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种子坡地道战遗址
《华北民兵》 2003年01期
李王俊
在华北地区继河北清苑冉庄、北京顺义焦庄户和山西定襄西河头地道战遗址相继成为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后,在山西省寿阳县又发现一外地道战遗址却鲜为人知。
遗址位于该县解愁乡种子坡村,距县城20余公里。此地丘陵连绵,地形复杂,解放战争时期是我民兵开展敌后游击战的重点地区。1947年6月,为粉碎阎锡山对我解放区的“水浸式”进攻,寿阳民兵利用有利地形,秘密修筑了这条全长10余里的山地战术地道。为掩护寿阳(路北)县委政府和人民群众、支援我主力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道设计科学合理,开挖组织严密,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主要利用地形和建筑,修筑暗道、碉堡等作战工事。在村周围各交通要道布设观察孔和射击口。在沟谷两崖开挖地道,并有通道相连,射击口沿崖分布,火力相互交叉,可有效杀伤崖底和崖上来犯之敌。这一利用当地独特地形开挖的地道充分体现了先辈的聪明才智。中层距地面近五米,修筑后勤保障工事,设有休息、办公场所,存储武器弹药、装备粮食的场所,并有水井和烧水做饭的地方。下层是防护设施,用于排水和防毒。地道还和地雷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自身生存能力。所有人口、观察孔、射击口和交通要道都有地雷封锁区,设拉雷、绊雷、踏板雷等多种地雷,有效地保护地道和工事的安全。整个地道四通八达、遥相呼应,有多个隐蔽出口,由此形成了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堡垒。
地道筑成后,种子坡很快成为我对敌斗争的活动中心和前沿阵地,也成了反动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
1947年9月19日驻寿阎军49师师长赵俊义,为摧毁种子坡地道,打通进犯我驻盂县冀晋二地委和军分区的通道,派一团两个营和自卫团三个营共1000多人,配备山炮等重武器,兵分两路,直扑种子坡。但一天下来,敌人损兵折将,一无所获。
9月20日,天一亮,敌人再次对种子坡村实施进攻,这次阎军吸取了前一天的教训,让村民在前边带路,自己在后
跟走,还换上村民的衣服,让村民穿上自己的军装。让一个村民挨一个匪兵,成单列往村里走,以为有村民带路,又有民兵队长的家属做人质,就可毫无顾忌了。来到村西的水井旁后,敌人用枪托砸、皮鞭抽、刺刀逼等残暴手段,强迫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抓的民兵队长贾毓文的母亲陈玉娥,妻子王春花和五岁的儿子贾富堂说出地道口的位置,但她们宁死不屈,只有一句话"不知道"。敌人无计可施,残忍地杀害了一家老小三口。
敌人费尽心机,既没找到目标,也没见到民兵的影子,把气撒在了村里的民房上,用山炮对民房进行了毁灭性轰击。天黑时,敌人终于找到了几个地道口,又是爆破挖掘,又是释放毒气,但折腾了半天,仍一无所获,扔下四十多具尸体,匆忙撤走了。
两天的战斗,我民兵共击毙包括敌营长在内的40多人,伤敌多名。而我无一伤亡,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地方武装战胜敌正规军的优异战绩。9月21日,冀晋二分区党委通令嘉奖,中共冀晋二地委也专门向种子坡参战民兵发贺电予以嘉奖。战地记者冀元元报道了种子坡地道战的全过程。
但因年久失修,地道多外倒塌,为保护这一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革命遗址,也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1999年种子坡村全体村民自发捐资3万元,社会各界先后又投资10万元,对地道进行了修整。现遗址包括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部分由展厅、地道口和烈士纪念碑组成,占地2亩。展厅陈列着当年民兵使用过的土枪、大刀、地雷、衣物等。纪念碑高5米,记录着先辈的英雄业绩。2001年3月遗址被晋中市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7月又被晋中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
种子坡地道战遗址,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各界群众2 万余人次,其中民兵预备役人员5000余人,青少年学生8000余人,已成为该县开展国防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前来参观悼念的社会各界人士纷纷表示一定要学习先烈精神,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温馨说明:本平台目的在于集中传递全国各县考古成果,不作为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谅解!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图文编辑校对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及时纠正修改。谢谢合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