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丁香医管
策划 & 撰文:一粒雪
今天,康复医学的重要性正被更多人看见。
「有些人做了手术,畸形矫正了、病痛去除了,但最后结果是关节僵掉、肌肉萎缩了,如果有好的康复医学介入,结果可能就非常不一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中心陈世益教授曾经这样说道。
生活中,因为运动带来的损伤乃至残疾、非传染类慢性病或是因为老龄化带来的脑部疾病诸如阿兹海默症等等,如果能够尽早接触康复治疗,患者过上如常的生活必将指日可待。
在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康复医学的重要性也日渐受到国家的认可。自1982 年国家卫生部选择若干医疗机构试办康复中心起,我国的康复医学便扬帆起航。时至今日,康复医学科成为国家卫健委规定的 12 个临床一级学科之一,是每家综合性医院的必设科室。
尽管如此,关于康复医学尚有诸多问题等待厘清。例如,康复医学的专业性如何体现?「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职业差别如何厘清?国家对于康复医学及科室的重视程度究竟如何?
日渐细分的康复治疗
每位康复医师在接诊患者的时候,要全面了解对方疾病、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找准恰当的时机,有效介入。
患者罹患了何种疾病、其损伤的急性期症状表现如何,应该如何进行临床康复......伴随着缜密而规范的问诊,一套成体系的治疗流程也随之诞生。
作为治疗的首个环节:「疾病进行诊断和康复评定」,奠定了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
以运动损伤类的伤病诊断为例。康复医师要针对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活动和参与能力、生存质量进行评定,也要分析患者的运动及步态,对伤者进行平衡测试。
再以中风患者为例。康复医生要对这类病人的功能障碍进行评定,例如运动、语言、平衡、协调、吞咽和认知功能;又要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例如神经电生理评定、感觉和知觉功能、平衡和协调功能和反射等。
整个评定过程,运用科学、经得起验证的手段,确保严谨无误。
一旦确认问题以后,就要进行临床治疗,针对功能障碍以及其他临床问题,确定治疗方案,实施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等。
随后,康复治疗接踵而至。可以说,「康复治疗」是康复医学的灵魂举措。
那些需要康复治疗的患者,有的是经过了复杂的治疗之后,进入了疾病的恢复期;有的是疾病的疗愈从一开始就倚赖康复治疗……
对于患者而言,康复治疗是一略显漫长的旅程,经由康复治疗师来执行。
目前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涵盖了八个细分类别:骨科康复、儿童康复、神经康复、烧伤康复、产后康复、心肺康复、疼痛康复、老年康复。
整个康复治疗过程因患者需求而异,涉及完备的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例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康复、传统康复治疗、康复工程等。
(一)物理治疗
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治疗方式,使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进而提升其生活品质,具体包含运动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包括仪器治疗、徒手治疗、运动治疗、辅助科技等等。
(二)作业治疗
对于在身体、心理或发育上有功能性障碍的人,让病人参与不同的作业,参加日常生活活动,包括自我照料、家庭活动、睡眠活动,也参与工作/生产性活动,包括有偿工作、志愿/公益活动、学业活动;还有一些娱乐休闲活动,如唱歌、跳舞、划船、棋艺、音乐鉴赏、演奏乐器等。
(三)言语吞咽治疗
这样的治疗往往针对中风、头部创伤、帕金森、阿兹海默症等患者。他们有可能会有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可以通过感觉刺激综合疗法、口咽气脉冲刺激、构音肌、复述性、命名训练、书写训练等等。
(四)认知治疗
聚焦于开发个人的应对机制,在面对解决当前问题和改变认知(例如观点,信仰,态度)中无用的模式,行为,和情感调节,用于多种精神健康问题,例如不太严重的抑郁、焦虑症、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症候群(PTSD)、抽动障碍、物质使用疾患、神经性厌食症、边缘性人格障碍等。
(五)传统康复治疗
用传统的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拔罐、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治疗相应疾病。
(六)康复工程
用工程的方法和手段,例如矫形器和假肢、生活自理及防护辅助器具、个人移动辅助器具之类的治疗和训练辅助器具,使伤残者康复,促使其功能恢复,重建或代偿,对由于脑血管意外和脊髓损伤,以及意外损伤造成的肢体伤残者进行治疗。
(七)心理治疗
用心理学方法,通过语言或非语言因素,对患者进行训练、教育和治疗,用以减轻或消除身体症状,改善心理精神状态,适应家庭、社会和工作环境。
(康复治疗七种类型)
可以说,这些诊断和治疗技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得出的。康复治疗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制胜要诀。毕竟,哪怕制定的方案再好,如果没有科学规范的操作方式,善于沟通的能力,以及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容易就中道而废。
所以,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需监测患者的个体差异,及时做出有效调整,必要时联合多学科进行协作。
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傻傻分不清楚
作为整个康复治疗的灵魂人物,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两种角色的差异,似乎总让人如蒙迷雾,混淆不清。
在康复科里,我们时常可以看见这四类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他们可能是康复医师,也可能是康复治疗师;或者是康复护士,又或是其他康复医学科在岗人员。
实际上,康复医师是整个康复治疗的组织者和主导者,而康复治疗师是治疗计划的制订者和执行者。
康复医师诊断、评定患者功能障碍的种类及程度、制定康复计划及目标、决定康复训练方法及药物、手术治疗等等。
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康复工程(例如义肢装具)等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形成一个康复组。
组长康复医师定期组织召开康复治疗组会议,带领康复治疗组成员查房,指导、监督、协调各治疗组成员的工作。
同时,针对患者的特殊医疗问题,康复医师负责向相关学科专家提出会诊申请,共同商讨治疗措施等。
这样的会诊合作,几乎可以联动医院所有科室: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风湿病科、精神科、心脏内科、胸腔内科、耳鼻喉科、小儿科、放射诊断科、肿瘤科。
