方稍许扭动一下身躯,他就大发雷霆;可是莫迪利阿尼只要模特儿随便摆一个姿势,他便迅速而生动地描绘出来。莫迪利阿尼十分重视模特儿的第一印象,对他来讲,原始的、活生生的“第一印象”,便是整个作品的一切。莫迪利阿尼这种经过训练出来的,快速准确抓住人物特征和性格的绘画,是其他任何画家不能比拟的。他的肖像画,从来不是照相式的原样照搬摹仿,但人物的个性却跃然纸上。即使他的裸体绘画中,有时人物的个性也能牢牢抓住的,这的确是罕见的个人才华禀赋所致。

穿黄裙子的少妇

自从和他所爱的珍妮姑娘结合后,于1917年至1919年之间,不间隙地创作了许多女性裸体画。这些裸体画基本上是采用细线勾描和色彩平涂,与他的人物肖像画有着明显的不同,有类似安格尔的人体美,也有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迷人之处。不论是竖构图还是横构图,大多以胴体为主,手、臂、脚的一部分被切于画面外。姿势有横躺着的,有抱着枕头的,有伸开臂膀的,总之姿态各异,大放异彩。《横卧的裸妇》和《白色座垫的裸妇》都是呈对角线横置的构图,标志着莫迪利阿尼擅长此类构图的特征。随着对象造型理解的加深,画家的眼睛由于摄取模特儿的器官美,所以作品具备了一种不易忽视兴趣的性质和魅力。

穿黑衣的珍妮

自1916年起,莫迪利阿尼作了数幅横躺在床上的裸妇,每一幅均具有鲜明的橙色皮肤,及大胆自由放任的动态。然而,画面上充满了紧凑的组织与良好的造型,令人寻不出松弛感。《展开双臂横卧的裸妇》中的模特儿,是兹博罗夫的妻子安娜。这幅画模特儿的写实性与其严密性的造型,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人物的生命力活跃在画面上。但在莫迪利阿尼之前画的《横卧的裸妇》中所形成的女性人体的节奏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画面的色彩和人物内心均有着相当的协调性。在此两幅沉睡着的裸妇画中,似乎能感到模特儿梦幻中甜美的气息,以及与画家的默契而充满着一种不知来自何方的虔诚。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莫迪利阿尼与模特儿之间神秘的交往。

身穿黄色毛衣的珍妮肖像

《坐着的裸妇》是莫迪利阿尼裸体画中较早的一幅作品,与后期橙色皮肤及样式化了的形态比较而言,这一幅作品在肉体量感的追求上有实在感。如果穿上衣服就和其他肖像画没有什么区别了。该画尤其侧倾的头以及斜靠的姿势,将模特的内在心理表露无疑,颇能令人心生感悟而体会出人生的哀伤。1917年底,由于兹博罗夫斯基的倾注努力与张罗,在巴黎贝尔特·威尔画廊举办的莫迪利阿尼短暂的生命及其艺术生涯中唯一的一次个人画展。这次展出不但没有获得成功,反而招致相当大的耻辱,因为开幕当天,一大群观众聚集在画廊的橱窗前观看女性裸体画而引起警察的注意,遂以有伤风化为理由,强令画展撤下这幅画及其他四幅女性裸体画。可是当局强行勒令展览关闭,却引起众多收藏家的注意,他们纷纷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莫迪利阿尼的作品。其中一位有眼光的大收藏家,一下子便收藏了莫迪利阿尼从1916年至1919年的女性裸体画达二十二幅,约占画家全部裸体画作品三分之二。

穿白色裙子的珍妮

由于不断的酗酒、吸毒,且无视朋友们的好心规劝,1918年春,莫迪利阿尼的健康日益恶化。这时女友珍妮身怀六甲,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巴黎带来政局不稳,供给紧张,善良的兹博罗夫斯基夫妇为这一对年青人的健康着想,决定送他们去法国南部疗养。他们来到尼斯附近的小镇住下,由于地中海和煦温暖的阳光,迷人的气候,身边又有珍妮体贴入微的照顾,病情略有好转。心情比之前开朗得多的莫迪利阿尼,此时以当地的朴素农夫及少女为模特儿,富有情趣地描绘他们纯真的面貌,破天荒地画了四幅风景画,还为怀孕的女友珍妮画了她那二十几个肖像中最好的一幅——《身穿黄色毛衣的珍妮·赫伯特恩的肖像》,这也是莫迪利阿尼所有肖像中最优秀的一幅。

