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23个中国记者节,今年是新法治报创刊40周年,在这样特别的日子里,我们聚焦新生代记者的传承和接续发力,讲述在法治新闻宣传报道一线以新力量践行新使命、开启新征程、铸就新辉煌的生动故事。
脚沾泥土直击一线
应急消防编辑部胡榕
一名合格的记者,如果没有去到新闻一线,脚下没有沾上泥土,无异于“隔着玻璃看庄稼,围着饭桌话桑麻”。2022年,我省遭遇罕见旱情,作为新法治报的一名年轻记者,我走进田间地头、深入鄱阳湖畔,见证了许多抗旱故事,捕捉了不少动人瞬间。
有一群人,扛着3米长的钻管,在农田旁选址钻井,把钻头钻入地下400米处,他们是来自中国安能第二工程局南昌分公司的抗旱“打井队”;有一群人,不惧高温,24小时执勤备战,割草巡航护生态,他们是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监测员;有一个人,每日巡查救鸟,挖塘蓄水,他是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洞子李村“候鸟医生”李春如……他们冲在一线,无惧“烤”验,积极为抗旱贡献力量。
作为一名应急消防编辑部的记者,我经常要“走南闯北”。应急队伍在哪里,消防员救援现场在哪里,我就出现在哪里。战山火、抗洪水、缓旱情……应急消防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挽救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李胜利、吴刚、彭阿瑞、左涛文……我用文字和视频记录下多位“火焰蓝”救援的感人瞬间。
从夏日走马而过,到冬日步履不停,南昌西站见证了我太多行色匆匆的瞬间,每每归来,脚上那双沾着泥土的白鞋早已泛黄。
敬一丹曾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确定前行的方向。在路上要遇到多少人,才能知道与谁同行。”选择新闻,选择法报,是书生意气,是挥斥方遒。我爱山河湖泊,也爱手中的笔。
新时代新力量,今天已经来临,而我也在奔赴下一个新闻现场。
离现场近点再近点
法检新闻部王白如
记者这个职业,一直以来于我而言都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踏步走向一线,了解人物过往;执笔写下风云,记录所见所闻;镜头拍出故事,定格动人瞬间……这些既是我心所向往,又是我真实所获。
2021年,在万安法院开展采访工作时,我偶然听说他们院里有个涧田法庭,坐落在大山深处。时任该庭庭长的乐瑞晶,是土生土长的万安人,在这个法庭一待就是八年。我顿时就来了兴趣,跟联络员沟通后,定下了一个初步采访计划。
2021年12月20日,我在万安法院见到了乐瑞晶。我这才知道,去涧田法庭要翻过三座山,这一路并不容易。
开车前,乐瑞晶很谨慎地检查了一遍车子。联络员在旁边解释道:“车子开这样的山路,很容易抛锚,所以乐庭长每次都要检查车子一遍才放心。”
七弯八绕,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涧田法庭。原本乐瑞晶约好了下午的开庭,没想到当事人临时打来电话,说同意调解了。
乐瑞晶在打电话时,说的是当地方言。这种方言难懂,也难学。书记员在旁边给我充当翻译。几番下来,我也逐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采访结束后,乐瑞晶送我们回院里。为了让我更熟悉这里,他特意选了另一条路。据说,这条路以前还是水路,他曾乘船去开庭。
车窗外纵横交错的田地,在夕阳下竟有些波光粼粼。当记者的时日算不得多久,但这些亲眼见过的光景,总是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回。
我走过九曲十八弯的山路,见过大山深处的法庭;顶过满头风雪,跟过奔波数里的法院执行。我想,“对笔下的文字负责”是每一名记者的使命,为了让这些文字更生动、更真实,我愿意尽己所能离现场近一点、再近一点。
当好报社“守夜人”
融媒体中心出版部饶踵凯
很荣幸能在新法治报40岁生日之年加入这个大家庭。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报纸编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明白了作为一名编辑所要承担的责任。
每天9时,我们一到工位,除了看当天出版的报纸,学他人亮点、找自己不足,还会向其他报纸“取经”,开阔自己的思维。学习过后,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拿到记者稿件,第一件事便是对稿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名字、职务等一一进行核实,文中重要的提法和重要的论述也要找到相关出处……一张容纳三四千字的版面,我往往需要花费两三个小时,才能将其打磨成报纸初样。随后,经文字校对、主任、当班编委的“精雕细琢”,最终出炉“成品”。出版部每个编辑每天至少要处理两个版面,时常一不小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报社“守夜人”。
“我觉得可以三个人放左边,两个人放右边。”“图片可以用圆形,这样版面不会太呆板”……还记得自己在这里编辑的第一个版面是关于5名获奖人物的整版报道。当我在纠结如何权衡5人关系并把版面做好看时,是主任和同事你一言我一语地为我出谋划策。正是因为部门融洽的工作氛围和同事们的专业、热情,让我对工作越来越有信心。每当有好版面、好标题被大家认可时,我心里会有说不出的成就感!
