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地名研究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地名资讯
婺源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与皖、浙两省交界,土地面积2967平方公里,全县辖16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212个村(居)委会,人口37万。因生态和文化的珠联璧合,被誉为“中国最美乡村”,是中国首批旅游强县、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国家徽州文化保护实验区,2019年,被中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授予“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称号。近年来,婺源县因地制宜,创新机制,全面加强乡村地名文化保护与挖掘、传承弘扬与创新开发,让古老的乡村地名文化真正“活”起来,驱动地名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红利,在发展全域旅游,建设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中,充分彰显婺源县乡村地名文化独特魅力。
▲ 江湾
▲ 篁岭
▲ 汪口
▲ 思溪村
婺源县地名具有浓厚的徽州特色和文化基因,为有效利用发挥地名价值,该县坚持全面挖掘、系统保护,夯实工作基础原则。一是制定规范标准。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资料,组织编纂《婺源县地名志》,为婺源县有史以来标准化地名典籍,标志着该县地名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委托本土专家多方挖掘整理,编制《婺源县地名文化遗产名录》,将全县乡村重要地名列入其中,全面掌握地名文化资源的家底,丰富地名文化内涵,彰显婺源地域形象。二是注重研究宣传。成立了“婺源县地名文化研究会”,建立县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进一步深入挖掘、整理、传承和合理利用地名文化遗产资源,推动婺源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大发展。为提高婺源县地名文化识别度,传播最美乡村的最美地名,开展了“寻找最美乡村地名故事”活动,先后编撰了《地名故事》、《地名诗词》、《地名志》等10余册乡村地名书籍;摄制了《婺源,浸润书香的千年》、《江湾往事》等20余部乡村地名文化专题片,极大提升了婺源地名文化特质和美誉度。三是强化融合发展。婺源县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准确定位乡村地名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结合点,积极把乡村地名文化融入旅游,依托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建成有江湾、篁岭、汪口、思溪延村等以地名命名的国家级景区,打造了莒莙村、洙坑村、曹门村等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建设了漳村、马家村等一批“免费景区”,同时开发了“朱子研学之路”等系列乡村地名文化旅游产品, 促进地名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大批饱含文化内涵的乡村地名,已经成为中外游客心中的理想目的地。同时地名标志作为一种品牌,在婺源社会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县内已有一大批以“婺源”冠名的物产,如婺绿、婺源皇菊等。以本地地名为品牌宣传也比比皆是,如清华婺酒、甲路油纸伞、坑头水酒等。
▲ 曹门村
今年9月,婺源县被国家民政部列为“深化乡村地名文化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高规格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落实试点工作经费,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目前该县地名数据信息全部录入国家地名信息库,属性信息、空间信息、多媒体信息入库率达100%,同时开展地名信息补查和百度百科词条遴选,形成《婺源县乡村地名信息采集目录》,以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在百度、高德平台展示,更好的服务乡村振兴。与此同时,婺源县把村落地名设标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建设集指位性、永久性、标志性、观赏性、纪念性于一体,建设风格有牌坊式、砖墙徽派式、亭台楼阁式、石材碑碣式等等,乡村地名标牌与村落风貌浑然一体,成为婺源村落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
地名作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婺源县乡村地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具有无比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县民政局党组书记李得红表示:婺源县将以此次“深化乡村地名文化服务 点亮美好家园”全国试点为契机,传承保护优秀的乡村地名文化,挖掘利用好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加快推进乡村地名资源开发利用和乡村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和数字乡村建设,为全国乡村地名服务试点工作贡献婺源力量。
来源:江西民政
选稿:江西地名研究小组
编辑:刘言
往期精彩推送
微信扫码加入
中国地名研究交流群
QQ扫码加入
江西地名研究交流群
欢迎来稿!欢迎交流!
转载请注明来源:“江西地名研究”微信公众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