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追求提高与跃升的时代,知识从未如此充裕,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也从未如此热烈。
个人知识管理成了一个愈发热门的词汇,然而何为个人知识管理,又该如何坚持个人知识管理?或者更直白地发问:个人知识管理真的有用吗?
前两个问题或许答案很容易获取,尽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方法路径,但总归是有一个答案,而对于“是否有用”,或许只有长期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实践的人才能给出一些有效论点。
01
觉醒在实践中
在个人知识管理的修行中,我们常常是从信息和知识出发,走着走着发现,不仅此事需躬行,此事的全貌也绝非如此。
尽管知识管理,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是对知识的管理。然而在长期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想要做好知识管理,不仅要做到信息层面的知识管理,还要做好时间与人际关系的管理。
知识在进化,知识管理的内涵与价值也在进化,或许“知识管理”本身已不该简简单单被称为“知识管理”了。
在这条觉醒之路上,有人选择了自己独行摸索,虽然坎坷,却也有所获;而有人则选择了利用工具,让知识管理的实践更加高效。
不管怎样,只要不断修行,我们就能在知识管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向觉醒。
02
理论在觉醒后
在这浩浩荡荡的修行之路上,我们有幸发现,有先驱不仅觉醒,甚至为我们提供了不断前行的思考与方法论,就有李参。
李老师,相信资深的象亲们并不陌生——职业培训人,自媒体人,「三人行」个人成长沙龙创始人,也是大家所熟知的《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的作者。
近期,她带着《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2.0 :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重磅回归。
在2.0中,李老师重新梳理了自己个人知识管理实践6年的心路历程。书中以印象笔记训练思维方式、实践个人知识管理、建立以日记系统为核心的“大笔记”系统三个方向进行内容阐述,同时,2.0版本相对于1.0更关注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帮助大家在构建个人知识体系,建立个人管理系统时,更好记录人生轨迹。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除印象笔记以外的各种实用工具的实用方法,帮助读者在个人知识管理的道路上挑选更适合自己、更趁手的个人知识管理兵器。
通过这6年的实践,李老师再次回归个人知识管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阶段。理论虽然更加扎实与成体系,但也更简明扼要。或许,此书能为还在迷茫徘徊的象亲拨开迷雾。
03
意义在积累里
大象以此为契机邀请了李参老师聊了聊本书背后的故事,关于初心、关于转变、关于感悟,也希望亲们能从她的理念中获得一些利用印象笔记做到个人知识管理的启发。
李老师与印象笔记的缘分故事
李老师自述:我应该是印象笔记早期⽤户了,⽬前我的印象笔记上显示我已经使⽤印象笔记10年零5个⽉。最开始使⽤的是Evernote International,印象笔记进⼊中国后我开始使⽤印象笔记,我经常笑称⾃⼰是印象笔记的⻣灰级⽤户。⾃从使⽤印象笔记,我的⼯作⽅式发⽣了很⼤的变化,也拓展到了⼯作和⽣活的很多领域。通过使⽤印象笔记,我结实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经常在⽹络上分享⾃⼰使⽤印象笔记的⽅法,很多⼈通过印象笔记认识了我,我也因为印象笔记出版了我⼈⽣中的第⼀本书《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2012年我刚开始使⽤印象笔记的时候,我刚开始从⼀名企业的内训师转型为职业培训师,我看着⾃⼰的电脑硬盘深深地叹⽓,我职场的第⼀个⼗年结束了,8年讲师⽣涯结束了,除了⼀堆PPT和Word⽂档,讲过什么课基本,给哪些学员讲的,很多都忘记了。⽽且资料不少但是却对现在的⼯作并没有太⼤的帮助,也没有沉淀下来什么东⻄。但是转念⼀想,没有关系,只要从现在重新开始就好了。然后就是有印象笔记陪伴的职业⽣涯的第2个⼗年。如果现在你问我这⼗年我都做了什么,我打开印象笔记会很快找到答案。我研发了哪些课程,我服务了哪些企业,有什么⼯作成果,有哪些经验和教训,我都记录得很清楚。⽽且以前积累的经验在未来的⼯作中还会继续发挥他们的作⽤。