如今,0.1毫米厚的大样纸张在我的柜子里已经堆积了三寸之高。但我知道,想要当好报纸编辑,并非三寸大样之功。未来,我将继续坚守新闻理想,与同事们一起讲好江西政法好故事,传播法治江西最强音。
为理想步履不停
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部何山
作为一名新媒体编辑,加班是家常便饭,忙碌而快节奏的生活亦是日常。
我身边的朋友都曾开我的玩笑,“找不到她的时候就是在值班”“找不到她就去微信公众号看一下有没有发稿子”……每次听到这样的对白,我都习以为常地笑笑。我想,这已经是小编的责任所在。毕竟在小编的心底里,没日没夜地发稿已经“融入灵魂”。
回忆起这一年的点点滴滴,我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挑战,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在这些历练中逐渐成熟起来。
凝神之间,我回想起今年年初疫情防控时期的那段工作经历。
24小时在线,一边在超市买菜,一边用手机发微博传视频,骑着自行车飞奔几公里到报社抢发新闻……我的同事们有的顶着寒风夜雨采访,有的在牛棚里睡觉,有的在高速路口蹲着吃泡面……大家都在尽最大的努力记录“疫”线的故事。如果说记者是冲锋在前线的主力军,那么小编则是最坚强的后盾。彼此的默契,有时只需一个眼神就能心领神会,以最快的速度发布最新的消息。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也学会了什么是责任和担当。唯有勤奋和努力,才能做一个称职的小编。
我想起刚入职时,父母对我的鼓励和期许。“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的信念和理想。未来的路山高水长,或有艰辛或有困苦,但我相信,坚持地走下去、不停地探索和学习,有彼此的陪伴和鼓舞,终能成长。
很幸运能做热爱的事
新闻中心江国稳
我不是一个职场小白,也不是一个媒体新人。五年的电视新闻从业经验,曾印刻下我驰骋的青春。我在即将到来的而立之年选择了新的征程——成为一名新法治报记者。
今年6月9日,我开启了在新法治报的第一次采访。20余名清洁工人的工资被公司拖欠,虽然总金额仅2万余元,但对于挣辛苦钱的清洁工人来说,这或许就是他们唯一指望的生活来源。不敢马虎,我和他们约了地点,见面了解情况,随之一同去了清洁公司找负责人。最终,对方许下承诺,并写下欠条。
虽然采访的过程已是轻车熟路,但是于我而言,未能当时为求助人讨回拖欠的工资还是有些遗憾。随着稿子的见报,一大早我就接到了求助人的电话,对方称清洁公司负责人想与我联系。本以为事情有了进展,结果刚接通电话,对方就劈头盖脸地质问:“我已经写了欠条,为何还要曝光我?”我只能尽量保持理智与之沟通,因为我知道真实地采访和报道是每一位新闻记者的职责。
如今,我已经在这里工作了5个月,工作还是未能做到信手拈来。每一次稿子被打回补充,甚至编辑改稿时的皱眉,都曾让我“怀疑人生”。所幸,这样的情况在一次次的学习和一篇篇稿子完成后也得到了好转。
“你这算转行吧?”一位朋友向我打趣道。在他看来,从电视采访到纸媒报道,是一种表现方式的转变,需要具备的是一个新的思考方向。不过,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我是立了一个新的目标,而后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我依然还是在做着我热爱的事。
当下是个不错的开场
新闻中心王琨
2月16日,背着黑色双肩包,我第一次踏进了报社的大门。背包不重,里面放着一份空白的记事本和我的简历。我站在报社门口,心里没底,但又心怀期待。最终,我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
8月份,是我转为见习记者一个月。当时,接到一名市民的求助,他开小车在路上正常行驶时,撞上了道路中间的绿化树。
绿化树何以在路中间?为探究事故背后的原因,我来到现场采访。在调查中,事件逐渐清晰了起来。这几棵树原本在道旁的,后来,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它们却被遗忘在了路中间,多年无人移栽,已引发多起事故。
