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道是旧时的交通要道,系着人与人之间交流、交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任,系着边疆的安危,牵系着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站在古驿道上,大脑里总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在祖国西南边陲,地势高拔,为众多崇山峻岭簇拥,又为众多江河切割,交通向来艰险不便。这里的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与外面的世界沟通,为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人们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之间,在一道道险山恶水的缝隙里,在茫茫的原野丛林之中,开辟了无数的人马驿道,如蛛网般覆盖在美丽的山川大地。这些驿道将边疆与内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通往外界的重要通道。
云南过境广南通往广西、广东的驿道,起于何时无从考究。据《广南县志》载:“宋朝,广南称特磨道,属邕州(今南宁市)通南诏(今大理)的交通要道......明万历七年(1579),朝廷派运铜史袁灏开辟滇粤通衢,奉修运铜孔道......清雍正七年(1729),云南通往广西的驿道,由昆明经广南到广西南宁有一条驿道,其路线是由昆明出呈贡,经晋宁、江川、通海、曲江、临安(建水)、阿迷州(开远)、马者稍、多搋铺、罗台驿、陇西寨交弥勒湾进广南府。从广南经乐贡、布戛寨、富州、板伦进入广西纳桑、镇安(原土州)、箐口寨、安得寨、细村、归顺,185公里达左江;由左江再行10日到南宁。驿道长940公里。”
据云南社科专家考证,云南的人马驿道,主要有迤南、迤东、迤西三大干线。迤东干线分南北两线,其中南线一条是由昆明往滇东南,经开远、文山的广南、富宁东出广西、广东。
我的老家岩口村就处在云南通往广西、广东的咽喉驿道上。老家的村庄四周高山林立,群山对峙,一条三尺余宽石块铺就的驿道横贯东西从村里穿越而过,并向东、西两边丫口外延伸。据当地的老人讲,在清末民初,经过村庄的这条驿道马帮成群结队,来来往往、络绎不绝。一个马帮会有很多赶马人,一个赶马人一般负责五、六匹骡马。马帮的头骡一般都戴花笼头,上有护脑镜、缨须,眉毛处有红布红绸做的“红彩”,鼻子上有鼻缨等,有的头骡脖项上还挂有很响亮的大铜铃。从此路过的马帮有时候也会在村旁停留下来,他们卸下驮子,有的搭帐篷,有的埋锅烧饭,有的钉马掌,有的给马骡喂料......短暂的停息之后,他们又开始上路,“头骡奔,二骡跟”,在头骡的带领下,整个马帮形成一条线,行走在岩口蜿蜒盘桓的山路上,马铃声、马蹄声、吆喝声相互交织、混杂,马帮浩浩荡荡,很有气势!至于驮的是什么,那是只有马帮才知道的秘密。
斗转星移,1975年10月1日,国道323线阿猛至八宝段正式通车。由于原来的驿道与国道323线存在重合,绝大多数驿道就这样被覆盖和淹没。当前,现代交通网络已经取代了传统的驿道,马帮驿道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历史,在一些地区只留下不多的痕迹,经过岩口村的古驿道也是如此,仅剩不足一公里的古驿道仍在使用。那是一段保存相对完整的古驿道,走入其中,你会看到那一块块光滑的青石板上,承载着岁月流过的痕迹,镌刻着千百年的人来人往!透过那段古驿道,我们还看到了先人们曾经辉煌的过去、其传奇色彩,还有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艰辛!
回老家的次数越来越少,每一次回到老家,我都会到古驿道上走一走,也许是怀旧!每一次踏上那逶迤的古驿道,感觉自己都在穿越时空,仿佛自己就是老人们说的那些赶马人,当这个意念形成的时候,耳边似乎也传来了马蹄踏在石头上沉闷而厚重的声响,挂在骡马脖颈上的铜铃随着骡马迈步有节奏地作响的叮当声,也在宁静的山间不停回荡,声音是那么清脆,那么悠远......
来源:广南文联
作者:周光舜
编辑:吴小梅
校对:陈家媛
责任编辑:郭强
主编:刘飞
(免责声明:我们重在分享,也尊重原创,文章版权属原作者或原刊载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