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癌是指源于肝外胆管,包括肝门区至胆总管下端的恶性肿瘤。胆管癌早期一 般无症状,只有当肿瘤长到足以造成胆管梗阻时才会出现症状。此时可有上腹部疼痛、黄疸,伴有胆管炎等症状。所以大部分病例发现时多为中晚期。
由于胆管癌早期的诊断率较低,确诊的时候多为中晚期,故手术的根治率低。手术不能解决肿瘤的实体,而且作为消化道癌症中的胆管癌化疗的效果最差,对一般的化疗不敏感,放疗的整体效果不佳。这些治疗对机体带来的伤害以及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可小视,往往会损伤人体的正气,出现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的偏差或亏损,可使病情加重甚至趋向恶化。
《灵枢·胀论》篇“胆胀者, 胁下胀痛; “肝胀者,胁下满而痛引少腹”。中医学 认为胆附于肝,与肝相为表里。胆是“中精之腑”,储胆汁而传化水谷与糟粕,它的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凡情志不畅,寒湿不适,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虫积等,均可导致气血郁积胆腑和湿热瘀结中焦,影响肝气的疏泄和胆气的通降。肝气郁结,胆腑不通则痛; 湿蕴则发热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 湿热交蒸,胆汁外溢,浸淫肌肤,发为黄疸; 瘀热不散,血瘀不行,瘀结日久,可成块成瘤。
而中医抑制肿瘤根据“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的原则,采用健脾益气、补养气血之法固其本,同时予以清利湿热、退黄、解毒散结、抑瘤治其标,固本祛邪,整体抑瘤,既能有效地抑杀肿瘤细胞,改善人体失调的内环境,加强机体对癌细胞的监控能力,同时诱导癌细胞自我凋亡或诱导其分化,使癌细胞在无不良反应的情况下逐步萎缩,从而能对胆管癌患者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减轻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中医治疗胆管癌的优势领域包括诸多方面,如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继发症; 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 改善机体内环境,调整免疫; 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化疗缓解后,运用中药防止其复发或转移等。
胆管癌的辨证施治
本病多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湿热壅阻,日久化火,蕴蒸于内,闭阻不通而成胆道癥块,其病变部位涉及肝、胆、脾 、胃,主要病变在肝胆。因此,治疗上重在疏肝利胆,清腑退黄,通利渗湿。临证时,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还可选用本病常用的抗癌中药。
根据其临床表现,胆管癌在临床上主要分为以下四型: ①湿热蕴蒸: 主证: 右上腹胀痛或隐痛,可向腰背部放射,甚或右上腹可扪及包块,身目黄色鲜明,口渴或不渴,心中懊憹,纳减恶心,小溲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治法: 舒肝利胆、清热利湿退黄。②热毒炽盛: 主证: 发病急骤,身如金黄,高热烦渴,腹胀满疼痛,神昏谵语,或衄血,便血,右上腹积块痛不可触,口苦口干,大便燥结,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细数。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护阴。③寒湿郁滞: 主证: 右胁腹隐痛或胀痛,右上腹包块明显,黄疸暗晦,纳少脘闷,或见大便不实,神疲畏寒,舌质淡苔腻,脉象濡缓。治法: 温里助阳,利湿退黄。④脾阳虚衰: 主证: 形体消瘦,右胁腹隐痛,可扪及包块,身目俱黄,黄色晦暗,肌肤不泽,神疲畏寒,肢软乏力,纳差少眠,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腻,脉细或濡。治法: 健脾温中,补养气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