身穿黄色毛衣的珍妮·赫伯特恩的肖像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已经怀孕的珍妮的S状曲线造型,瘦长的脸,纤长的颈,平坦化的面部描写等,都可以证明莫迪利阿尼的画风已进入顶峰的境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样式画中仍能把模特儿的个性描写刻画出来,并赋予对象一种写实的意味。同时在画中背景增加了椅子、沙发、五斗橱等,给朴素的室内平添了几分情趣。在珍妮于尼斯医院即将临产的一天,莫迪利阿尼经友人介绍,拜访了暮年的著名印象派画家雷诺阿。时年半身不遂的雷诺阿坐在轮椅上,正用系在手腕上的画笔在作一幅《女浴者们》的裸体画,画未完成,年迈的雷诺阿不久便去世了。此次见面对莫迪利阿尼刺激很大,预感自己短暂的生命即将到头。从这以后的日子里,在他的内心里总有一种对青春的爱与焦虑不安的心情相互交替着。

带扇子的女人卢妮娅·捷克夫斯卡

第二年五月全家返回巴黎后,把小女儿珍妮送到兹博罗夫斯基家请卢妮娅姑娘照看。卢妮娅是兹博罗夫斯基妻子安娜的亲友,画家和她早就认识。晚年的莫迪利阿尼特别喜欢她那瘦长形带有贵族气质的容貌,《带扇子的女人卢妮娅·捷克夫斯卡》便是这时的作品。这幅画和《身穿黄色毛衣的珍妮·赫伯特恩的肖像》一样,是画家运用曲线形态达到完美的领域。黄色的衣服,黑色背景中的家具,褐色的墙壁,与她毫不在意地伸向膝盖的手以及歪着头的姿态相结合。这幅画注重人物造型特征上的变化,而《阿迈德夫人》在性格上的刻画是及其成功的。这个肖像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能干的妇女。她好像对画家说:“我虽度过了美貌年青的岁月,但此生无憾,体悟到了丰富精彩的人生”。

珍妮·赫伯特恩

画面上重点突出了黑色衣裳及其色面的幅度,同时协调地刻画出了夫人风韵犹存的身段与粗壮的胳膊;金色的耳环及手中夹着的香烟,好像是当作调料品而布于画面上的。肖像中尤其强调的是:让人想到阳刚性格的杏眼和那小小的红嘴唇。画家的视线毫不隐讳地表现了模特儿的细节部分,不过又将一切还原成曲线与色彩的立体。在此,之前的雕刻余韵完全消失。相反,画家却立足于心理表现法中,在优雅的曲线旋律中,通过感情的色彩和笔触创造出一种新的节奏。

面带哀伤愁容的女子

在巴黎奋斗了十几年后,莫迪利阿尼已成为一个知名的画家,在英国伦敦举办的法国画展中,他的作品普遍受到各界好评。若是健康没有恶化,他本可以快乐地生活着,但是疯狂拼命地作画及无休止地酗酒,以及对世俗的抗争与自暴自弃,更加变本加厉而不可控制。他常徘徊于希望与绝望之间,在充满希望的时候,给意大利的母亲写信说,拟在来春花开之际携妻女回乡;当陷于绝望的时候,他万念俱灰感到死期已近!大概是因为预感到死神将至,莫迪利阿尼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开始描绘自己,《自画像》是画家唯一的关于自己的肖像画。

阿布蓝特斯的肖像

虽然,他还有在酒杯前的素描自画像。但是,只有这幅薄涂的自画像才真正隐藏了所有的神秘,也可以说这是莫迪利阿尼留存于这个世界的最后姿态。这是一幅用心深刻的作品,从那拉长了的脸庞以及使用缓和曲线构成的躯干等,都可以窥见到他在晚期追求严密造型的样式特征,借以表现出多愁善感而又善良的性情。1920年1月的一天,人们发现莫迪利阿尼发着高烧,马上把他送往慈善医院,途中已经陷入昏迷状态。24日夜里,在珍妮和兹博罗夫斯基夫妇的守护下与世长辞,终年36岁。珍妮受不了这突然打击,翌日黎明前,怀着腹内的生灵,从五楼纵身跳下,随同她所爱的人也离开了人世,时年22岁,正值青春年华。

