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关键词:客制化、堆料、13代、MATX中塔
01/ 中高端性能方案
机主的用途需求
● 用途:编程、深度学习、工程项目,业余游戏
● 平台要求:着重CPU,显卡高于3060,32G内存,有wifi蓝牙
● 预算:原定15-20K左右
● 风格喜好:内敛、质感、紧凑适且适合桌面展示
受益显卡降价跟等待期间新品发布,原定的12代i7+甜品卡,最终调整为13代i5+中端卡,而且价格低于原预算,最终整机效果如下,对了机箱方案选了小众的客制化机箱aboStudio ContainerL 。
猛男配色
因为机主对于视觉风格的喜好,经过讨论之后,我们还的定了之前的【猛男配色】方案,就是黑色主体,加上“低饱和复古粉”,之前Q58、V11,两次方案都获得了网友的喜好,实际效果也挺醒目,所以这次就继续沿用了。
灯光色值 hex triplet:#ff575a ; RGB:255,87,90 。跟普通低饱和粉有点不同,加了一点“玫红”,会更加复古(我编的)。
对应的定制线也是我找到“最淡的粉”了,长度也是专门手动量的,供参考:主板24pin 30cm;cpu供电8pin 65cm;显卡供电8pin 长度55cm。均为含电源接头长度,目前感觉线材长度基本刚好,符合设计预期,走线也供参考。
补一个晚上灯光效果
aboStudio ContainerL 方案适合哪些人?
● 做工/用料党,跟笔记本/手机等设备一样的6系铝合金+CNC工艺~
● 生产力工业风/设计爱好者,aboStudio家的风格是一直很稳定的走工业设计风格,你有这方面偏好的应该会喜欢
● 细节控,ContainerL可以算aboStudio家第三代产品了,前一两代的产品给人的感觉是堆料感,而到了ContainerL细节也真的是补全了。
● 中高端预算装机方案,10K起步方案比较建议
● 桌面爱好者,综上特性,aboStudio ContainerL 是很适合用于放置桌面展示的箱体
抄作业参考
弄了两套配置,分别是i5/i7,aboStudio ContainerL 冷排可以上到280,所以实际你要上到i9也是没问题,就是最好可以优化下BIOS功耗设置(降电压)。
02/桌面效果展示
aboStudio ContainerL 官方尺寸箱体大小大概32L,在塔式箱体中算尺寸比较紧凑适中的,加上本身到位的机身细节和特别的机械轴开关按键,所以也特别适合放在桌面当“手办”箱体,我个人最喜欢的就是他们家的侧透开窗方式,并非简单的整面玻璃,而是保留复古的挖孔+玻璃+无螺丝固定,侧透视觉效果就很好。
真力G ONE
既然是黑色的箱体,就刚好把黑色的真力G One搬出来搭配了。
除了颜色,真力G One刚好也是铝制金属腔体设定~ 整体风格质感也很适合。
真力G One 主要因为这款箱体针对就是近场和桌面为主,虽然是3寸箱,声音表现又有超出箱体大小的萌差感,所以也让它收获不少要求兼顾颜值/实力的拥趸。
真力G One 声音部分解析,细节和声音定位都不错,声音能量感已经非常强了。低频部分表现根据个人偏好会有不同的反馈,不过这个也简单,大不了再加上一枚F1可以轻松满足需求。
明基PD2705U
光看产品型号的话,明基PD2705U感觉就是之前经典型号PD2700U的升级款,那么这款产品到底提升了,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卖点?