采访时,有人对我视而不见,有人质疑我的身份,有人在打马虎眼。
“你不要惧,讲清我们的态度,报道真相就不怕。”我的脑子里闪现出了部门同事对我说过的话。
于是,我从包里取出采访函,摆在他们面前说道:“你们怎么做,我就怎么报道。”
采访当天,树木被挪走了,一些工作人员在做善后工作。
这篇稿子写出来后,获得了领导肯定,也让我对今后的工作更有信心。
10月27日,是我转为正式记者后第一次出差。之前的双肩包容量不够了,出差前,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背包,把需要的一切都装在里边,心想这或许会显得我更专业一些。
但是,采访路上,因为背包太大太重,使我的步伐拖泥带水。我看着前辈们轻装上阵,游刃有余地跟别人交谈,我很向往这种举重若轻的姿态。
11月8日这天,应该是我在景德镇出差的第三天了。背着一个大小更适合我的背包,每一步都走得轻盈且扎实,与我的第一个记者节撞了个满怀。未来是什么样的,还无从窥探,但我想,当下是个不错的开场。
定格不平凡的瞬间
公安新闻中心龚辰欣
我是一名今年7月才入职的新记者,记录萍乡市莲花县公安局“背包住村”工作是我第一次蹲点采访。
10月12日,我跟随莲花县公安局坊楼派出所教导员黄雄虎和辅警樊乃吉前往高洲乡高滩村,开展两天一夜的“背包住村”体验。
白天,住村民警外出走访,晚上回到住村家庭吃饭。走访群众、调解纠纷、检查重点场所、召开警民恳谈会……这就是他们的住村生活。
村民黄忠明的儿子在外地上班,他已经习惯在微信上“打扰”黄雄虎,两人已成为老朋友。走访结束时,黄忠明夫妻两人不断说:“哈喂来歇!哈喂来歇!”黄雄虎给我翻译,“哈喂来歇”是莲花县的方言,表示“请下回再来玩”。
跟着黄雄虎来到有吸毒前科的重点对象老王家中走访。我才知道,帮扶救助戒毒康复人员也是民警的职责。
“我现在有110亩的果园,还养了鸡鸭鱼。吸毒真是我人生的一大败笔,不过现在警察都和我成为朋友了。”看得出来,在民警得帮扶下,老王已经走出了那段不光彩的经历。
基层警务实践的创新,在于细心;爱民护民为民的根本,在于用心。正如黄雄虎所说,只要你用情服务群众、用心解决问题,大家的心就不会有距离了。
做好新闻工作,正如做好基层社会治理,用心了,就不难。新闻作品要接地气,冒热气,有烟火气,我想到了“哈喂来歇”这一莲花县方言,并运用到《背上的“流动警务室”》稿件中。于是,群众的生活和语言、民警的日常工作点滴,成了笔下平常但不平凡的文字。
作为一名记者,我常常提醒自己,要用心用情,做好一名记录者、讲述者、见证者。
我的第一个记者节
融媒体中心新媒体编辑部艾钰
最初踏入新法治报社的时候,我是懵懂、迷茫的。那时候我尚未毕业,来报社实习,第一次接触传统媒体行业,也对政法新闻报道不太了解,很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不能胜任工作。但前辈一次次教导、领导一次次鼓励,给了我很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最幸运的是,毕业后,我顺利通过考试,成为报社新媒体编辑,领导还给了我很多在融媒体产品上的发挥空间。第一次做交互海报、第一次做动态效果、第一次完成条漫文案、第一次“全网推送”……这一系列的“第一次”都发生在法报,发生在我人生的第一个落脚点。
当看到自己编辑的微信公众号第一次进入政法新媒体月榜单,觉得付出的努力终于有所回报,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极大的肯定。
这些日子里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参与融媒体策划的过程,我的“双重属性”让我不仅要在保证不出差错的情况下完成日常的编辑工作,还要在空闲之余思考创意和选题。
所谓创意,是创造新的事物,也是旧元素的新组合,让旧的事物产生新的关联。旧元素哪里来,靠的就是平时的观察和积累,这样在每一次创作的时候才不会灵感枯竭。
很感谢法报给我的这无数个“第一次”,我会继续坚持在新闻这条道路上行走,坚守身为新闻工作者的担当与使命,创作更多有价值的作品,用尚显青涩但诚意十足的语言发出青春的声音。
漫画/刘晨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