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中国人自古就有赏石、捡石和藏石的爱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赏石早已融入到中华文明之中。奇石之所以能赢得朝野共赏,倾倒众多文人雅士,遍载文赋典藉,究其根源,不仅在于其外在美,更决定于其的而是奇石蕴含的精神魅力。“石不能言最可人”,石头是不会说话、不会有思维的,但它能善解人意。真正爱石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块石头,都寄托着人的一份情感,仿佛就是人身心的一部分。
赏石文化具有拓展的创造性艺术与科学展现着人类情感与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人类情感生活的折射,也是人类最高智慧的结晶。从春秋战国开始,儒家追求自然人化与人化自然的自然观,便已经崇尚自然赋予的感情与色彩。不仅如此,还有道家倡导投入自然,标举道法自然,强调人要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倡导见素抱朴、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
在观赏石的鉴评要素上,北宋确立了“瘦、皱、漏、透”的审美标准,经过千年演变,现代人对赏石的气格、风骨、神韵、品味以及“形、质、色、纹、韵”基本要素的综合鉴评又有了新的认识,实现了“以外在形态为主”向 “以内在属性为主”的转变。在观赏石的鉴赏活动中,人们也突破了传统的“简单求奇”及狭义片面的审美框架,更加强调鉴评的全面性、科学性、艺术性与逻辑性的统一。
现代赏石人提出的“石乐人乐,以石为乐;石身人身,以石修身;石性人性,以石养性;石道人道,以石悟道”及“神与物游”“意与境浑”等中华石文化理念,实际上也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当今世界文化形态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趋势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积极健康的赏石观,充分认识观赏石的主要特征,以人为本,合理开发、利用、收藏、保护观赏石资源。
每个地区的石头是一种色类,一种比重,一种石头硬度,但各色石头均不具放射性,地区与地区的石头完全不同,其产品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这么多国宝文物,都是我华夏民族历史文化的见证,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它们熠熠生辉。
中华石
此中华石的主体颜色为黑色,石头表面覆盖许多图纹,大多数石头的基本成分都是二氧化硅,而图纹是由于地壳运动变化过程中熔岩挤压后,经历上千万年的时间形成。用它做出的佩件及摆设品,色泽艳丽,搭配美观,加以精做的雕工,更是巧夺天工,美不胜收。从崇尚自然,到赏石悟性,从欣赏其形象、质地、色彩等形体美,到领悟其气质、神韵等意境美,赏石是一种感受,是中华文化的缩影。
伯乐相马
“伯乐相马”是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代韩愈《杂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真切地描述了伯乐的重要。此伯乐相马石惟妙惟肖的将伯乐相中好马时的愉悦神态和场景形象地表达出来,直观地展现了伯乐相马这一典故,也表达了人才需要如伯乐一般的人将其提拔,才会激发人才才能的展现。
这两款奇石均在广州宝城文物经营有限公司委托拍卖,是永不磨灭的艺术珍宝,收藏价值很高,深受爱石收藏家的喜爱。广州宝城文物经营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鉴定、咨询、委托拍卖和展览交易等于一体的高端文物艺术品企业,总部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中华广场,具有《文物经营许可证》资质。公司坚持传承艺术经典,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
赏石是一种发现的艺术。一方佳石,它是无言的诗、不朽的画、无声的歌。赏石文化越来越彰显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赏石文化其鲜明的时代性,具有比古代赏石文化更为广泛的多元性、可塑性和能动性。赏石文化具有顽强的民族性,它始终贯穿于中华文化的各个发展时期,用文化底蕴渲染在艺术品中,其价值必然越来越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