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由山东高速集团、山东大学共同组织召开了“临沂至滕州公路隧道智能化建造实施方案”专家咨询会。会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术才担任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岳清瑞担任副组长,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主席严金秀、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汪双杰等9位专家组成专家组,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山东高速集团工程管理部,建设管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侯福金,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吕新建,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利平以及临滕项目各参建代表参加此次会议。
山东大学齐鲁交通学院常务副院长李利平代表项目组介绍了智能建造科研方案,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利和山东省路桥集团总工程师高永青分别介绍了设计、施工方案,重点探讨了智能设计和智能施工。
与会专家听取了科研、设计和施工方案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一致认为该方案面向公路隧道高品质建造需求,聚焦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充分体现了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多技术协同创新的特点,将高质量带动少人化无人化关键技术发展,有望引领公路隧道进入智能建造时代。同时,会议重点研究了公路和铁路隧道智能建造的差异性,并建议成立相对固定的专家组,指导后续公路隧道全过程智能建造研究及实施工作。
临沂至滕州公路是我省“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联”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连六”路段,是助力革命老区红色沂蒙腾飞发展的东西大道,项目建成后对构建鲁南临沂-枣庄-济宁-菏泽高速路网,促进鲁豫融合协同,护航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路段全长141.3公里,投资概算286.2亿元,计划工期36个月,涵盖特长、长、中、短里程多类型隧道,具有智能建造重要的示范意义,所辖7条隧道,全长8723.5米,普遍存在长距离浅埋、水平层状围岩发育、岩体结构破碎等特征,面临安全重大挑战和智能化建设需求。
智能建造是实现隧道工程安全、高效、高质量建设的重要途径。为顺利推进项目建设,山东高速集团联合山东大学致力打造中国高速公路隧道智能建造示范样板工程,推动少人无人化建造体系创新发展。团队将聚焦临滕项目隧道安全、效率、质量和智能化需求,推动开展掌子面区域特种作业机器人与无人化关键技术、施工工序智能装药机器人技术、机械化施工条件支护设计体系及隧道大范围透彻感知等研究,构建了智能建造实施方案,并在依托方山、崮山、寨山隧道等前期开展研究,应用了地质编录与超欠挖测量机器人、施工期支护结构质量检测机器人等智能装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