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的紫禁城里,冬天不仅有“暖气”,还有奢华的美食、数不胜数的庆典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众多冬日习俗。更重要的是,冬天到来,就意味着一年行将结束,过了最冷的三九天,差不多就到旧历的年底了,在这个时间,清宫里处处都是新年的味道。
01
有“地暖”但常发生火灾
对于如今的北方居民来说,冬天取暖的来源大多数离不开“火”。在清代紫禁城,火同样是冬日取暖的重要来源。因此,在紫禁城,如何很好地利用火,是王公大臣们的头等大事。不过,明清两代,各种天灾人祸曾引发了紫禁城中若干次火灾,其中绝大多数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清代时,紫禁城建有“供暖”系统。当时,紫禁城的主要建筑依靠地面下砌筑的“火道”来实现,与如今常见的地暖极为类似。紫禁城“火道口”一般设置在大殿外廊子上的灶口,这是一个一人多深的炕洞,负责的官员将宫内专用的木炭填入这个炕洞中燃烧,以实现对屋内进行供暖。宫廷烧“地暖”多使用木炭,最高档的木炭被称为“红罗炭”,据说当时盛装这些木炭的荆筐都要刷上一层红土,故有此名。至今西城区还有一条街道名为“大红罗厂街”,就是因为当年管理这些红罗炭的机构设置在这条街上。当时,不同人有不同的供炭标准:皇太后120斤、皇后110斤、皇贵妃95斤、贵妃75斤、公主30斤、皇子20斤、皇孙10斤。
嘉庆二年发生火灾的那天,郝世通负责乾清宫殿内的供暖事宜,郝世通在燃烧完木炭后将火熄灭,按照规定本该是将烧完的木炭收拾后放坛子里,再放入炕洞中,以备下一次继续使用。而他则贪图便利,没有将坛子放在规定的位置,而是临时放在了乾清宫东穿堂的楠木格子旁。结果木炭复燃,导致了火灾。作为“正宫”,乾清宫被焚毁,令已经退休的乾隆皇帝五内俱焚。更让他焦心的是,乾清宫东侧的昭仁殿里陈放着他辛苦大半辈子搜集整理的“石渠宝笈”,而一场大火将这些珍贵典籍尽数焚毁。
火灾的第二天,乾隆帝下了一道敕旨,这是一份十足的“罪己诏”,他将这次火灾的原因归于是自己“受恩过厚”,于是上天让他要有一点点的儆戒。最终他将罪责归于“政事有缺”,并且强调一切过失“皆朕之过,非皇帝之过”,并要求审理此案件的官员们对肇事太监从轻发落。
02
三个整月吃“锅子”
冬日是进补的好时节,深居宫中的帝王后妃们也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清朝历代的帝王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不同的饮食食谱。乾隆皇帝将紫禁城内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极致。乾隆皇帝对苏州菜情有独钟,他一心想着回到北京也能品尝这样的美食,所以干脆将烹制苏州菜的当地官厨带回了紫禁城。
到了道光时期,由于国力的衰微,再加上道光皇帝本身提倡节俭,因此膳食上也显得比较寒酸。以道光七年(1827)除夕,皇帝早膳的菜单为例,可以看到,菜品无非是小炒肉、溜野鸡丸子、海参溜脊髓、鸭子白菜锅子等寻常菜品。
清宫里帝后的饮食极尽奢华,宫女们也能在冬天享受民间少有的美味。晚清曾经侍候过慈禧太后的宫女何荣儿,对清宫饮食的一些回忆被记录下来,里面讲到,每年“从十月十五(阴历)起每顿饭添锅子,有什锦锅、涮羊肉,东北的习惯爱吃酸菜、血肠、白肉、白片鸡、切肚混在一起。我们吃这种锅子的时候多。也有时吃山鸡锅子,反正一年里我们有三个整月吃锅子。”由此可见,宫里在冬日非常流行吃“火锅”以补充热量。
03
家宴和国宴
在清代,冬季的紫禁城内,会有很多庆典,比如乾清宫家宴、元旦国宴等。清代的国宴以“满席”为主,其中每一桌宴席上摆放什么菜品,都有严格规定。而且按照程序,整个宴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宴席上摆放的是各类“饽饽”,因此这个阶段也称为“饽饽宴”。此时每张宴桌上摆放的有各色点心十八盘、瓜子四盘、馓子三盘、福禄马四碗、干果十二盘、鲜果六盘以及小猪肉一盘、鹅肉一盘、羊肉一方等。接下来的一个阶段则称为“酒席宴”,此时桌子上要有小猪一只、鹅一只、羊肉若干。
清宫家宴则是皇帝一年里少有的一两次和妃嫔、皇子们一起用膳的机会。不过,家宴中,妃嫔和皇子要分开和皇帝团聚,以避免成年皇子和年轻妃嫔之间会有“非礼”事件发生。家宴一般是皇帝和后妃们一起吃早膳,和皇子们一起吃晚膳。
不过,这也不是固定的模式,用膳地点也不固定。如乾隆二年(1737年)的一次家宴,乾隆皇帝和后妃们一起进膳,时间从下午五点半左右开始,先上汤饭,包括一盒粳米粥和酸奶子以及一盒卧蛋汤和野鸡汤,第二道则是各类小点心和奶茶,第三道则是酒馔,乾隆皇帝的酒馔有四十道菜肴,摆成五行八列,皇后的则是三十二道,妃嫔们则是十五道,最后一道是果品。宫宴时,都是皇帝先吃,之后,后妃们才能动筷子。
04
送“福”迎新年
在旧历中,冬至是非常重要的一天。每年冬至,皇帝要例行祭天。而且清宫旧历记载,从冬至这一天,宫里就要开始书写《九九消寒图》,这种消寒图样式有很多种,例如有的是画一棵素梅树,上有九朵梅花,每朵梅花九个花瓣。从冬至数九开始到九九数尽,每天用颜色笔染一个花瓣,当然颜色要根据这一天的天气情况而更换,如此八十一天下来,不但为冬日增添了几分乐趣,还绘制出了一张多彩的消寒图,可谓两全其美。
冬至开始,就是漫长的数九寒冬。对于古人来说,这段时间固然漫长,却多充满期盼,因为寒冬总是与春节形影相随。特别到了年关将近的时候,紫禁城里和民间一样,洋溢着新年的味道。作为“天子”居住之所,紫禁城里的“辞旧迎新”风俗,自然与民间有很多不一样。
从农历十二月初一起,宫里便开始为过年做准备。这一天,皇帝要书写“福”字赐给王公大臣们,这一习俗在乾隆年间成为定例,书写福字的地点就在紫禁城的漱芳斋。大臣们都以能得到皇帝赏赐的福字为至高荣耀。
◎本文原载于《北京晚报》(作者杨征),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