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水钟鸣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你肯定没听过。因为这是我刚编出来的。
前几天,我在某众筹平台上闲逛,看见一个文创产品正准备开启众筹。
倒计时阶段,众筹的发起人开了一个投票:原先,他设计了四种工艺,分别标注了不同价格,后来可能觉得工艺多了太麻烦,就让大家投票选一种最不喜欢的,把这种工艺去掉。
其实我完全不懂这几种工艺哪个好,也不想买他的产品,但那天正好闲得蛋疼,忽然想试试“如果我不买还能投票吗”,就在当时得票最高的选项上点了一下。
哎,还真行,我一个纯路人也可以投票耶。
但投出去的票,再想取消,不行了。我也没怎么在意,又往下看评论,发现有人在评论区里写了个很长的小作文,大意是跟你类似的众筹产品很多,人家的三种工艺都是啥啥啥,可是按你这个投票结果,保留的工艺类型跟人家不一样,你确定这没问题吗。
发起人没回复。过了几天,我又闲逛,又看到这个产品,点进去一看,他保留下来的三种工艺中,有一种几乎没人买,而评论区里的呼声,却变成了要求重新加上已经取消的那种工艺。
这下我来了兴趣,点了关注,并且一直关注到它众筹失败。失败之后,当时写小作文的哥们,又写了一篇新的小作文,其中有句话特别引人思考:“你至少该做个限制,只让买你产品的人投票吧”。
我瞬间如醍醐灌顶。
这句话的道理其实特别简单:不管你设计任何产品、做任何事,都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但这个“别人”,至少应该是你的目标受众。
不能听我这种路人的意见。我这种人很多,很闲,闲到可以对一件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事物发表意见,如果你收集这种意见,你就会遇到一种“大嗓门者偏差”。
这里所谓的“大嗓门者偏差”是指:在舆论场中存在这么一群人,他们与很多事物无关,更不愿为它们付出真金白银,但他们很闲,嗓门又很大,经常发表意见,营造出一种人多势众的声势,左右他人的判断。可是,真到了用真金白银检验他们意见的时候,他们的意见往往经不起检验。
这种偏差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蛮常见的。比如某品牌的某款服装上市,很多人骂它丑,甚至上纲上线骂它“夹带私货”,搞得厂商不敢卖,想买的人也不敢买,最后电商下架,实体店撤柜。可是回过头来看,那些骂的人,可能从来也不穿这个牌子的衣服,他们根本不是这个牌子或这个价位的服装的消费者,他们只是影响了一件本来跟他们没关系的事。
又比如某部电影,本来想定档了,可是某个演员忽然说了句什么不好的话,或者干了件什么不好的事,又或者好多年前干了点什么不好的事,又是一群人骂,骂到撤档为止。其实呢,就算没这档子事,这些骂的人也不会去看这个电影,只是他们就愿意发表意见,搞得想看的人最后也看不成。
这就是“大嗓门者偏差”了。“大嗓门者”在这种偏差中获得了精神胜利,但那些被这种偏差所迷惑、或不得不屈从于这种偏差的人,不会得到任何补偿。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大嗓门者”呢?或者说,“大嗓门者”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大嗓门者”必须很闲。其实很多人是不闲的,人家有空买衣服、看电影,但不一定有空到网上发表这样那样的意见。何况,就算有空,人家可能也不会说太多——看见喜欢的,买就完了,看就好了,这有什么好说?
只有那些既有大把闲暇时间,精神世界又极度空虚、实在无事可做的人,才会把时间用在不停地挑刺和攻讦上,才会有空一遍遍地发声,营造出一种人多势众的气势。这是他们“大嗓门”的基础。
其次,“大嗓门者”必须接受度很低。对多数接受度正常的人来说,碰到自己不喜欢的东西,绕着走就行了,这衣服我看不上我就不买,这电影我不喜欢就不看,电视上播出我就换台,OK,这事解决了。
只有那些接受度最低,秉持“我看不惯的,就不该存在”理念的人,才会总是忍不住去“纠正”别人,这实际上就是要求不符合自己偏好的东西全消失,要求所有人都跟自己有同样的偏好。这是他们“大嗓门”的动力。
第三,“大嗓门者”必须懂得很少。懂得少跟接受度低是相辅相成的,懂得越少,接受度越低。
能少到什么程度呢?对大多数正常人来说,买衣服,至少要看材料,看款式,看电影,至少要看表演,看剪辑,可是连这些他们也不懂。
他们只懂得用最宽泛、最空洞、又最单调的道德标准,去衡量、评判和要求一切人、一切事物。凡事稍稍有点不符合他们心意,就贴标签、扣帽子,非把人家搞黄不可。这是他们“大嗓门”的由来。
具备了这三条,“大嗓门者”就基本成型了。不过,他们要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大嗓门者”,还有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去找同类。
在前互联网时代,他们其实不容易找到同类。而这类人又有个思维特点,就是总认为“人多就是对的”,所以他必须找到一批同类,才敢理直气壮地公开发声,找不到,顶多私下里发发牢骚也就完了。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的感觉是,在多年以前,公共讨论空间反而不像今天这样逼仄、嘈杂、浮嚣。那时候,人们虽然也经常碰到观点不一致的情况,但总可以比较心平气和地开展讨论,就算真到了气头上,骂几句,也骂得比较高级。现在呢,几乎只剩下无穷无尽的挑眼、找茬、谩骂,以及无休无止的表态、选边、站队。
这其实也是一种“大嗓门者”偏差。事实上,不是公共空间嘈杂了,理性仍然在那里,只是“大嗓门者”找到同类之后,让公共空间显得咋咋呼呼、呜呜泱泱起来。
不过不用担心。因为,要想对付这些“大嗓门者”,唯一的办法就是比他们嗓门更大、更不讲理、语言和表情更狰狞。所以总有一天,我们都会变成“大嗓门者”,到那时,偏差就没有了。
zhijujk | 识局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content@ishiju.com
申请转载:fanww@ishiju.com
招商与园区运营合作:hem@ishiju.com
(021) 5036 2007 (武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