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惊现“戎人”王级大墓,距今2600多年
秋收时节,玉米地中居然出现了神秘大坑。农田之下,原来埋葬着大量头骨。徐阳村埋藏的秘密随着一名农户的发现揭开序幕,又在专家夜以继日的工作下重见天日,这次重大发现震惊了全国。徐阳村之下究竟埋藏了怎样的秘密?又是什么发现让专家感到如此激动呢?老规矩,双击点赞加关注,今天老纪带着各位看官一起去揭晓徐阳大墓
秘密的揭晓还要从一通报警电话说起。这一天中午,市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刚刚结束了田野调查工作,在附近的镇子上休息。突然电话铃声响起,这是一通来自村民的报警电话,电话那头翻来覆去说了“玉米地”、“大坑”之类的词,虽然村民的表述让他有些困惑,但凭借着敏锐的职业直觉,他很快判断出这其中必有蹊跷。
顾不上刚吃了没几口的午饭,工作人员放下筷子就急匆匆赶往了村民家的玉米地。此时正是秋收时间,地里的玉米长势良好,从远处看去,像是两米多高的矮林。也正是这样一片玉米地隐藏了其中犯罪的证据。
来到了现场,工作人员立刻觉得情况不妙,村民说到自家玉米地里被挖出一个大坑,他的心里更是咯噔一声。我们都知道,在考古工作中,有很多发现都来自于村民上报盗洞,而徐阳村所在的洛阳更是地下墓葬丰富的区域。考古工作者们因为地下墓葬埋藏广泛,如果贸然进行挖掘,可能会破坏墓葬环境,损害其中的宝贵文物,除非迫不得已,一般是不会刻意开展考古工作的。
而盗墓贼在利益驱动下,则无所顾忌,到处试探,看看哪些地方的土层可能有东西。在玉米田中出现挖掘的大坑,很可能就是盗墓贼留下的痕迹,而农民紧接着说出的事情也证实了这种猜想。
报案的村民告诉工作人员他不仅发现自家的地里被挖了一个大坑,更是在大坑里看见了棺材板。在坑边当时堆起了一个土堆,应该是用挖掘机作案的,这也正是他把报警电话打到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的原因。工作人员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吓了一跳,这群不速之客居然动用了挖掘机,这在他以往的经历中也并不多见。
村民还给他展示了自己在棺材旁边的发现,那是一个石头做的像扣子一样的东西,背面打穿了两个小孔,正面是像荆棘一样横纵交错的纹路。据工作人员的判断,这应当是一枚贝币。有这样一枚早期的货币出现,似乎可以推断这一墓葬的年代应当在先秦时期。洛阳的考古研究工作人员对此事高度重视,迅速组织起人手对这一区域进行勘探,以便及时保护当地的墓葬。
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玉米地的下面并不是零星几座墓葬,而是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墓葬群。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在这座墓葬的断代上也找到了比较明显的参照,那就是在土地里掩埋的陶片,这些陶片是东周时期经典的器物组合,发现了这样的陶片,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一座东周墓葬了。搞清楚了墓葬的断代之后,工作人员并没有急着开展挖掘工作,而是再次敲定了墓葬的大体范围,勘探了周边的情况。
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后,哪怕考古队的工作人员已经心中有数,也不免感到震惊,原来,这座东周墓葬群的面积居然有二十万平方米。更为夸张的是在这片范围内发现的盗洞数量,在村民们的大致指引下,考古队员们发现的盗洞就有四十多个,有些甚至还搭起了脚手架。
面对这样猖獗的盗墓行动,考古队员们也只好一边加强对于周边的巡逻一边抓紧时间对其中的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抢在盗墓贼前面推进工作。而且为了加快进度,考古工作人员们选择了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盗洞作为考古工作的起始点。就在挖掘到最底下的时候,他们发现了一处木头腐朽的痕迹,然而这出痕迹明显比正常的棺椁要小了很多。
这是什么情况呢?
