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交通水利生态三大支撑
夯实现代化新定西建设基础
中共定西市委书记戴 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对生态脆弱、基础薄弱、发展水平较低的定西来讲,实现基本现代化和现代化,必须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振兴,必须主动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创造性,统筹解决好城乡一体化和制约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持续强化交通成网、水利成系、生态成林三大支撑,着力打造外联内畅的交通路网、连通互补的综合水系、绿满陇中的生态林带,真正实现定西大地“高原变平原、旱塬有河湖、荒山变绿洲”,不断夯实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建设基础,确保紧跟国家和甘肃省现代化建设总体步伐。
一、推进交通成网,实现“高原变平原”。定西是“一带一路”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但长期以来山大沟深、梁卯纵横,内外出行不便,严重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质效,构建交通网络、打造便捷通道是定西人民共同的梦想。“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交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主动对接国家交通路网规划,深度融入甘肃省“一小时核心经济圈”,构建立体式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努力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对外开放先行区。一是走好兰定一体化融合“先手棋”。按照“联通大动脉、畅通小循环”思路,深度融入甘肃省“三廊六通道”综合交通网主骨架布局,加速构建“一圈三带多点”城市发展格局和“三纵三横三联”区域交通布局。加快建设定西生态科创城至榆中生态创新城快速通道、沿洮河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打造兰州—安定—陇西—渭源—临洮—兰州高速闭合环线,有力促进兰定一体化发展。二是打造市域发展通达通畅“主动脉”。聚焦干线铁路加快成网,充分发挥兰渝铁路、陇海铁路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兰平庆高铁新建及陇海线局部改线等工程,高标准融入全国铁路运输大通道。聚焦高速公路“县通县”目标,确保陇漳、通定高速年内建成通车,加快定临高速建设进度,推动漳砖、定渭、通陇、通秦等高速梯次开工,加快融入全国甘肃省高速路网。聚焦市域内快速通达,加强市际间、县区间普通省道低等级路段、断头路升级改造,构建高效衔接的农村旅游路、产业路和资源路体系,“十四五”末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产业路覆盖率达到100%。三是抢占“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制高点”。大力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进一步强化高铁、普速铁路、公路与城市交通的有效衔接,加快陇西至渭源铁路可研编制,加快推动兰渝铁路与陇海铁路连接。抢抓国家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机遇,谋划实施一批大型基建项目,大力推进“通道+枢纽+网络”建设,加快构建定西市“1+4”现代物流发展格局,谋划实施一批高速公路“开口子”工程,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数据赋能,加快大数据“空中高速路”建设,以“数字政府”建设支撑“数字定西”,重点推进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公安、智慧交管、智慧农业等建设,推动数据快速收集、依法整理、连接共享、综合应用,实现数据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和信息基础建设的集约化,打造“一带一路”经济走廊商贸、物流、信息、产业等综合枢纽。四是增强交通建设高效联动“新活力”。争取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持续加大重大交通项目谋划储备和实施力度,所有项目全部实行“清单化”管理,专人包抓推进、全程跟踪督办。推进交通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路衍和通道经济。
二、推进水利成系,实现“旱塬有河湖”。干旱缺水是长期制约定西发展的最大瓶颈,随着引洮一期工程的建成投用,这一历史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但是如何做到科学用水、发挥水资源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比较效益,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十四五”时期,要主动承接建设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带,综合运用引水、兴水、蓄水、养水、用水、护水、治水、涵水“八水共治”措施,打造陇中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示范区和甘肃省水利兴业先行区,绘就岸通河畅、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态新画卷。一是引水兴水构建互联互通“水网络”。以引洮工程为主线,以水库、水厂及大型调蓄工程为节点,谋划实施引洮济渭工程,将洮河水引入渭河、秦祁河、大咸河、关川河、祖厉河、牛谷河、金牛河、葫芦河等水系进行补水,推进城乡供水保障、河道综合治理、灌区改造等各类水利项目建设,加快构建水系连通、水源互补、相互调剂的水网络体系。二是蓄水养水营造安全可靠“水环境”。加快推进石咀水库和双石门水库、锦屏水库和大河滩水库连通工程,在引洮受益区规划建设6座总容积380万方的水厂调蓄池、150座干支管网调蓄池,加大高标准淤地坝建设力度,构筑稳定供给“水盆子”。坚持“四水四定”原则,完善水利评标评审、水利行业信用管理等机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着力管好“水龙头”。建立健全农村安全饮水保障体系,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切实强化“水保障”。三是用水护水建设用防互融“水体系”。统筹做好“七川”规划同“五河”岸线保护开发规划有效衔接,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控治理,市区以“三河”为重点打造千亩水域,各县加快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构建以水为脉、蓝绿交织的生态水系。四是治水涵水打造人水共存“水生态”。围绕引洮水综合利用,树立“能灌一亩是一亩,能浇一分是一分”的理念,紧盯川地和山地推行节水灌溉目标,加快引洮一期灌区、渭河灌区、洮河灌区现代化改造,实施引洮二期配套灌溉工程,建成定西引洮大型灌区。