● 4K分辨率,10BIT色深,经过出厂校色,sRGB模式下△E≤2;
● 25区亮度色彩均匀性调校,避免阴阳屏,保证了优质的色彩效果;
● 特设UC开关,可对屏幕亮度和均匀性调节
● 四大专业模式(CAD/CAM模式、动画设计模式、双色彩模式、暗房模式),满足各类创作者需求
● 增加“小热盘”,更加方便调整屏幕功能设置
● 增加全功能Type-C,数据/供电 一个接口即可满足
PD2705U比较值得关注的新功能设定,主要就是针对画面的【UC开关】,方便调整设置的【小热盘】,另外全功能Type-C接口也是刚需升级了,以及外观也更有设计美感了。这些升级,都让PD2705U功能性更加完整,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型号选择。另外很多人可能不知道,PD这个系列是线下和专业设计圈里面认可度是很高的,甚至导致二手价格都很保值,实际装机设计需求的用户也是较多指定这个系列机型。
我也是第一次看到PD2705U的实物,有些意外居然没有偷懒沿用以前的设计,而是重新设计了一个机身,整体在保持专业感设计同时,优化了很多设计细节,比如机身正面线条更加简洁甚至纤细,然而实际机身质感是比较厚重的那种,另外类似专业显示器那样正面取消了一切视觉反光/显眼的部分;背面数据接口倒是增加了比较醒目的接口提示,而且用于外接扩展的接口除了改回在显示器侧面的设计,另外也包含USB-A和USB-C口,整体实用性简直了~
这次的这台机子也是可以满足于生产力/工业设计需求的,所以搭配PD2705U整体感觉刚好,我用这款做工业设计的时候喜欢用双色彩模式,一边用CAD/CAM模式,看到的模型线条会更根根分明,另外一边用sRGB模式看渲染上色的效果,工作效率会提高不少。适合有相关需求的用户参考。
座为ZUOWE Fit人体工学椅
装机装累了,需要一把舒服的椅子休息下~
比较巧,这把椅子也算【客制化】后的成本,而且前后折腾了许久。
选这把椅子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的设计比较符合我平时的风格调性,后续工作室装饰风格肯定也是这样的简约设计居家风格;然后就是布面(织物面料),这次特意换了布面椅,就是用了一段时间网面,感觉想用回以前公司上班布面的感觉,触感会更舒适一点;然后就是支撑设计,ZUOWE Fit 我实际是二进宫,之前已经体验过,坐感/支撑都符合我的习惯,也没有一些“夸张”的支撑设定,总体就是给你良好/正确的坐姿矫正支撑,如果你是长时间(5-8小时)坐姿,个人建议选个可以保持正确坐姿的椅子,而不只是“舒服”的那种,其实就有点类似跑鞋,踩屎感的那种,你走久了反倒不一定舒服。
具体客制化了什么?就是背面铭牌拉~光想铭牌就想了许久,感觉还有梗可以玩。
光阴荏苒,后世的古董鉴定师看到这把椅子,将陷入沉思
最后鉴定为:明 普魯士織面南官帽椅
用料和做工细节也不用担心,原厂是给豪华车座椅代工的,ZUOWE Fit 的细节甚至追求到了包装/指示贴纸。椅子采用的缓冲海绵,也是德国巴斯夫的发泡材料,保证了长久的使用寿命,椅子包含控制器也采用了进口件。
针对身材、环境、坐姿的自适应调节功能也都完整,比如全向调节功能扶手、头枕,以及你可能没看到的腰部支撑位调节,就是这些一体化设计做得很好,所以让我对这把椅子印象很好,也就有了这次订制版。
雷蛇巴塞利斯蛇V3专业版
这次搭配的鼠标选了巴塞利斯蛇V3加上专门的充电底座,这样的组合当然不只是为了方便,跟重要是为了体验下套装之后解锁的4000Hz轮询率,相较于DPI,实际我对轮询率会更加敏感一点,游戏鼠标在1000Hz停留了大概有十来年了?我记得游戏鼠标很早就进入1000Hz,目前这套组合能让我体验到到4000Hz,做细微操作也会更加平滑(其实高刷显示器也有类似效果)。
IQUNIX ZX75重力波
真的是钱包跟不上IQUNIX更新速度,但ZX75设计也真的太好看了吧!!!
主要就是为了颜值买单,当然还有右上的多媒体旋转按钮,白黄配色组合也是很靓,依旧支持三模无限,内置电池,可惜我到的适合只有cherry轴,本来想试下ttc的,未来可能自己替换轴试试,毕竟也支持热拔插换轴。
03/ 关于aboStudio ContainerL
这这边主要针对aboStudio ContainerL 的结构优缺点及安装过程的注意事项做下说明。
aboStudio ContainerL内部结构跟目前MATX开始流行的紧凑结构基本一样,烟囱风道(说垂直又要被原教旨主义者纠正),电源面板前置,目前包含一些主流箱体(乔思伯D3x系列,asus冰立方等),甚至包含一些其它客制化箱体,所以大家已经基本认可这种结构设计,区别就在于各家的设计调整。
aboStudio ContainerL 实际没有选一个极致紧凑的设定,所以兼容了280冷排、ATX电源,甚至完整的4PCI插槽空间,而且最多可以安装四颗12cm风扇,也比较好保证整机一个良好的散热效能。下面就是我实际安装过后对aboStudio ContainerL 的缺点/安装注意事项的说明。
前面说了aboStudio ContainerL细节进步了很多,那么有多夸张呢?主板固定螺柱有采用定位螺柱,这个是专业机箱大厂会选择的设计,我记得他们以前产品有给他们建议过;螺丝预涂螺丝胶,这个一般是精密设备会用,比如笔记本,用途是增加螺丝稳固,避免震动导致脱落等,你可以找下还有哪家会有这样的细节。还有众多方便你安装的细节,真的是进步好多。
整机视觉元素包含侧透开窗设计,类似服务器抽拉扶手,机械轴开关,还有就是无处不在的蜂巢六边形,难道设计者也是墨菲斯托的粉?
