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64年至1966年,根据中央部署,河南省委、省军区在豫西伏牛山东麓的鲁山、南召、宜阳等县境内布局和建设8个轻武器及弹药工厂,同时还规划建设与之配套的项目。截至1969年底,河南省属12个小三线军工厂和一个战备医院基本建成。
位于鲁山县二郎庙公社(今尧山镇)竹园村的华原机械厂(代号9676厂)就是这12个军工厂之一。张天峰老师曾经在华原厂工作生活了13年,对当年的深山军工厂仍念念不忘......
1968年1月6号,拿到省机械厅机政干68-009号派遣介绍信。上面注明1月13日前报道。9号午饭后,厂里的汽车来到学校。我们五人上车。行李都很简单。我带一套被褥,一个柳条箱,还有一捆书。五个人连行李占了半车厢。接我们进厂的是政工科的冯国贤干事。
出市区,走金海水库(旧址在现工人路帝湖花园附近)郑密公路,登封中岳庙,汝州中新机械厂(代号983厂)、郏县。进入山区时,天色已黑。车到山顶,东南远处显现点点灯光,冯干事告诉我们那是鲁山县城。
车行到谷底河旁停下。王庄是进入山区的第一站。在这吃饭吧,厂里伙房都下班啦。路边饭店,匆匆吃碗面条。油灯下山民的缺碘症给我留下极深的印象,缺碘而形成的大脖子病对人是一沉重枷锁。快到厂啦,把你们的派遣介绍信都给我吧。事后我知道先前一个航校分来的学生到厂后,嫌条件艰苦,未报到又返回学校,听说改分贵州(011基地)。冯干事可能有了前车之鉴。
车又行约十公里到中汤公社。开封卫校附属医院迁此,作为山区兵工厂的职工医院——红旗医院。向前途径赵村公社、大庄、二郎庙公社,转向西南进入深山区。黑夜,一边是深沟哗哗的流水声,一边是黢黑的峭壁。终于见到灯光,下坪,山区一个自然村,工厂的车队、油库、招待所在此。到许昌的长途班车每天在这儿发车。我们的车停在招待所门口,十多层台阶,南北各三间,再上几个台阶又有几间房。三面房屋围成一个四合院,很有深山寺庙的感觉。冯干事将我们安排好,说,先住招待所,宿舍安排好再搬上去,休息一天,熟悉一下环境。
早晨,炊事员把我们叫醒,该吃早饭啦。特别嘱咐,饭食要吃饱,过了饭时,没地方可以吃饭。
站在公路边,极目远望,四面全是山峦,公路伴着小河像长蛇蜿蜒在山谷中。我们五人顺着山路向厂区走去,河水浅浅清澈见底,水底砂石粒粒分明。小鱼听到动静,嗖地钻到石下。以后知道这是捉鱼的好机会,找一块石头敲击,石下的小鱼就会被震晕浮上来。
两天后,我们搬到厂区宿舍。我们三个男的住球场边一间平房,离财务科很近。王小慧、王玉祥住山半坡一间平房。
细看厂区,办公区在两河谷交叉三角高平台上,靠东依次是医院、食堂、托儿所、理化室、球场。生产车间分散在爪形的山谷中。家属宿舍建在周围的山坡上。后一家的地坪和前一家的房顶一样高,一层层向上排开。
厂区所在的位置是竹园村,即二郎庙乡的一个自然村。零星分布有樱桃沟、蚕坡、三叉口等居民点。该村不少人姓赫连。查史书,赫连系南匈奴族一支后裔,公元1000左右内迁,从禹县、宝丰到嵩县,成链状分布。部分已简化改姓赫。离我们最近的兄弟厂是兴洲厂(代号9641厂),在赵村东北5公里,那里有我们三个同学。
我们进厂时看到的房屋都是平房,楼房在后期才建的。平房的墙基多用石材,材料就地取材,砖瓦运进深山,价格会翻几番。我们隔壁房内还留有鼓出地面近30公分的大石头,床就架在石头上,不影响大局。要把地面搞平,要耗费炸药的。
那时的生活的确艰苦,县里配套有粮店、菜店、邮电所、储蓄所。菜从县里拉回来,时有时无,但咸菜没断过。买米买菜要走几里山路,大雪封山、山洪断路时,吃咸菜是常有的事。
在山里会患一种怪病,山漆过敏症。厂区内有不少的漆树,老乡割漆,是不错的副业收入,可不少职工对此过敏。有的人摸了漆树,手脸肿胀,痛痒难忍,进而溃烂。严重的看见别人过敏,甚至看见漆树,听人说漆树,就会过敏。我有过两次经历,悲惨的是我的脸肿不是对称肿,而是单边肿,那看起来更瘆人。据说用狗皮摩擦患处可缓解,还说狗肉上不了席面由此而来。
山里蛇多,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厂区也时有职工被蛇咬伤的事情。一天下午,财务科正开会,保险柜下爬出一条小蛇,吓得我们落荒而逃。有位老兄从食堂买饭回宿舍,感觉脚踩一软物,低头一看,尖叫一声——蛇,本能地跳了起来,谁知双脚落下又砸在蛇身上,那感觉可想而知。在山坡上的住户,晚上拉开被子睡觉,发现被子里盘着蛇是很常见的事儿。上下班路上,也会遇到蛇,尤其是雨后。我遇到蛇,就会停下,看它缓缓通过(蛇走草地士路,快如飞。不习惯走沙石水泥路)。当蛇走出公路到草地会回头望一下,仿佛说你们的公路没草地好走。后来,人多后,厂区蛇逐渐减少。
尽管许昌和厂区每天对发一趟长途班车。进出厂区仍多有不便。尤其节假日,春节尤甚。有年春节乘厂车回郑州,天下大雪,大卡车挂着防滑链,费了老劲才爬出了山。车到禹县,公路上堆雪较深。男的下车推车,还能暖和点,女的在车上冻得直哭。村上的老乡望着这几十人缓缓而行的队伍,疑惑地说,哪有春节出殡的?
