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陷入无止境的残酷的竞争关系,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激化单个企业生产的有序性和计划性同社会整体生产的无序性和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自由竞争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则。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时代,他从来没有明确的反对过市场经济,而拒斥的是“非理性的、不实用的”、没有资本治理的市场经济。
自由竞争使“一切都会错误地、颠倒地表现出来”。竞争是残酷且无国界的,竞争能推动技术和组织结构的进步,但是同样会使市场的参与者相互对立。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世界市场迅速奠定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工业巨大的扩张力促使市场必须不断扩大,但是“市场的联系和调节这种联系的条件,越来越采取一种不以生产者为转移的自然规律的形式,越来越无法控制”。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依靠价值规律调节,虽然推动了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形成了资产阶级主导的全球国际分工,但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副作用,导致出“盲目地”生产。
第二,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呈现出生产要素的全球无序流动状态。资本主义生产中,社会分工“使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互相对立,他们不承认任何别的权威,只承认竞争的权威。”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而言,任何对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限制的社会关系都应该被排斥,这种完全无视社会调节和社会监督的生产方式,其结果一定是生产要素完全听从于“竞争权威”。加之价值规律调节的滞后性,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将会导致国家之间的恶性竞争。
世界货币危机和生产危机
第一,货币本身就是共同体,“它不能容忍任何其他共同体凌驾于它之上”。货币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对财富追求欲的表现,货币本身带有这种连接共同体的特性,资本主义在货币追求欲的驱使之下还不断的将全球紧密联系在一起。
形成新的更为紧密的共同体,瓦解传统的“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即“资本主义共同体”。货币危机的发生就是世界危机的信号。
第二,被货币奴役的“资本主义共同体”,直接导致了货币拜物教,全球范围的投机活动开始兴起,加快了资本主义瓦解速度。“资本主义离开对外贸易是根本不行的”,世界贸易引起的是货币的积极流通。
资本主义正是凭借着商业、货币消灭着一切“前资本主义社会”,其结果也就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世界性联系就是“金钱的关系”。人们对货币和价值的盲目追求促使了大范围投机现象的出现。
第三,资产阶级为了追逐资本的积累,“在世界市场上到处叫嚷,只有货币才是商品”。“货币本身就有世界货币的职能”,世界货币在观念上执行计算货币和价值尺度的职能。通过世界货币同“外国进行交换,生产规模就能扩大”。
为了增加流通手段——世界货币的数量,各国在流通中增发大量“银行券”,但是实际的资本短缺使银行券并不能实现兑换,出现“货币危机”进而导致生产危机。
信用制度和金融制度的形成必然导致投机的扩大,未来也将会造成世界市场的混乱。如果不对资本的全球流动加以管理,那么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危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充满怀疑,信用制度表现为“生产过剩和商业过度投机的主要杠杆”。
信用制度的发展
信用制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而得到发展,引起工商业的发展,将资本主义规模在空间上扩大。但是,由于“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银行制度是从私人资本家和高利贷手中夺走了资本的分配这样一种特殊营业这样一种社会职能。但是这样一来银行和信用同时成为使资本主义生产超出它原来界限的最有利手段,也是引起危机和诈骗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
在资产阶级推动下,信用制度、国债制度、金融制度确立并发展。初步建立起来的现代工厂制度和金融体系,尤其在18世纪后期充当了世界贸易的重要纽带,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货币贸易、纸币、债券、股票、银行券大量使用,国际间结算的便捷性增加了远距离贸易国际间经济交换的频率和规模,金融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导致了投机现象增加。
资产阶级应对世界市场的方式
自由贸易和关税保护带有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世界市场扩大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困扰19世纪经济学家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究竟是自由贸易还是关税保护。马克思将这两种方式皆视为资产阶级国家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方法。如果说自由贸易是积极的应对方式,而保护关税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
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实现的是贸易自由,自由贸易的本质是资本的流动,进而有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但自由贸易表现为提倡自由贸易的各国平等,实则掩盖了把其他国家变成经济附庸的意图。
除此之外,自由贸易“将从一切方面刺激生产的发展,也将在同样程度上促成生产过剩、商品充斥和商业动荡”。
自由贸易的实质就是资产阶级国家顺应世界市场扩大而实现资本自由流动,在工业化完成程度高的基础之上更好地实现在全世界范围攫取剩余价值。相较而言,保护关税是抵制自由贸易的对策,是一国抵制自由贸易对本国经济冲击的防卫手段,实质就是“把一个国家的资本武装起来和别国的资本作斗争,加强一个国家的资本反对外国资本的力量”。
无论这两种方法如何使用,都不是一个真正会实现全国、全社会所有阶级共同积累财富的决定,面对来自世界市场的竞争,只有“摆脱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局限性的社会可以更大踏步地前进”。
保护关税制度和自由贸易制度相互依赖,交替进行。关税保护使国家依赖于世界市场,“对自由贸易也就有了或多或少的依赖”。自由贸易和关税保护两种制度相结合,共同构筑了“中心——外围”的世界经济体系,促成了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实际垄断者”。
各国实现发展都是首先要依靠保护关税制度,只有在国家政策有力的保护下才能发展工商业。恩格斯在认为保护关税会导致国家工业发展只限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发展停滞不前,处于世界市场中不利的位置。
国家实行保护关税之后,积累了足够的工商业基础,为了让资本能充分地自由活动,不断扩大国外市场排除“民族障碍”。所以针对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各国的不同工商业基础,选择关税保护还是自由贸易政策各有不同。
马克思针对美国的情况预言过,保护关税制度对“美国应该起到了自己的作用”之后,就会变成一种障碍。而在美国经历了工业化的初期阶段后,马克思再次预言“如果美国实行自由贸易,它10年以内将在世界市场上打败英国”。
与美国情况相同的德国也是如此,如不及时将政策转换成为自由贸易,“继续实行关税保护政策,则会加倍地导致破产”。
自由贸易是相对于保护关税更有先进性的经济手段,其先进性就在于加速资本主义危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自由贸易和保护关税政策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实现榨取剩余价值。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李斯特经济学不同,马克思跳脱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这两种应对经济全球化经济的政策皆具有资产阶级狭隘性。
“无论是实行保护关税制度还是实行自由贸易,最终都没有差别,而在最终结局到来以前的延缓时期也未必会有什么不同。因为在这一天到来以前的长时期内,保护关税制度对于任何一个有望成功地争取自立于世界市场的国家都会变成不能忍受的镣铐。”
相对而言,自由贸易实行以后,“政治经济学的全部规律及其最惊人的矛盾将在全世界的土地上发生作用”,是“能最快速地把资本主义社会带进这个死胡同的办法”。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思考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还是回到阶级分析上,认为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并不是为了让社会主义者高兴”而是“工业资本家的一种必要”。
结语
总的来说,自由贸易的主张是建立在英国是“唯一的伟大工业中心的假设”上,本身就是带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虚伪性和狭隘性。所以在自由贸易充分发展的条件下,社会革命会提前到来,这就是为什么相较于保护关税制度而言,他更支持自由贸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