年轻女孩的肖像

阿米狄奥·莫迪利阿尼(1884—1920)是20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画家和出色的雕刻家。不仅仅是他的艺术,他充满波折的悲剧性人生也使得他深深地留存并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在度过了他画家生涯大半的巴黎,他是打破传统、开创美术新风向的一代画家和雕刻家中杰出代表。莫迪利阿尼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丰富了人类艺术史上收藏的宝库。尽管他并没有提出任何学术理论,也未创立任何学派及画派,但他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用现代艺术的特殊奉献使他成为现代艺术的先驱。他既是现代艺术的牺牲品与虔诚者,又是正经历各种变化的艺术表现延续的象征。

年轻女孩的肖像

在艺术大师及其流派层出不穷、交相辉映的20世纪初,莫迪利阿尼的名字算不上十分突出和响亮。但是我们回顾那一段光辉的历史,他又有着不容忽略的意义;他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游离于所有时髦的艺术流派之外,又与新艺术观念保持着最紧密的关联。莫迪利阿尼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样式并不居于某一时尚,而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定成为一种恒定的美的形态。他的作品以诗人的气质和雕刻家的眼光,刻画出人世间的独特个性因而创造了一种独具匠心的风格。也正是那些线条精致、色彩柔和、笔触生动的绘画作品,确立并且巩固了他在现代艺术史上的地位。在他去世后不久,他的名气开始迅速上升蹿红,史界给了他这样的评价:“近代美术的传奇人物,不幸天才的典型。”

头戴羽毛的少女

莫迪利阿尼的绝大多数创作题材是肖像和裸体画,只有少量的风景画,他也不是一位职业肖像画家,只是平时给朋友、巴黎艺术圈人士和自己喜欢的模特儿画肖像,有时还给女仆和邻居画肖像。他画的肖像画与裸体油画,应该说,及其符合他个人当时内心情感和那愁眉不展的世界观。他喜欢把模特儿的形体拉长,特别是拉长女性的颈部,使她们的脸蛋夸张变形,显得更加愁眉善感,好像有一种难以施展其欲望而难以言状的苦闷,或是对眼前事物所持的消沉精神。

莱昂·巴克斯特的肖像

其中较大幅的女性裸体大约有30幅,最棒的几幅几乎都集中在1917年他与珍妮相爱期间画的。他的肖像作品色彩对比较为鲜明,喜欢运用橙色暖调作为描绘模特肉体及脸部的主要色调。而且,作为造型的线条在他的笔下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韵律感。莫迪利阿尼很喜欢把描绘的对象脸部拉长,尤其是脖子又长又浑圆。有人评价说:这是三度空间的绘画简化方式,即不去深化空间,而去简化空间,使之二维空间平面化。毕加索等人也曾这样处理对象与空间环境的。现藏于英国伦敦泰特美术馆的一幅《金发的丽娜》,据专家评价说是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形势这样了?网传医生都开始罢工了,降薪的风吹到了医院,咋回事

