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贵港11月1日消息(记者唐志强 通讯员梁瑜琳)一块块虾田井然有序,一片片栈道纵横交错,一棵棵绿化树整齐挺拔……近日,记者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东华镇新田村白塘屯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看到,水源源不断地流进田里,“旱改水”改出了良田沃土,走出了富民惠民新“稻”路。
借力土地整治 助力乡村振兴
“晴空万里,微风吹过波光粼粼的虾田,稻田里荡起圈圈涟漪,满眼金黄令人心旷神怡。硬化路两旁绿植成荫、花草繁茂,田园生态醉人心。”前来游玩的广西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大林说。
这里曾经是一片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如今一只只小龙虾在水中嬉戏畅游,一旁金灿灿的水稻随风摇曳,勾勒出一幅“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的乡村振兴生态种养新画卷。
种养示范基地金灿灿的稻田(央广网发 梁瑜琳 摄)
“看!我们这一片稻谷长得多好,多亏了我们的‘旱改水’项目改造。”看到记者走进基地,平南县东华镇人大主席高家斌就主动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里以前种植着460亩连片桉树林,土地贫瘠,缺水,难以耕作。2021年,东华镇进行“旱改水”耕地提质改造。经过半年的施工改造,小块土变成了大块田,坡耕地变成了百亩梯田,种植的农作物很快冒出了新芽。
“改造之前,当地的村民基本都是外出务工,旱改水成功后,村民可以到稻虾基地务工,帮忙插田、除草、施肥、投放虾苗等,既增加了收入,又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实现家门口就业。”高家斌介绍。
示范基地采取“富硒稻+小龙虾”的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一季虾、一季苗、两季稻”的方式,实现一亩多收、粮渔共赢。目前已建成虾田1000多亩,2022年共投放虾苗25000斤,累计捕捞上市小龙虾8万多斤,亩产值6000多元,带动当地80多人就业,每年有务工劳务费及土地租金共200多万元进入群众的口袋。
强化乡村风貌提升 生态实现绿色蝶变
在平南县官成镇育梧村白庙自然村,记者看到街道干净崭新,村落风景如画,还发现许多别墅式的现代小洋房,果园、花园建在庭院中,绿树成荫果飘香。
小熊形状的园艺果树(央广网发 梁瑜琳 摄)
沿着村庄的小路,记者往村子深处走去。在一个小熊形状的园艺果树棚,年过七旬的胡大爷正在摘果,他说:“来来来,都来尝尝我种的柠檬,刚刚摘下还是新鲜的。”年过七旬的胡大爷对大家说。
他是土生土长的八宝村喜地屯居民,一路以来见证了当地村庄的巨变。他说,以前村庄道路都是泥巴,房屋的建设也是参差不齐,现在村里家家户户通了宽阔平整的水泥路,安装有路灯,还建起灯光篮球场、健身器材等,村容村貌变得漂亮了,像一个公园一样,这对于当地村民来说是天大的“喜事儿”。
白庙自然村梧桐河景(央广网发 梁瑜琳 摄)
白庙自然村是灾后重建村,这个村庄曾在2005年被山洪淹没,多年来通过修建防洪堤、堤边修水渠、建设绿化带、房屋整治等措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我们沿着梧桐河畔修建了小公园、休闲凉亭、宣传文化长廊等项目,还开发了农家乐、游船、烧烤场等旅游项目,结合白庙村热情好客的民风、丰富的地方美食和多彩的民俗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乡村旅游,带动了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育梧村党支部书记胡善钊说,乡村旅游发展起来,乡亲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创收的机会也更多,生活更有奔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