康复医师往往毕业于正规医科大学,他们是中医执业医师或临床执业医师,执业范围注册到康复科康复医师。
所以,他们还有处方权,可以收治病人,确定患者是否住院,提供相应的方案。
在门诊,他们也收治患有肌肉和关节损伤、疼痛综合征、不易愈合的伤口以及其他失能的病患;他们可以临床诊治截肢、脊髓损伤、中风、外伤性脑损伤等使人衰弱的疾病;他们治疗患者原发疾病、控制各种并发症、合并症,稳定住患者的病情。
与康复医生不同,康复治疗师不能收治患者,开具处方,也无权收治病人入院治疗,他们接收康复医师的病人,完成相关康复训练。
尽管如此,康复治疗师也是举足轻重的角色。
「康复治疗师不是单纯的操作工,而是要有临床思维和治疗策略,既是治疗的策划者,也是实施者,和医生一样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在康复治疗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上,是不逊于医生的。」此前有康复科主任如是强调。
康复治疗师也是专业人员。他们在各省市中医院校、医科大学、医药专科学校、体育院校等,完成了正规高校康复治疗学或相关专业,拿到了理工学位证,同时也通过了卫生资格考试中的初级师考试。
他们拥有进行康复治疗训练的独立自主权,非常清楚因为每位患者的病情不一样,治疗计划也同样不一样。他们经手的治疗过程,是患者恢复健康的制胜关键。
目前,康复治疗师的类型较为多样,涵盖了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传统康复治疗师等等,这些都是经过专业培训上岗的人才。
他们一般会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并且在这些领域上取得相应的证书。比如传统康复治疗师可以使用中医针灸疗法,但需要获得从业资格证书。
由于针灸属于治疗范畴,这种治疗方式多少具有侵入性,有一套严格的准入资格要求。从执业资格来看,没有执照的康复治疗师,不能够进行中医针灸从业。
而关于针灸从业人员资格,国家也作出了规定: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并经注册取得中医类别执业医师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从事针灸诊疗服务。
同样,心理咨询也需要有相关专业认证。申请成为心理治疗师,需要通过参加由国家卫健委全国统一组织考试,获取国家人事部颁证 。
无论是康复医师还是康复治疗师,或是康复护士及其他在岗人员,亦或是医院多学科合作者,都在康复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有了这些专业人才的紧密协作,康复医学科的实践成果值得期待。
漫长却坚定的探索之路
自 2011 年 9 月开始,国家通过试点城市,开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
国家卫生部先后在北京、黑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 14 个省(区、市) 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并制定《卫生部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方案》。
文件要求通过试点,各地要形成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总体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为全面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随后,作为坚实后盾,综合性三级医院康复专科建设提上日程。2013年,国家卫生部评审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诸如江苏省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在内的十家大三甲医院,获得康复医学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之后,又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同时不断完善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建设标准。
这两年来,一大批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满足人民群众与日俱增的康复需求。在国家八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明确各地开始增加提供康复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和床位数量,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
就这样,通过积极建设一批医院,包括综合性三甲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二级医院转型康复医院等,一切为了提供更专业的康疗服务。
以此为契机,许多医院也都积极投入建设浪潮中,为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出一分力。
首先,在各大综合医院内部,康复医学科和其他临床科室建立起紧密协作的网络。例如选派康复医师和治疗师深入其他临床科室,提供早期、专业的康复医疗服务。
这样一来,可以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为患者转入专业康复机构,亦或是回归社区、家庭作好准备。
其次,一套双向转诊机制从中建立起来。综合医院和专业康复机构或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关系,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
这样一来,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能得到适宜的康复医疗服务,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让康养服务逐步进入社区乃至家庭。在这些转型的康复医院中,展开康复、护理以及医养结合服务,同时打通社区康养服务,通过家庭医生签约等方式,让更多有需求的患者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搭建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分层医疗和康复,这个过程,必定有诸多阻力,这些阻力或来自医疗资源配置条件所限制、或来自认知观念滞后等等。
不过,我们也看到了可喜的变化。伴随着各级医疗机构戮力同心,并做好自身建设,这张网络已经逐渐完善。同时,康复诊疗以及像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这样的专业人士的价值被更多人认可。
参考资料:
1、《 康复科里的八大专科康复,你都懂吗?》腾讯新闻
2、《康复治疗师能否直接从事针灸工作?官方明确答复:不能!》网易新闻
3、《从多方信源独家获悉,主管部门正在考虑将分类调回二类——技术人员,拟更名为“康复治疗技师”》八点健闻
4、《 中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中国知网
The End
编辑:祁明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