aboStudio ContainerL 缺点/注意事项
● 保留这类客制化箱体的常见问题,无前置IO接口设计
● 显卡限长330mm,这个算注意事项,主要是最近高端性能用户对4090的关注度太高,如果你考虑上4090的话,就要注意型号选择
● 支持2.5”设备安装,当然个人建议能不装,尽量不装,主存储尽量主板M.2设备搞定,扩展存储外置网络化;如果必须装,可以考虑贴在电源上
● 搭配的机箱风扇建议选12015规格的,避免对显卡区域、冷排区域的挤占。我这边就搭配了四颗利民的C12015,来保证风道效能。
● 可以选择ATX电源,但尽量选机身长度≤14cm长度的,比如我这次选的九州风神DQ1000M-V3L,一方面功率达到1000W,保留了较多的未来升级空间,而且机身长度14cm符合要求,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不贵,已经跟850W的相当。
280冷排,aboStudio ContainerL 支持280冷排,所以你配只能选280尽量直接选280,我这次选240主要是九州风神这个新品冰魔方240灯效太好看,而且灯光风格也符合这台机子的设计,所以就选了冰魔方240,实际效果也确实出色,除了目前没有280有点遗憾,噪音控制\散热效果,甚至价格。。。都很满意。最近水冷散热厂商也开始杀疯了。
看到冷头灯光效果,你就知道我为什么强烈建议选它了
04/ 整机性能实测
玩家国度ROG STRIX B660-G GAMING WIFI
依旧,这次机子订制过程实际有两三个月,所以刚好遇到了12代升级到了13代。机主原定的配置是i7 12700,甚至到了13代发布后也是(因为12代大核较多),不过后面13代毕竟价格调整了一些,然后性能确实大部分情况下超过i7 12700,所以就替换成了i5 13600K了。
搭配的主板,机主的预算上Z690甚至Z790都没问题,只不过这台机子不超频,只求默认稳定,能完整释放性能即可,所以最后还是选了B660芯片组的方案,这样主板就直接省了1K左右。内存则选了D5,因为跟D4的差价可接受,然后目前D5主流频率已经到了5600-6000,算跨过了值不值的平衡点,加上战未来属性,也更建议13代跟中高端用户,选择D5的方案。
确定B660之后, 其实主板一开始考虑的是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D5,毕竟走量型号,不用担心后续BIOS优化支持,目前稳定度/性能释放也都OK,性价比出色,也是少数D5有现货的型号,不过后面居然发先忘了这款:ROG STRIX B660-G GAMING WIFI 。
ROG STRIX B660-G GAMING WIFI 虽然会略贵一点,但实际还是低于一开始的预算,而且供电更强未来上i9也OK,功能更丰富,颜值也更高,甚至配色也更符合这箱子,就这么一“忽悠”~机主也被我说服了,直接选定了 ROG STRIX B660-G GAMING WIFI 。
当然如果你更在意性价比TUF GAMING B660M-PLUS WIFI D4/D5都可以考虑。
13代+B660的使用注意事项:13代出来,因为无缝支持上一代主板,所以搭配B660\Z690也会成为不少人的选择范围,但新手请注意!主板是支持,不过要在BIOS更新之后,比如ROG STRIX B660-G GAMING WIFI是支持,不过我买的自营库存比较久,bios还是去年的,直接上13代就点不亮了。当然这种时候ROG/华硕这两代中高端产品(包含TUF)也都开始支持“USB BIOS Flashback”功能,就是可以免开机更新BIOS。当然你购买的时候可以让商家帮你预刷好是最好的,“USB BIOS Flashback”只能算应急。13代的使用除了更新BIOS,Intel ME driver也要一起更新,主板BIOS下载页面里面也有。
BIOS设置,不少人会关注功耗解锁,阿苏西家族产品基本默认就是解锁的,所以新手也可以不用担心,一般对应内存加载下XMP设置后,就可以获得完整的性能释放。当然我这边也更新一个13代会开始受到关注的玩法,就是降低处理器电压,从而降低功耗/温度。目前13代功耗提升确实比较明显,甚至对台式机散热的压力也更严苛,i5还好,i7和i9对于小钢炮来说就挺吃力,这种时候你可以考虑适当调低电压,比如-0.05或者-0.1,一般功耗可以低几十瓦,温度也会直降低一二十,而性能基本是一样的。
APE一般默认都是开启,就是解锁了功耗限制
比较实用的优化设置就是降低电压
选个“i5”算什么生产力?