有东周时期墓葬挖掘经验的工作人员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车架的痕迹。由于周礼对于出行礼仪规定非常严格,发现了马车也就距离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更近了一步。果不其然,在工作人员改换工具进行细致清理之后,动物的头骨也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顺着头骨的走向继续清理,一整匹马的骸骨,就这样呈现在了考古工作人员的面前。
临近车马坑的核心,所有人都不敢掉以轻心,在细致的清理下一共发现了十三匹马的骸骨。从周礼的规定来看,天子出行用六匹马拉车,诸侯最多能用五匹马拉车,卿大夫最多只能用三匹马。这十三匹马究竟对应几辆车,就成为了破解墓主人身份之谜的关键。由于木头已经尽数腐朽,考古工作者只能根据痕迹勉强清理出车辆的形状。
在一番紧张艰难的工作之后,考古工作者们清理出了三驾马车,根据车辆的数目及马匹的数目,考古专家们推断出这座墓的主人应当是一个小诸侯。随着这一关键调查点被突破,清理工作进入了有条不紊走向收尾的阶段,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就在即将展开的工作中,还有一个更加出人意料的发现等待着他们。
就在对墓室的清理即将结束的时候,突然发现在墓室的一角出现了大量的头骨,然而却找不到对应的骸骨。牛羊和猪的头骨大量堆叠,他们的蹄子就放在了头骨附近,而整个身躯不翼而飞,这样的祭祀习惯显然是不符合中原的丧葬习俗的。在如此接近东周权力中心的地区,怎么会出现这样明显的祭祀错误呢?
怎么会出现这样明显的祭祀错误呢?
为了解开这一谜团,考古工作者们首先要确认的就是,这到底是哪个地区的丧葬习俗。在大量资料的支持下,他们最终在西北地区的考古报告中找到了答案,原来这是西北地区游牧民族戎人的葬俗,在甘肃战国中晚期墓葬群的发掘中就出现了与此情景极为相似的场面,被当时的学者命名为头蹄葬。然而游牧民族与中原民族一直是对立关系,虽然二者时战时和,但在距离周天子这么近的地方怎么会出现游牧民族的墓葬呢?通过再次翻阅史料,学者们最终在左传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游牧民族对于中原的向往,也并非总是通过劫掠来实现,墓葬主人所在的部落听说了东方的消息,放弃了原本游牧民族的生活来到中原定居,也被周天子封为子爵。这个部落叫做陆浑戎,首领称为陆浑子。从此他们与中原民族扶持共处,也慢慢接受中原礼制,在随后的发掘中就发现了五座鼎。虽然他们形制不同纹样各异,并不完全符合周礼的要求,但也毕竟是五鼎,可以看出这个游牧民族部落在融入中原过程中做出的种种适应。
随着发掘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不仅有青铜器,还发现了漆器。在墓主人的头骨附近,更是发现了一块黄金,好像老虎的形状,这块伴随墓主左右的黄金又是什么呢?
这块伴随墓主左右的黄金又是什么呢?
有人就据此猜测到有可能是一块虎符,但专家很快否认了这种想法,因为虎符上面是不会穿孔的,而这块黄金虽然是老虎形状体积也很大,上面却有一个明显的孔洞。继续清理又在附近发现了一对硕大的金耳环,这样大的耳环,如果不是主动说明的话,恐怕会被认为是小一些的手镯吧。时隔两千年,黄金的光泽依然熠熠生辉,彰显着主人身份的不凡。
看见耳环,专家们有了推测——老虎形状的黄金是应当是一件饰品,是游牧民族串饰的一部分,只是整条链子没能成功保留下来。在今天的人看来,男性戴如此夸张的饰品还是会有些奇怪,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草原上的生活常常伴随着迁徙,繁复而贵重的首饰不仅让他们得以将财产身家随身携带,更有着传达信息、表明身份的作用。
他们用首饰表明自己的部落族姓,用首饰作为信物,也用首饰传达着原始宗教中对神的祈愿与盼望。虽然搬到了中原,这一游牧部落的首领依然没有完全抛弃从草原带来的文化,而是在学习中有传承,在文化交流中塑造部落新的形象。像这样展示先秦时期民族发展融合的具体例证,在考古工作中并不多见,在史料记载中也比较稀少,这一难能可贵的发现无疑,让我们对东周的政治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徐阳村的陆浑戎墓向我们揭示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多民族携手共进、融合发展的传统,来自不同地区的文化,出于各种原因进入中原,最后都成为了中原文明一个丰富多彩的组成部分。从东周戎人的东迁,到今日的五十六个民族,正是彼此认同、相互交流,让中华民族长久发展,生生不息。
对此,各位看官对于徐阳村下隐藏的大墓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评论!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