按照川地抓流域、山地抓区域,川道修渠系、山道建“盆子”,川区抓万亩、山区抓千亩的“三川三山”思路,谋划实施“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产业开发”引水上山工程,建立水旱灾害风险分担和隐患排查整改机制,打好自然灾害防御主动仗。五是建设高标准农田构建水肥一体“高产田”。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新要求,秉持“定西市统一规划、整体系统布局、县区具体实施、市场主体建设、多元多方筹资”的原则,围绕“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5大要素和“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无污染、产量高”10条基本标准,区分灌区和非灌区包括岷漳灌区,对所有耕地按照“引洮水+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和“高标准农田+节水灌溉”两种模式,引进国有大型企业,用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每亩补助3000元政策,加快谋划争取项目进行改造,同步推进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将合作社建到土地上去,力争7县区每年在川地建1个万亩、在山地建1个千亩高标准农田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点,推动定西市完成高标准农田水肥一体化改造任务,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三、推进生态成林,实现“荒山变绿洲”。生态兴则经济兴,生态衰则经济衰。历史上的定西,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灾害、贫困问题叠加,且互为因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下,定西人民以“立下愚公移山志、誓让旱塬披绿装”的执着坚守,通过持续不断种草种树、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生态林果,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转变,定西市生态环境和区域小气候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土综合治理,加快构建立体生态建设和保护治理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是科学布局绘就绿色发展“新蓝图”。按照“科学化布局、梯度化实施”原则,总体布局上在重点区域建设水土保持林,补充区域营造水源涵养林。区域布局上突出川河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实施总投资90亿元的“五河”生态治理工程。任务布局上坚持因地因时制宜,突出荒山荒坡荒滩治理,推动实现生态成片成带成林。二是推进国土绿化打造陇中“绿长廊”。按照“山上做生态、通道做景观、村镇做园林、庄户做林果”思路和“一次成林、一次成活、一次成景”要求,接续推进“绿满陇中”行动,农村实施集中连片工程造林,统筹推进面山绿化和通道绿化,大力推行“包栽植、包抚育、包管护、包成活”三年分片包干模式,每个县区每年建设1个千亩示范点、每个乡镇建成1至2个200亩以上面山绿化点。将农户房前屋后、街道两旁、村庄街口、沟渠坑塘、家舍院内等全部纳入绿化范围,深入开展“四旁”绿化行动,组织群众春秋两季每人至少栽植1棵树,“十四五”期间打造100个农村绿化美化示范村、1000个示范点和1万户示范户。持续抓好城市生态加密和景观提升,以景定树种、定花草、定设施,打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园林绿化景观,构建树多花多、草多园多的城市绿地结构。三是推进生态项目建设发展“绿经济”。全面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深入推进渭河源林草生态扶贫巩固提升项目,建立完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引进市场主体建设储备林、发展林业碳汇项目,持续增加森林草原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探索推行碳汇交易制度,遏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推进传统企业“三化”改造,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实现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塑“新形象”。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持续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总之,实现以上目标任务,关键要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督查考核、增强行动自觉,推动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路更畅的愿景成为现实。一是主动担责、层层履责。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采取“河长+警长”“河长+雪亮工程”等措施,推行“林长+警长+护林员、林长+护林员+监督员、林长+警长+检察长”等模式,加强河湖和林草资源有效管护。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强化项目施工、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安全监管。二是营造氛围、全民动员。常态化开展《甘肃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和定西市“三纵三横三联”综合运输通道布局建设宣传推介,加快“互联网+”在传统运输行业的应用,激发交通建设及运输市场活力。加大水旱灾害防御宣传,开展水利惠民各项主题活动,讲好“水故事”。大力推广“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等模式,广泛动员干部群众、企业员工、中小学生等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三是搭建平台、建管并重。推广企业数字化管理,逐步做到交通管理“沟通在线、业务在线、协同在线”。加快建设市、县级林草指挥中心,“十四五”末建成全覆盖的市县区智慧林业草原信息化监管平台。加快建设运行智慧河湖管理平台,推进重要乡镇、重点河段、敏感水域视频监控全覆盖,提升河湖管理科学化、智能化水平。四是从严督考、盯事盯人。充分发挥党政督考“指挥棒”作用,完善交通、水利、生态等工作考核指标及权重设置,以指标说话、用实绩评判,倒逼各级责任落实。坚持问题导向,建立落实问题清单、整改销号、督查督办、考核问效、责任追究“五大机制”,不断提升“发现一个、整治一片、提升一域”综合整治效应,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追赶发展增效赋能。
(来源:定西市人民政府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