实际性能表现我这边对比的是i7 12700和i5 12600KF的数据,也是本来机主想要选的。另外生产力机型或者普通用户,在差价可以接受的情况下,个人建议尽量选有核显的型号,会方便不少,甚至实际也更保值(商家更愿意回收有核显的)。
实际性能表现对比12代i7也算小有优势.
整机的综合性能分数我用PCMARK10为参考,虽然只是i5,整机分数依旧突破了1W1,而之前基本是i9级别的配置会达到这个范围。
这次内存也选了芝奇的幻锋戟 DDR5 6000,刚好电商活动,价格便宜了许多,新一代的马甲风格其实我个人是更喜欢的,比较科技感跟简洁,而且芝奇家的RGB自定义兼容,也是做得比较好的,直接用华硕主板的软件即可识别自定义。
索泰RTX3070Ti 天启
搭配的显卡是索泰新批次的RTX3070Ti 天启。最近装机的用户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30系列矿卡问题,如果这样的话,你可以考虑新批次的卡,比如 RTX 3070Ti-8G6X 天启 GOC 和 RTX 3060Ti-8G6X 天启 GOC,都换了新版本核心,甚至强化了供电,3060Ti也升级为 GDDR6X 显存,频率更高。
RTX3070Ti的游戏表现:竞技类游戏,这类游戏追求的自然的100+帧数表现,纵然是4K分辨率也是如此。吃鸡最高画质已经接近100,我还特意测试了下【三极致】的表现,帧数直接翻倍不止。所以结果就是,RTX3070Ti 你需要的话,对付4K也是没问题的,毕竟我这边是为了方便验证设置了最高画质,实际4K分辨率下很多无必要的抗锯齿设置都可以关闭了,游戏帧数只会更高。3A单机大作:这类游戏主要最求高画质接近60帧,部分支持光追游戏也可以体验下效果。测试结果也不错,大部分游戏哪怕最高画质下都有60左右甚至以上的平均帧,支持光追游戏虽然要求会更高了(比如赛博2077),但实际开启DLSS之后,依旧轻松稳定在60以上。
SPECviewperf 2020 来模拟测试众多工业设计或专业应用软件性能表现。一般来说N卡优势在三维设计项目,而OpenGL性能表现(比如针对工程模型/医疗的应用设计软件)跟自家专业卡会拉出明显差距,不过这一两代N卡有力大飞砖既视感,纵然气动设计不佳(封印专业性能),依靠强大的动力(架构性能),OpenGL项目性能依旧有很大提升,用于对比惨遭的是RTX3080Ti(超频)的数据,有差距,但实际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性价比工作站用户来说,新一代甜品卡到来之前,3060\3070系列还是性价比方案。
05/ 散热分析
这次的装机方案主要关注几个地方
● 13代功耗/散热表现
● aboStudio ContainerL风道效能和尾部风扇方向
13代功耗/散热表现
● 为了测试默认情况,所以温度测试CPU电压未做优化,尽量模拟大家正常情况下。
● 实际测试结果,i5 13600K功耗真的提高了不少,满载可以跑到180W功耗,而上一代12600KF大概120W左右,提高了一半。
● 这个功耗级别对240冷排压力其实也挺大的,不过九州风神 冰魔方240 虽然价格并不贵,不过裸机情况下依旧把CPU压制在核心温度79℃,封装温度87℃,这个表现已经算挺好的了,也不会触及温度墙。当然如果优化处理器电压之后,数据还会更好。
aboStudio ContainerL风道效能
我这边主要测试两个地方,尾部风扇方向对整机散热效果的影响,还有最优情况下机箱风道效能的表现。
尾部风扇方向对整机散热效果的影响
传统前后风道箱体这个位置一般是往外排风,不过现在这类箱体普遍是烟囱风道,加上显卡功耗加大,所以往冷排送冷风也是一种考虑方向。实测结果大概这样:
● 尾部排风对比尾部进风,单烤CPU情况温度大概会比进风高6℃,
● 尾部排风对比尾部进风,双烤CPU温度比进风高3-4℃,GPU温度低6.5℃
总结,没有完美的方案,要结合你配置跟应用场景来权衡,比如游戏用户偏GPU负载,建议依旧排风,生产力型用户如果是偏CPU负载建议进风;根据配置来定的话,就是CPU高配尾部进风,GPU高配尾部排风。
机箱风道效能
我这边主要测试对比就是最严苛的双满载情况下,机箱封闭前后温度差异,一般来说差异越小风道效能越好,就是避免热堆积。
我这边测试对比是尾部风扇进风的情况。封闭箱体前后双烤温度最多差距在6-7℃左右(最小的话,单CPU基本无区别),具体差距主要看你尾部风扇进出风设定,有温差但可以接受,因为超过10℃就算温差较大。
感兴趣视频版的可以关注后续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