常人见到的河流多是潺潺溪流,平和宁静。没见过山洪,不可能知道洪水的猛烈。山洪来的快又猛,水近膝盖就不要贸然过河。当你站在土地岸上的跑马场(堆有成百个像马大小圆石的山口),这些巨石都会被冲下山,冲到几十公里外的昭平台水库,都会从几十吨破碎成小小的沙粒。看到这些,就不难理解年复一年的洪水,必是9676厂的一道坎。
深山的兵工厂生活的确艰苦,尤其是建厂初期。干部科徐凤霞干事给我们讲,你们来啦有招待所住,我们来时睡桌子。的确,好多职工来时在车间机床边搭地铺。当时三线建设的不成文的规矩是“先生产,后生活”,边建设、边安装、边调试。不管多大的困难,工厂按时开工,按时拿出合格产品。宁静的山谷有了轰隆的机器声、砰砰的靶场试抢声、有了学校朗朗读书声。
工厂生活条件比城市差,但也有许多值得称道之处。
盛夏的晚饭后,到水潭里游泳。深山河流会被洪水冲刷形成水潭,这是理想的游泳好去处。清凉洁净的潭水,会洗去所有的疲劳和烦恼。
我每天早上7点,爬上宿舍不远的小山顶锻炼身体,站在山顶,望着西边的石人山、将军石,做几次深呼吸,仿佛自己已融化在天空中,轻飘飘要飞起来。
休息日,我们结伙去爬山。蚕坡后山最近,上边有一户人家。站在山顶可全览厂区。整个厂区呈Y字形分布,漫山郁郁葱葱。东面山上有一巨石,似陀螺,颇有风吹即倒之势。向南到过南召,常去之处就是石人山。离厂区约10多里,全是小道,翻过土地崖到跑马场,到小石人还需一小时。小石人和将军石都是耸立的石柱,顶端有苍松。再向西就是嵩县。偶尔我们五个人会到二郎庙打牙祭。二郎庙乡(当时是公社),有家小饭馆,跑20多里吃一碗炝锅面,也挺有意思。这里有时还有庙会。
直立的烟囱,大家都见过。哪会有弯曲的烟囱,这里有。烟囱依山坡斜铺而上,到一定的高度加个盖即可。树木的遮掩几乎看不到。只有青烟漂浮在树从中。
十三年后的1980年7月,我调回郑州。工厂的解放牌卡车送我到鲁山火车站。碰巧还是那位到郑州接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伴我回郑的还是那个柳条箱、铺盖和那一捆书。
之后,我几次回过老厂,工厂已迁出。当地开发为尧山旅游区,车间已拆除。我曾住过的一个二层楼改为景区职工宿舍。竹园村也有很大变化,再也见不到大脖子病了。
半个多世纪了,二十岁的年轻人,也都七十多了。我们都有不少坎坷的经历。国家在三线建设中采取的靠山、分散、隐蔽政策,也同样有不少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会使今后的经济建设工作更科学、更高效。
王小慧调到湖北二汽,王玉祥调到福建,刘绪林调回新乡,白永安在许昌。
想念这些同学、想念那些同事,那一段艰苦又难忘的生活,那个曾经的深山军工厂。
作者简介:张天峰,1947年1月生于郑州,河南省会计学校工业会计专业毕业。1968年1月分配到河南9676厂。1980年7月调到郑州。在国企和外企财务处长任职多年,高级会计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