形势这样了?网传医生都开始罢工了,降薪的风吹到了医院,咋回事

你食不食油饼
2024-12-01 06:32:58
12月2日体育直播有变:CCTV5、CCTV5+节目单,坐等孙颖莎出战

12月2日体育直播有变:CCTV5、CCTV5+节目单,坐等孙颖莎出战

阿柒体讯
2024-12-02 00:24:46
形势有多严峻,各种暗示苦日子已经开始了

形势有多严峻,各种暗示苦日子已经开始了

无根树花正孤
2024-10-16 21:09:09
石破茂发表施政演说,公布对华政策,反复提一个词,美国担忧成真

石破茂发表施政演说,公布对华政策,反复提一个词,美国担忧成真

云姐财说
2024-12-01 11:40:08
又来?布莱德索被曝频繁约女网红,血布妻子线上硬刚:闭嘴吧姑娘

又来?布莱德索被曝频繁约女网红,血布妻子线上硬刚:闭嘴吧姑娘

球童无忌
2024-12-01 14:09:44
曝中国联通一领导私生活混乱,逼妻子陪朋友睡,不堪聊天记录流出

曝中国联通一领导私生活混乱,逼妻子陪朋友睡,不堪聊天记录流出

博士观察
2024-11-30 18:51:50
杨政和女友近照,年入百万,31岁进CBA,混血女友很漂亮

杨政和女友近照,年入百万,31岁进CBA,混血女友很漂亮

大西体育
2024-12-01 23:35:02
灵活务实有想法!阿莫林3场都是早早换掉4人,欧联60分钟用完换人

灵活务实有想法!阿莫林3场都是早早换掉4人,欧联60分钟用完换人

直播吧
2024-12-01 23:42:21
两性:当女人羞羞时,“咪咪”会发生什么变化?全看男人怎么操作

两性:当女人羞羞时,“咪咪”会发生什么变化?全看男人怎么操作

喜马拉雅主播暮霭
2024-06-18 00:05:58
形势到底有多严峻?天呢!上海已经刷新国人的认知…

形势到底有多严峻?天呢!上海已经刷新国人的认知…

慧翔百科
2024-11-21 12:03:47
23岁女儿留学归来,帮父亲搬冰箱,殊不知冰箱是装自己的棺材

23岁女儿留学归来,帮父亲搬冰箱,殊不知冰箱是装自己的棺材

飞云如水
2024-11-30 18:50:52
签了,签了!拿下NBA双向合同!中国男篮速度出手归化……

签了,签了!拿下NBA双向合同!中国男篮速度出手归化……

篮球实战宝典
2024-12-02 00:18:51
卧龙凤雏!大马丁超巨失误送礼,杰克逊失空门!

卧龙凤雏!大马丁超巨失误送礼,杰克逊失空门!

直播吧
2024-12-01 22:05:24
新任FBI局长公布,外网炸锅了!他要彻查清理官员,或公布911及肯尼迪遇刺真相

新任FBI局长公布,外网炸锅了!他要彻查清理官员,或公布911及肯尼迪遇刺真相

西游日记
2024-12-01 14:50:15
现在是12月1号下午,刚刚传来1个惊天大消息,要来大动作了吗?

现在是12月1号下午,刚刚传来1个惊天大消息,要来大动作了吗?

股市皆大事
2024-12-01 11:42:20
主持人李思思全家福,原来她的丈夫长这样

主持人李思思全家福,原来她的丈夫长这样

视点历史
2024-11-01 21:21:49
决赛最新战报!0-87,小特第2次被零封,优势缩水,霍金斯暂6-7!

决赛最新战报!0-87,小特第2次被零封,优势缩水,霍金斯暂6-7!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4-12-02 05:03:43
决赛最新战报!小特7-5领先,冲英锦赛第2冠,4强专业户难破荒?

决赛最新战报!小特7-5领先,冲英锦赛第2冠,4强专业户难破荒?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4-12-02 04:35:36
行程开始,赖清德离开台北,上飞机前讲出8个字,大陆已通知美国

行程开始,赖清德离开台北,上飞机前讲出8个字,大陆已通知美国

影孖看世界
2024-12-01 22:08:47
1998年,李瑞英在新闻联播开播前十五分钟,接到电话儿子跳楼了…

1998年,李瑞英在新闻联播开播前十五分钟,接到电话儿子跳楼了…

百态人间
2024-12-01 13:24:29
2024-12-02 06:56:49
020艺术观察
020艺术观察
传播有价值的艺术资讯
5793文章数 1546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湖南省委原常委落马后 其妻追讨5000万巨额债务引关注

头条要闻

湖南省委原常委落马后 其妻追讨5000万巨额债务引关注

体育要闻

勇士四连败,到底是谁的错?

娱乐要闻

黄晓明姥姥去世,祖孙俩手牵手好温馨

财经要闻

女首富,死刑!交出800亿,免死!

科技要闻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首发成功

汽车要闻

科技是中国豪车梦的支点 腾势Z9走心试驾体验

态度原创

时尚
家居
数码
本地
手机

今冬流行“不露腿”穿搭!舒适还保暖,巨洋气!

家居要闻

现代设计感 温馨两居室

数码要闻

锐龙9000X3D加速更容易了!无需离开Windows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来伦布夏果感受充满Passion的人生

手机要闻

华为Mate70标准版选择价值不高?了解完五点后,很真实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