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近年来,晋江瞄准“创新型国际化品质城市”总方向,秉承“大交通撑起大城市”理念,不断完善交通运输体系,提升运输保障服务质量,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铺就通途大道。
本台记者 贺娟:大交通支撑大发展。我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位于永和镇的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项目施工现场,目前项目施工已经进入尾声,预计将在年底迎来静态验收,这也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铁路建成通车后,福州、厦门两地将实现“一小时生活圈”,厦门、泉州、漳州闽南“金三角”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
近日,在新建福厦高铁泉州南站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忙于站房的装饰装修,建筑外立面一抹“闽南红”,充分展现了闽南建筑的地域特色。
泉州南站分部总工罗璇:我们高铁通车以后,时速可以达到300公里/每小时左右,大大缩短福州厦门通车时间,大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农村公路,关乎民生,连通民心。2021年8月,洋宅村侨兴公路“白改黑”项目启动,经过半年建设。如今,一条长达3公里的沥青路面沿着大片农田全面铺开。
磁灶镇洋宅村村民李尚碧:通过这次我们村委会组织修这条路,路修好了,现在就是很好走、没有噪音,又干净。
洋宅村侨兴公路“白改黑”项目只是晋江市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截止今年11月份,晋江市完成农村公路养护项目22个,总里程29.971公里,修复农村公路路面约167平方米,补助金额达999万元。
2018年9月,晋江荣获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率先在福建省将市域骨干道路及桥梁养护推向市场,并形成农村公路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四化”养护模式,真正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磁灶镇洋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荣海:我们一下子解决了这些乱停车,而且很脏,下雨会积水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村里面要发展集体经济也好,对我们给别人的印象都会有改观。
本台记者 贺娟:实施“大畅通”工程,打造城市高效路网系统。2012年晋江市世纪大道南拓工程正式通车。该道路是晋江市启动第一批15个城建项目之一,建成后完善了市域路网系统,引导晋江市城市空间向南拓展,带动安海片区发展,突显灵源山脉景观,提升城市品位与形象。
2016年以来,晋江共投入136.17亿元,规划实施交通重点项目44个,新改建公路里程约84公里,快速交通圈网络框架已基本形成。“两横一纵两连”高速系统和“三环七射”快速路网基本完善。目前,晋江市拥有公路里程2429公里,公路密度为374.27公里/百平方公里,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倍多,有力地支撑带动晋江经济社会发展。
市民王彩虹:自从世纪大道南拓开通后,市区要到安海、东石的道路就缩短很多了,市民们出行也很便利,我们也很赏心悦目。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十年来,快递业在晋江这片沃土迅猛发展,行业规模持续壮大,快递集聚优势更加凸显,城乡快递服务一体化加快推进,为晋江传统制造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强力支撑。2019年,晋江市获评“中国快递示范城市”,成为全国首批获得该称号的县级城市。
晋江市安海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总经理章建军:我是2007年从上海到这边来发展快递的,刚来的时候我们也就七八个人,进港件也就三四十票,出港件也就三四十票。到现在为止,出港量也就六七万票一天,跟那时候比是天翻地覆的。
展望未来,晋江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以“晋江经验”为引领,升级打造“15203060”快速交通圈,力争到2035年建成交通强国先行区,形成“三纵六横两联”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和加快建设新福建建设当好开路先锋。
(来源:晋江市人民政府网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