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晚间,电视剧《大博弈》在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单集首播。该剧由知名编剧周梅森老师执笔。对于老编剧的电视剧作品,只通过一两集的剧情,是无法对故事实现管中窥豹的。我只能粗略谈自己的看法,并且在稍后几天地继续追剧当中,实时更新我的看法。因此,这篇剧评文章有不正确之处,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
首先,这部电视剧的叙事是悠缓的,剧情展开,至少需要两三天也就是三五集的样子。周梅森编剧的《人民的名义》,属于比较独特的电视剧,一上来,就是较为集中的一次矛盾冲突。这样的电视剧,当然是非常好看的。但是,这种矛盾集中化处理的创作方式,容易商业剧的痕迹太重。这次,周梅森老编剧的《大博弈》,则不慌不忙,采用了娓娓道来的方式。
这种方式,有利有弊。坏的一面是,开局的几集剧情,没有什么重要的矛盾冲突,容易看点少,让部分观众觉得不够刺激,继而造成剧作在开局几集,便丧失了不少的追剧观众。而好的一面则是,这种娓娓道来的方式,更接近真实,而不是商业剧的技术流,接近真实,才能突出故事的内核,不至于被创作技术冲淡了故事的情感内涵。周梅森老编剧当然懂如何开局就好看,但这次的《大博弈》,他反而就是没采用开局便上大冲突的方式,这是编剧自己的匠心。
其次,这部电视剧是讲腔调的。其实,很多老编剧的电视剧剧本,大家如果只读剧本的话,都会发现他们浓郁的腔调感。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老编剧从文这么多年之后,已经形成了语言定式。这些语言定式本身,就是有腔调的。而且,老编剧们会以有腔调的台词为高级,越有腔调,越高级。
这种台词层面上的腔调感,当然也要一分为二的看待。我个人的看法是,低级的影视剧作品,台词上没有风格,软趴趴地絮叨。很多玄幻剧、流量剧,都是这个样子的。像《大博弈》啊、《正阳门下》啊这类电视剧,就有腔调感,讲台词创作当中的“字正腔圆”,这是懂行编剧自发的。但是,最顶级的电视剧,则是去腔调的,把腔调化为无腔调。《大博弈》目前的剧本层面上的腔调化,属于周梅森编剧的故意为之,求高级感。
继而,可以聊演员们的表演了。首集剧情内容当中,让观众们最为舒服的,应该便是杜源饰演的钱建国了。这位老同志,全心全意为了北机,这份拳拳之心,本身就足以让观众们动容。而老演员杜源呈现的角色,又是带出了角色的腔调感的。尤其是在台词处理上,杜源追求了这种腔调感的表达,正好和周梅森编剧追求的风格相符。
其他配角演员方面,句号老师呈现的反派角色,也是拿腔作调的。而这种腔调,正好是剧本需要的脸谱化的人物。还是那句话,千万不要觉得“脸谱化”就是一个坏词语,在很多影视剧作品当中,是非常需要这些脸谱化的角色的,且同时需要一些有脸谱呈现能力的演员才行。因为剧本自身的腔调感,正好温和了杜源、句号等人的腔调化的表演,所以这些角色就非常出彩了。
而回到秦昊的表演当中来,可能就会让部分观众觉得不是那么舒畅了。秦昊自身的表演风格,就是去腔调化,努力寻求一种真实的人的生活状态,把角色往最平常当中来表演。这种去腔调化的自我表演认知,让秦昊在驾驭周梅森编剧的剧本角色的时候,是相对吃力的。秦昊的去腔调化的表演越精进,角色呈现出来的气质就越吃力。而很多腔调化的台词,秦昊的表演,则气势上出不来。
比如,杜源饰演的老领导劝秦昊饰演的男主角,来当北机的厂长,老领导的这些劝勉的台词,说得就非常有腔调气势。而第二天,男主角给厂里边大家开会的时候,转述这些话语,气势就跟不上了。剪辑师处理这段戏的时候,只能把秦昊的发言和杜源的发言混剪到一起来。这就是去腔调的表演,遇到了有腔调的剧本,必然会出现的小尴尬。但我们不能就此就认为,剧本创作,有腔调高级,或者,没腔调高级。这是需要辩证观看的。
演员的表演方式,也是需要辩证观看的。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大博弈》目前的剧本情况,并不适合秦昊的这种较为个人化的表演方式。秦昊的这种表演,可能在一些个人主义倾向更浓郁的作品当中塑造角色,更具备一些优势。而在振兴老企业这样的集体主义气质浓郁的作品当中,秦昊的表演,就容易丧失角色气势了。如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我会继续追这部电视剧,并且持续提供个人看法。(文/马庆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