对⽐两个10年,不得否认,印象笔记起到了⼗分重要的作⽤。虽然印象笔记只是⼀个⼯具,但在使⽤的过程中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常的⼯作⽅式和⾏为,也开始了个⼈知识管理实践,我⾃⼰应该是⼀个实践个⼈知识管理的受益者,开始很简单,但时间和积累的⼒量确实是巨⼤的。
从1.0到2.0这六年间,对“个人知识管理”最⼤的改观
李老师自述:最⼤的改观在于更加注重⽇常⼯作和⽣活中的记录和思考,个⼈知识管理不仅仅需要构建⾃⼰的知识库还要有⾃⼰的经验库,经验库是要靠每⼀个⼯作任务的完成,每⼀次⾏动后的反思,这样⼀点点建⽴起来的。
⽇常学习的途径不仅在于书本和课程,还有⽇常⼯作和⽣活中的点滴积累和思考。我在书中提到在凉⼭⽀教的向维⽼师使⽤印象笔记记录⼯作想法的例⼦,作为⼀名⽼师,她会很认真仔细的记录⼀天的⼯作感悟,⽐如学⽣犯了哪些错误,⾃⼰如何与学⽣交流,⾃⼰有什么反思和收获。这些都是⽇常⼯作中⾮常宝贵的经验,并且有些体会稍纵即逝,需要记录下来。刚开始甚⾄不知道⾃⼰在积累什么,但这种习惯保持下来,就越来越多的能和⾃⼰读过的书,学习过的课程结合起来,融会贯通。
在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往往在专家的脑袋⾥,这些是更加重要的隐性知识,智慧也都藏在⽇常的⽣活中,所以现在我会更注重⽇常实践的总结与思考,⽐如开会后会利⽤⼀段时间,把会议的重点思考⼀下,哪些⼈说的哪些话会让我印象深刻,记录下来。我⾃⼰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收获也记录下来,这些都是和⾃⼰相关的知识,也都是经验库的⼀部分。建⽴知识库很重要,建⽴经验库也同样重要。在PKM中,知识库和经验库是要两⼿抓,两⼿都要硬。
多年个人知识管理实践带来的思维转变
李老师自述:最⼤的改变是寻求“⽆序中的有序”,在刚开始使⽤印象笔记的时候,我特别不明⽩为什么印象笔记的层级结构这么简单,因为这个和我们常⽤的资源管理器⼗分不⼀样。信息多了找不到,⽤不上,唯⼀能想到的就是整理。只有把资料整理清楚了,有秩序了,才⽅便使⽤。
⽬的是⽤的时候能找到,结果却陷⼊了⼀种执念,不停地整理信息,然后不停地失败。这⾥最⼤的执念就是要把分类搞清楚,分类分不清楚就没办法把资料整理清楚,就没办法好好⼯作了,慢慢地都忘记了⾃⼰为什么要整理。我对个⼈知识管理的很多理念是通过使⽤印象笔记⼀点点感受到的,简单分类,通过标签让笔记拥有更多的属性。标签多了,也不要去整理,⽽是搜索。我的印象笔记看上去好像越来越⽆序了,但其实是越来越清晰了。
所以现在我逐渐放弃整理清楚的执念,不过多关注我写下的每⼀条笔记的存储位置,⽽是更关注写笔记本身,关注我写下来的东⻄是什么,可以⽤在哪⾥,可以带来哪些⾏动的改变,和什么有关。
弱⽔三千,只取⼀瓢。我们和笔记的缘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展现出来,即使⾃⼰写的笔记⽯沉⼤海忘记了,也不⽤太在意。我们只要每天写,然后做好内容,加好标签,我们的知识库会变得越来越丰富,⾥⾯产⽣的化学反应会⾃然⽽然的体现出来。
看完以上内容,相信象亲们定有所获,希望大家都能做好知识管理,少走弯路,在探索知识的路上,大象也会陪伴大家越来越好。
如果有兴趣的象亲,也可以去看看此书,了解其中的底层逻辑与思维方式。
此外,大象还将于11月14日在「印象识堂」进行共读活动,感兴趣的象亲可以在「印象识堂」关注@象小花发布的活动详情;11月17日晚19:00在「印象笔记」视频号直播,邀请李参老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经验的分享,感兴趣的象亲可以持续关注「印象笔记」官方公众号哟!
象亲们对于个人知识管理还有什么疑惑呢?
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我们将在直播时邀请李参老师亲自回答哦~
大象还会抽取四位象亲各送出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2.0 :个人知识管理实践指南》一本
没抢到书的象亲也不要灰心
关注「印象笔记」小红书、微博参与活动也有机会获得赠书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